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年末密集降費,零費率僅為短期行為

銀行理財年末密集降費,零費率僅為短期行為
2023年12月21日 22:15 第一財經

  各大銀行系理財公司“沖規模”壓力不減,于是“降費牌”再度被祭出。

  又到年末,各大銀行理財子公司“沖規?!眽毫Σ粶p, “降費牌”再度被祭出。

  近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發布降費優惠公告,招銀理財、信銀理財、興銀理財、華夏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都表示將部分理財產品管理費進行調降,部分甚至降為0,但僅限少數產品。理財公司先經歷了2022年四季度的債市巨震和大量贖回,到了今年6月,理財規模被公募基金超越的消息霸屏。根據記者梳理,目前大行下屬理財公司的規模多數較年初下降,小型理財公司沖規模的壓力亦不小。

  多位理財公司投資經理和業務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部分產品0費率只是暫時的,銀行保中收的壓力仍在,暫時的降費是為了在年末吸引人氣,更多機構下調的是渠道銷售費和固定管理費?!皩碡敼径裕幠T鲩L高于一切?!贝送?,區別于公募基金,穩定的業績曲線亦是理財公司所追求的。進入2024年,多數機構仍對債市不悲觀,股市因波動更大難以提升配比,機構普遍認為權益約在5%~10%的比例是比較理想的股債對沖長期風險收益比。

  沖規模壓力下降費

  今年年中,“資管屆C位”易主備受關注。理財登記中心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場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降至25.34萬億元,公募基金存續規模升至27.79萬億元。

  到了年底,理財的規模雖然小幅回升,但壓力并未緩解。截至11月,相關數據顯示,全市場理財規模達27.32萬億元,仍較今年初下降了1.18%,2023年全市場理財規模并未增長。盡管權益市場萎靡,但公募基金仍靠著債券基金、寬基指數等產品擴大規模。

  在此背景下, 年末各大理財公司祭出“降費牌”并不奇怪。一般而言,理財產品涉及的費率包括固定管理費、銷售服務費、超額業績報酬(浮動管理費)等,此次調降范圍涵蓋固收類、現金管理類、權益類等多種產品類型,但優惠多為階段性操作。

  例如,信銀理財旗下就有兩款產品將費率降為0——信銀理財固盈象強債穩健兩年封閉式3號理財產品,信銀理財固盈象強債穩健兩年封閉式2號理財產品;此外,該機構部分產品也下調了業績比較基準、浮動管理費、固定管理費和銷售費等。例如,階段性優惠公告顯示,“信銀理財全盈象固收穩健年開1號理財產品”B類份額此前的業績基準為3.40%~4.40%,調整后為2.90%~3.60%。調整前,對于超過3.90%的部分,管理人將按照 30%的比例提取浮動管理費。調整后,對于超過3.25%的部分,管理人將按照30%的比例提取浮動管理費。同時,固定管理費和銷售費都從此前的0.3%下調至0.15%。

  此前,多家理財公司現金類產品也發布了降費公告,調降的費率多為固定管理費、銷售費和投資管理費,也有機構下調托管費。例如,平安理財“天天成長3號31期B”當前綜合費率僅為7BP/年。華夏理財“現管8號A”的固定管理費率和銷售費率自2023年12月7日起均降至5BP/年。興銀理財旗下“添利天天利”系列現金類理財自12月20日起年托管費率由0.03%降至0.02%。興銀理財“財添利天天利6號”年投資管理費自2023年12月8日起由0.3%降至0.01%。

  零費率僅為少數行為

  盡管擴規模壓力不小,但不收管理費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少數產品的“零管理費”策略僅為短期暫時行為,零費率并不符合行業規定,而且銀行目前中收業績考核的要求亦不低,理財產品銷售亦為中收的一部分。

  “我們公司內部仍然要求管理費不能低于15BP,部分產品可能會單議到5BP,僅有少數業務不佳的產品或免去管理費。”某股份行下屬理財公司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理財公司的優惠策略時常出現。例如,在今年5月股票市場下行之際,招銀理財發布2023年來首支權益類公募理財產品“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采用“破凈”不收管理費的模式,引起市場高度關注。此前,亦有理財公司嘗試用其他方法將客戶利益與自身綁定,信銀理財部分產品計提超額業績報酬采用高水位法,即產品業績表現未超過歷史業績表現,則不提取超額業績報酬。

  當時有幾家理財公司的業務人士對記者表示,相關優惠行為更多在于吸睛,投資者更看重的實則是投資回報和收益的穩健性。費率優惠固然可使投資者受益,但管理費是為了培育投研團隊,產品業績表現才是立身根本。

  仍靠固定收益產品擴規模

  就目前而言,各大理財公司仍依靠固收類產品擴大規模,尤其是收益穩健、波動小的現金管理類產品以及部分使用攤余成本法的1~2年期封閉類產品,“還是要靠固收產品來養權益產品?!鄙鲜鰳I務人士表示。對于理財公司的客群而言,“存款替代類產品”是他們主要的訴求,公募基金的權益產品或權益比例較高的混合類產品很難適用于理財公司。過去一年來,亦有理財公司解散了專門的權益團隊,并將相關人員分布到多資產團隊。

  據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12月10日,今年以來全市場新發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28072只(含私募產品)。從投資性質來看,固收類產品占比96.51%,混合類產品占比2.03%,權益類產品占比0.47%,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占比0.98%。從權益類公募產品表現看,2023年之前成立的23只權益類公募產品今年以來收益均告負,平均凈值增長率、最大回撤和年化波動率分別為-11.01%、18.30%和12.00%。

  相比之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收益則更為穩定,且相較公募基金的貨幣基金仍存在一定優勢。

  例如,有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現金理財7日年化收益均值為2.25%(剔除美元現金理財)。而根據華創證券測算,同期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1.72%,兩者之差達53BP,可見收益差距不小。與現金類理財相比,雖然貨幣基金擁有免稅的收益優勢,但現金類理財在投資范圍上優勢不小。比如,現金管理類理財可以配置通道類委外產品,協議存款占比亦不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理財 理財產品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02 雪祺電氣 001387 --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
  • 12-29 博隆技術 603325 --
  • 12-22 艾羅能源 688717 55.66
  • 12-20 達利凱普 301566 8.9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