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瓊斯
就做好2023年貨幣政策相關工作,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12月17日在“2022-2023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最根本的要求是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貨幣政策要求,劉國強概括為“總量要夠、結構要準”。
劉國強表示,總量要夠,就是明年貨幣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話,還要進一步加力,除非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超出預期。”
“當前,我國仍然是少數保持正常貨幣政策的國家之一,貨幣政策工具仍然比較充足,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都有空間,流動性管理的手段和經驗都比較豐富。”劉國強表示,總量要夠,既包括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價格維持合理彈性,不大起大落。
而結構要準,劉國強說,就是要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要繼續落實好一系列結構性貨幣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對一些具有明確階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時評估,可以按時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據需要延長或者讓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進行接續。
他認為,從當前情況看,有些領域需要進一步支持。比如房地產,在當前既是重點領域,也是薄弱環節,理應加大金融支持。房地產對居民生活和財產、宏觀經濟循環和產業鏈穩定、政府財政及金融市場的影響,都不是其他產業可以比肩的。“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離,要以穩民生為落腳點,以穩市場主體為重要抓手,優化金融監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劉國強說。
他還表示,科技創新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核心,也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要點,也理應對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科技創新是高投入行業,因此已出臺的科技創新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政策都要延續。同時,科技創新又是高風險領域,必須充分發揮各類資本的作用,既要規范資本市場和資本運作,也要多開一些“綠燈”,不能忘記規范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發展質量,而不是不發展。
針對防范經濟金融風險,劉國強表示,要“保持警覺、完善制度”。其中,保持警覺,就是要充分認識到金融是經營風險的全周期行業,自帶風險基因。而且,貪婪逐利的人性弱點在金融領域最為明顯。同時,經濟周期波動、產業結構調整等客觀因素也會在金融領域形成風險并放大風險。金融風險又具有隱蔽性和顛覆性,因此,必須保持高度警覺,做到時時放心不下。
劉國強在會上透露,前期金融穩定法推進較快,目前已進入人大的立法程序,預計明年有望出臺。這將明顯提高重大風險防控能力,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發揮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