2022年進入收官階段,各大私募基金公司紛紛開始布局2023年。2022年,在震蕩行情的影響下,一大批私募基金的產品業績出現較大波動。
歷盡千帆后,各大私募機構的投資理念發生了什么變化?私募機構如何看待2023年市場行情和投資機會?對此,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調研了多家私募機構進行探析。
歷盡千帆,策略不斷完善
第三方私募服務機構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國內股票私募機構中超過七成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負。在震蕩行情的影響下,眾多私募機構遭遇了較大的業績沖擊。在這波市場調整中,記者調研了解到,不少私募機構的投資策略發生了較大變化。
東方馬拉松投資董事長鐘兆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在投資策略上做了較大調整,不僅將公司“投資標桿”從巴菲特變更為彼得·林奇等人,也從過去的追求極致產品拓展至為客戶提供極致產品和體驗,新引入了AI(人工智能)+HI(人類智慧)智能投資體系,并將投資視野進一步擴展,嘗試FOF形式投資外部優秀基金經理,并堅定推進公司投資視野國際化。他認為,長期價值投資依然是有效的,但從資產管理角度來說,還需要照顧到投資者情緒,重視回撤控制和動態調整。
量化私募機構鳴石基金高級副總裁、基金經理楊堃表示,近年來量化投資發生了較大變化,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最明顯的特點是交易成本的提升。由于投資者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變化,所有的因子都出現了一些衰減。在交易成本方面,當交易信號發出之后,會吸引大量的跟單或者砸單,侵蝕超額收益。為此,公司今年專門做了一些關于“擁擠”的研究,盡可能地篩選低擁擠度、與市場相關性低的因子來提升超額收益。
此外,他補充道,隨著量化私募機構的增多及投資賽道的拓展,不論是做高頻的團隊開始轉向基本面策略,還是傳統基本面策略的團隊開始切高頻策略,大家做策略的相關性是在增加的。只有不斷在研發、算力、人才上加強投入,才能更好地形成競爭優勢。
展望2023,有的觀望有的樂觀
展望2023年,多家私募比較樂觀,也有機構持觀望態度。消費、醫藥、新能源、新基建等是多家私募機構較為看好的主流板塊。
大華信安執行董事長齊靠民對明年市場偏樂觀,認為明年三四月后可能會有新一波機會,看好房地產等老基建,解決分費問題后有可能超過支付寶微信的數字人民幣等;大消費;以中藥為代表的醫藥醫療等細分方向。
金田基金創始人楊丙田也認為,明年市場確定性高,隨著政策和美聯儲加息的變化,或有一個兩到三年的牛市行情。他明年最看好的細分方向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并認為部分配件公司可能會有巨量市場份額,將會釋放利潤。
東方馬拉松投資首席研究官孔鵬認為,目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偏低分位,明年市場或將迎來“否極泰來”的投資時機,整體看好大消費+互聯網、醫療健康、科技制造和周期板塊等細分方向。
中歐瑞博投資總經理張良則認為,按照公司采用的春夏秋冬四季框架邏輯,現在更像是在春季,市場還處在左側,傾向于成長性強的機會,大機會可能還要等待明顯拐點出現。比較關注的板塊有新能源和光伏。他認為,從滲透率來看,中國在新能源行業具有顯著優勢,預計未來會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翼虎投資董事長余定恒表示:“站在當下,我們也許更應該追求朦朦朧朧的敬慕和模模糊糊的精確,沒有選擇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謀時而動,順勢而為。”明年配置的主線是圍繞軍工、科技等板塊,高端裝備等新基建板塊,消費等困境反轉板塊三大領域。
責任編輯:吳劍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