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地方財政收入迎來“開門紅” 多省份預計全年中低速增長
作者: 陳益刊
受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去年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略有下滑,但隨著經濟穩步恢復,今年1月地方財政收入迎來“開門紅”。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部分省份的公開數據發現,今年1月,絕大多數省份地方財政收入均實現增長,其中不少地方收入增速高達兩位數,這反映了經濟在穩步復蘇。不過從多數省份今年的預算報告來看,多數地方預計今年收入將呈中低速增長,不超過7%。
收入“開門紅”
受疫情沖擊和大規模減稅降費影響,去年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罕見同比下降0.9%。不過從季度來看,自去年一季度收入大幅下滑后,隨著二季度復工復產持續推進,地方財政收入降幅縮窄,并在三、四季度實現收入增長。
今年開局,地方延續收入增長勢頭。根據部分省份公開的數據,絕大多數地方1月財政收入實現增長,增速甚至高達兩位數。
根據各地官方數據,財政大省山東1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3%。山東全省16市1月財政收入全部實現正增長,其中濟南、青島等5市收入增速為兩位數。福建省1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8%,下轄9市1區均實現收入正增長,實現“開門紅”。
此外,1月份財政收入增速達到兩位數的城市有蘇州、杭州、寧波、成都、常州、太原等地,深圳、昆明等地收入實現個位數增長。當然也有部分地方收入下滑,比如呼和浩特市1月收入微降。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1月份疫情開始暴發,對財政收入有所影響。受去年同期基數相對較低,以及當前經濟穩步復蘇影響,今年1月份地方財政收入保持增長。這也反映了今年經濟明顯好于同期。
1月份是傳統繳稅大月。根據央行數據,今年1月財政性存款增加117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698億元。
盡管1月份我國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暫時受到影響,加上春節前后是制造業傳統淡季,1月份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力度有所減弱,但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繼續保持在榮枯線以上,這支撐著財政收入增長。
相比于1月份地方財政收入普遍增長,不少地方財政支出則出現下滑。比如山東1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下滑14.3%,蘇州、杭州、成都、太原等地支出降幅也達到兩位數。
山東省財政廳解釋,1月份財政支出下滑主要是今年春節在2月份,相關支出隨假期有所延后。
施正文表示,去年春節在1月份,而春節期間相關財政補貼等民生支出較多,因此去年1月份支出基數相對較高,造成今年1月份支出下滑。今年春節在2月份,相關支出將在2月份發生,因此支出延后。
不過也有部分地方1月份財政支出保持較快增長,比如深圳1月份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4.2%。
全年收入中低速增長
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對第一財經分析,考慮到去年年末的一些收入在今年初入庫等不可比因素,相比于1月份數據,觀察更長周期的數據更有意義。
近期地方相繼披露今年預算報告,根據報告對今年全年收入的預判,相比于年初收入高增速,地方對全年收入預判冷靜,總體上仍將是中低速增長。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的20個省份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增速,除了去年收入大幅下滑的湖北、天津預計今年收入增速高達兩位數外,其他地方均預計收入增速不超過7%。
其中,去年財政收入規模居首的廣東省預計今年收入增速為5%,財政實力較強的江蘇為4.5%,浙江為6%,上海、北京均為3%。
多位財稅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由于中國經濟穩步恢復,實現較快增長,使得大多數地方財政收入能夠實現增長。不過世界經濟復蘇仍然不穩定、不平衡,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存在不確定性。此外,去年不少地方為了彌補稅收減收,通過增加國企利潤上繳、處置存量資產等一次性增收措施抬高了去年收入基數,而今年中國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稅費減收,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地方財政收入增收壓力較大,維持中低速增長預期。
施正文表示,由于部分減稅降費政策延續,以及制度性減稅降費政策持續發力,今年減稅降費仍保持一定的力度,這也會造成財政收入減收。這也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發力,通過給企業減負來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健康增長。
盡管今年財政收入形勢好于去年,但多地認為今年財政收支矛盾依然較大。
比如,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做今年預算報告時表示,今年財政收入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財政支出仍需保持一定強度,因此今年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浙江省財政廳也分析認為,今年財政收入仍面臨臨較大壓力;財政支出剛性增長,實施減稅降費政策也需要財力支撐,財政收支“緊平衡”將長期存在。
北京市財政局局長吳素芳分析,2021年當地財政收入低速運行、支出快速增長的緊平衡狀態將更加凸顯。
責任編輯:楊亞龍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