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社科院報告稱我國今年宏觀調控應保持定力
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4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旗艦報告《中國金融報告2020:新發展格局下的金融變革》正式對外發布。《報告》回顧總結了2020年中國金融發展歷程及面臨的風險挑戰,深入探討“雙循環”背景下金融發展新定位,對2021年我國經濟金融形勢與相關政策進行了展望。《報告》建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繼續強刺激的情況下,我國宏觀調控應保持定力,避免宏觀杠桿率的過快攀升和金融風險的快速積累。
《報告》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金融運行面臨諸多挑戰。其一,在疫情沖擊下,我國的宏觀杠桿率大幅上升,導致金融風險不斷積累、暴露。其二,疫情暴發后發達經濟體加快了金融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新規頻頻出臺,對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構成強有力挑戰。其三,主要發達經濟體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一方面導致債務占GDP比重達到歷史高點,另一方面利率水平卻跌至歷史低點。要密切關注全球流動性充裕構成新的外部沖擊。
在《報告》發布暨高層研討會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學部委員李揚指出,一方面要警惕我國的居民部門債務。近年來我國居民債務杠桿率持續上升,主要是房地產貸款需求增長,而居民消費和短期消費性貸款仍處于負增長區間。由于居民債務大部分與房地產市場相關,這強化了居民債務風險與房地產市場的風險互溢。
李揚還表示,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隱患也需要警惕。我國債券大多數被金融機構購買并持有,致使債券市場較難發揮其直接融資和提高市場化水平的功能,而且扭曲了市場資金供求關系。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券,多數被商業銀行持有,導致了財政政策金融化,并使得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互溢性增強。
對于“十四五”時期的金融發展,《報告》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對金融改革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金融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在暢通經濟循環、維護經濟安全、推動經濟轉型方面發揮引領和支撐作用。應推動金融、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均衡發展。應在擴大金融開放進程中統籌發展和安全。還要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報告》在擴大金融開放方面建議,要將有效維護金融基礎設施安全,穩慎推進資本項目開放與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爭奪重要金融產品定價權,積極參與全球數據治理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在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出現了明顯的產業大規模轉移現象,在“一帶一路”沿線上存在大量的中國產業、工業園區,而且都是民營企業。過去,這些企業都在使用美元,但從去年開始,中央銀行帶著金融機構會同相關部委花大功夫去推動企業使用人民幣。這里有兩層重要的經濟意義,一是在新一輪全球調整過程中通過使用人民幣降低匯兌成本,控制匯率風險。二是讓人民幣成為幫助中國企業家在全球范圍內配置生產、調整布局、實現價值鏈躍遷的價格信號。
《報告》提出,展望2021年,GDP增速預計達到8%左右,呈現出“前高后低”態勢。通貨膨脹壓力將總體較小,而宏觀杠桿率將穩中有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圍繞6.4~6.5的中樞水平呈現雙向波動的格局。
責任編輯:蔣曉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