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IPO變奏的市場效應正在顯現出來。三季度以來撤否企業持續增加,凈利潤、行業類別、板塊屬性強弱等因素成為部分企業上市的“攔路虎”。與此同時,與IPO息息相關的投行生態也在衍變,IPO節奏放緩之下,部分頭部券商的投行收入大幅下滑,小券商反而憑借北交所項目“逆襲”。不過,在撤否潮之下,如何尋找更優質的上市項目,則成為投行共同面對的“當務之急”。
IPO變奏的影響正在顯現。
自8月27日證監會首次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以來,首發市場就開始遭遇寒流。
wind數據顯示,8月27日-10月11日,上市企業數量(按上市日統計,下同)共計25家,僅為去年同期四成。
受此影響,券商投行收入也大打折扣。同時期,券商IPO承銷及保薦費用僅為13.43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48.85億元。
事實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投行保代告訴記者,早在IPO收緊信號公布之前,其已經明顯感覺到上市難度提升。
以季度為單位梳理可發現,根據Wind,今年三季度,券商IPO承銷及保薦費用共計61.4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7.70%。
而從具體券商來看,則呈現冰火兩重天。一邊是大多數券商的組團式下滑,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降幅尤為明顯。另一邊是個別券商的逆勢增長,民生證券可謂典型代表,其三季度IPO承銷及保薦費用同比增58.52%;海通證券表現亦較優,實現了季度環比兩連增。
為何不同券商IPO業績變動差異如此之大?
根據受訪人士分析,這與投行側重板塊相關。更為強調板塊屬性的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IPO數量下降更為明顯,以此為布局重點的券商所受沖擊更大。與此同時,在衣食住行等大消費類行業IPO收緊的背景下,類似項目較多的券商,所受波及也更為明顯。
早在今年3月,即有投行保代向記者感慨,“苦日子”可能不遠了。
根據Wind,2023年1-3月,新股IPO數量由去年四季度的124家、2022年一季度的86家,銳減至68家,環比、同比降幅分別高達45.16%和20.93%。
不過,二季度,企業上市速度在經歷短暫降溫之后有所提速,新股IPO數量增至105家。這讓上述頗為焦慮的投行保代略感放松。
不過,放松的日子沒能持續太久。
7月左右,他開始隱約感到自己手下團隊的消費類項目推進難度增加,科創板、創業板對板塊屬性的要求也更為嚴格。
直至8月27日,證監會明確表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幾天之后,他在監管的窗口指導下,主動結束了一家企業的上市進程。
IPO階段性收緊之下,券商的承銷及保薦收入也開始下滑。
今年三季度,券商IPO承銷及保薦費用共計61.43億元,去年三季度則為98.60億元,同比下降37.70%。
從三季度IPO承銷及保薦費用來看,大多數券商環比、同比雙雙下跌。其中,頭部券商降幅最明顯的當屬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同比分別減少9.18億元和11.33億元。
從前三季度IPO承銷及保薦費用來看,兩家公司收入均有所波動。中金公司前三季數據為1.55億元、5.88億元、1.68億元,中信證券則分別為8.97億元、12.59億元和5.33億元。
相較之下,2023年中報投行收入亞軍中信建投,表現則更具韌性。盡管其今年三季度IPO承銷及保薦費用環比有所下降,但同比逆勢微增0.51億元,較今年一季度的4.01億元更是高出2.19億元。
上半年投行收入排行第四的海通證券和第七的民生證券,表現也較為穩健。
海通證券由一季度的6.27億元增至二季度的7.61億元,三季度再升至8.12億元。不過,相較于去年三季度的10.58億元仍有差距。
民生證券則較海通證券更勝一籌,是頭部券商中唯一一家今年三季度IPO承銷及保薦費用環比、同比均為正增長的券商。
其去年三季度為4.46億元,今年三季度則為7.07億元,同比逆勢大增58.52%,環比增幅同樣高達55.38%。民生證券一季度、二季度的對應數據則分別為3.26億元和4.55億元。
為何不同券商投行收入差異如此之大?根據受訪保代分析,這與券商IPO側重板塊密切相關。
一方面,相較于滬深交易所,北交所上市節奏不降反增,因而以北交所為發力重點的券商業績表現更優。
最為典型的是開源證券。截至10月11日,其年內共保薦6家企業實現新股IPO,全部來自北交所。由此,其年內IPO業績大幅提升,今年1月1日-10月11日實現IPO承銷及保薦費用0.71億元,同比大增238.10%。
另一方面,IPO變奏之下,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板塊屬性,成為監管調控重點。
從新股IPO下降家數來看,截至10月11日,滬深主板年內共減少12家,降幅21.43%;科創板、創業板則合計減少54家,下降達25%。
因此,2022年科創板、創業板募資規模前二的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均未能逃脫IPO業績的大幅下滑。
科創板方面,今年三季度,中信證券首發募資規模由去年同期的292.73億元銳減至90.45億元,縮水202.28億元;中金公司今年三季度則僅剩23.4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2.05億元。
創業板方面,今年三季度,中信證券首發募資規模大減64.44億元至39.11億元;中金公司更是僅剩4.80億元,下滑91.75%。
不過在滬深主板上,兩家券商表現卻并不遜色,中信證券僅微降4.21億元;中金公司同比增加29.2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三季度券商IPO收入明顯下滑,但這或許只是投行冬日的開始。
“8月27日IPO節奏性收緊信號明確釋放以后,滬深主板上市要求更嚴了。更多項目無奈撤材料,有些過會的項目遲遲無法注冊,個別已經注冊的項目需要進一步等待發行。對于投行而言,這都意味著短期收入的下滑,大多數券商四季度的投行收入大概率同比、環比降幅都會更大。”多位券商保代告訴記者。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