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大促已過,但電商行業的變革沒有停止。
今年的618似乎與往年有所不同,除了購物狂歡之外,亦像是一場電商行業的變革與自我救贖。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摒棄了傳統的預售模式,轉而簡化消費者的購物流程,將大促時間拉長至一個月以上,并采取低價策略以吸引消費者。
為了搶占市場,頭部電商平臺今年“卷”出新高度,集體推出比價系統。
但“內卷”之下無贏家。盡管各大平臺使出了渾身解數,今年的618大促結果卻并不如預期般樂觀。
根據星圖數據監測,今年618期間,綜合電商平臺和直播平臺的總銷售額達到了7428億元,相較于去年的7987億元,同比下降了7%。
受訪人士認為,在市場飽和、消費觀念轉變、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的交織影響下,電商行業內卷現象進一步加劇。在低價策略下,要想實現平臺、商家與用戶的共贏,關鍵在于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體驗。
今年618大促中,過去常見的預售制被頭部電商平臺摒棄,消費者購物流程得以簡化。與此同時,大促時間也被拉長。
京東、抖音、小紅書在去年的日程基礎上剔除了預售期。淘天、快手、拼多多、唯品會新增預熱期等活動,活動全程延長至1個月以上。
本次618,滿300減50仍是主流促銷手段,淘系、抖音均保留官方立減的單件折扣玩法,減少計算環節。天貓、抖音將運費險為活動商品的必選項,京東升級了大件商品運費險服務。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年618期間,頭部平臺高舉高打、竭力廝殺,但大促結果卻難言樂觀。
從渠道角度看,綜合電商平臺的銷售總額達到了5717億元,同比下降6.9%,天貓、京東、拼多多位居前三。而在直播電商領域,618期間直播電商的總銷售額達到2068億元,抖音、快手、點淘份額靠前。
“市場飽和、消費觀念轉變、競爭加劇等因素,是今年618大促電商銷售額整體下滑的主要原因。”產經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丁少將認為,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電商市場可能已經接近飽和狀態,新增用戶數量減少。同時,隨著消費者對購物節的理性認識增強,部分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低價促銷,而是更加注重品質和服務。
在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看來,盡管電商平臺采取了包括比價在內的多種促銷手段,企圖通過內卷化的競爭維持增長,但過度的競爭導致營銷成本上升、價格戰白熱化,壓縮了利潤空間,影響了行業的整體健康度。同時,消費者疲于復雜的促銷規則和頻繁的營銷活動,加之宏觀經濟環境與消費者信心的影響,導致整體銷售額不增反降。
此外,他認為,直播電商的熱度減退,未能如預期般拉動大量新增銷售額,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則認為,618就是電商的一次大促活動,已經存在很多年了,所以它所產生的促銷作用在逐步衰減,這是所有促銷活動的變化趨勢。目前來看,它已經不能產生類似最初幾年那樣的影響了。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搶占市場,頭部電商平臺今年卷出新高度,集體推出比價系統(又稱低價系統)。
有電商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都有比價系統,現在拼多多比價系統做得好,其他平臺則不如拼多多。
5月29日,拼多多上線自動跟價功能,幫助商家自動盯緊競品的售價,在授權范圍內,如果低于對方售價,系統會自動將價格下調至低于對方售價,以此斬獲流量和訂單。
此外,京東也上線比價頁面,抖音實行電商改價系統。
“今年618所有電商平臺都在殺價。”一位消費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很多平臺上線了比價功能,種種細節都在告訴消費者,別急著買,還有更便宜的。
一位接近抖音電商人士表示,“我們也上線了(比價系統),但不至于壓迫商家。”
從商家角度來看,比價系統的上線對其經營而言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價格下調有助于流量提升,但另一方面則會侵蝕利潤。
一位主營玩具的電商從業者透露,今年銷售額和流量是平時的幾倍多,競爭壓力也要更大,“同行中,規模大一些的商家數據和流量都比我們更好。在推廣方面我們沒別人做得精明,但也竭盡所能了。”
“618是個很好的銷售活動,雖然價格降了點,但是提升了流量和知名度,所以618這個機會不得不抓。”另一位來自廣州的抖音商家告訴記者,今年618比平時要忙得多,但是單件商品的利潤卻減少了。
“比價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幫我們在網上找到最便宜的貨,但這個系統有時候也會給商家帶來麻煩。”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為了在比價中勝出,商家得不斷降價,這就得壓縮成本。
可是,原材料成本并不容易降下來。王鵬分析稱,由于比價系統帶來的壓力,有些網上的賣家為了省錢,可能會賣一些質量不太好的東西。“這樣下去,電商環境可能就會變差。”
此外,他還舉例道,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打起員工的主意,即降低工資,“這樣問題就來了,員工工資少了,買東西就不太舍得花錢,市場上的東西可能就越賣越便宜。”
為了低價而盲目降本,顯然并不可取。
實際上,電商博弈存量市場,價格戰不可避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業內獲悉,為應對消費降級趨勢,供應鏈去庫存漸成行業當前共識,拼多多的崛起便是典型寫照。
早前,為了與拼多多相抗衡,京東、阿里分別推出了京喜、淘特等子品牌備戰。但隨著市場反饋逐漸清晰,兩大巨頭發現拼多多的刀尖早已指向各自腹地。
為此,京東和阿里被迫以主平臺直接與拼多多較量,之前矜持不愿多提的低價策略則被放大。
“抄”拼多多作業的還有抖音。今年2月,據媒體報道,抖音電商將“價格力”設定為今年優先級最高的任務。
但在低價策略下,商家與平臺的關系卻變得越發微妙。
今年5月中旬,微博網友“風中的廠長”發文稱,一位來自義烏的賣家去年在拼多多有2億元流水,但利潤只有55萬元,而這些利潤主要來自游戲廠商在其訂單包裹內打廣告的收入。
雖然上述內容真實性尚不確定。從該微博下方的評論來看,部分網友對這種賠本賺吆喝的模式大呼震驚,也有部分網友分享做電商“見不到錢”的類似經歷。
在業內看來,優質優價固然值得提倡,但也很容易向著低質低價演進,商家如果沒有合理的利潤,其實是很難有質量過硬的產品,最終還是消費者為此買單。
洪勇對記者表示,電商平臺推出比價系統,深層次目的在于吸引并留住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在市場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通過透明化價格競爭,快速響應對手策略,以爭取市場份額,同時也是對消費者日益增強的比價需求的直接回應。此舉反映出電商平臺試圖在高度競爭環境中,通過技術手段優化用戶體驗,提高轉化率。”他表示。
在低價策略下,如何在存量市場中實現平臺、用戶和商家利益的共贏?受訪人士認為,關鍵在于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體驗。
洪勇表示,商家應注重差異化競爭,通過提供高品質商品和個性化服務來增加用戶黏性,而非僅僅依賴價格戰。同時,電商平臺需簡化促銷規則,提升購物透明度與便捷性,加強消費者信任。利用大數據和AI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成本,為消費者創造更多價值。此外,強化售后服務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良好的購物環境,也是實現各方利益平衡的重要途徑。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