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優勢漸顯 獨立直銷銀行沉寂4年再“冒泡”

持牌優勢漸顯 獨立直銷銀行沉寂4年再“冒泡”
2021年01月04日 02:30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持牌優勢漸顯 獨立直銷銀行沉寂4年再“冒泡”

  來源:證券時報

  見習記者 李穎超 杜曉彤

  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整頓進入尾聲,流量巨頭們的監管套利時代隨之而去。在這一背景下,沉寂已久的獨立法人直銷銀行領域再度活躍,1個月之內連發兩塊牌照,被業內視為互聯網平臺與銀行合作共贏的一扇“正門”正在徐徐打開。

  2020年12月,招商銀行郵儲銀行兩家銀行相繼公告稱,已獲準籌建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招商拓撲銀行和郵惠萬家銀行。距離中國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中信百信銀行獲批,已經過去4年。

  至此,國內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擴容至3家。不少業內人士預期,未來獨立法人直銷銀行隊伍還將壯大。有分析人士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直銷銀行為商業銀行探索新的業務模式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為應對行業競爭的加劇和互聯網巨頭的沖擊,商業銀行不會放棄這一重要的線上業務布局,“未來牌照擴容與配套監管文件逐步出臺也都在情理之中”。

  起底國內直銷銀行

  目前,中國現有的3家持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中,百信銀行與招商拓撲銀行均有互聯網機構入股,郵惠萬家銀行則為郵儲銀行全資持股。從注冊資本方面來看,郵惠萬家銀行注冊資本擬為50億元,而百信銀行、拓撲銀行籌建期時均為20億元。目前,百信銀行已增資至56億元。

  事實上,商業銀行對線上直銷這一業務模式早有嘗試,爾后國內互聯網金融興起,加速倒逼傳統金融機構探索線上渠道。2014年2月,民生銀行上線國內首家直銷銀行。據不完全統計,開展過直銷銀行業務的銀行已超100家。

  相較于有多層分支行經營架構的“分銷”式傳統銀行,直銷銀行采用純線上直達客戶的經營模式,沒有線下的物理網點,且不發放實體銀行卡,有助于傳統金融機構打破自身經營所存在的地域限制。

  但在過去幾年,僅有百信銀行一家拿下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牌照,其他謀求此類業務的銀行均只是在內部設立直銷銀行相關事業部,而非獨立法人模式,其經營模式也受傳統銀行內部體系較大的束縛。百信銀行行長李如東曾表示,國內大部分直銷銀行屬于銀行的某一事業部,在決策上往往缺乏自主權,科技資源投入上也不足。

  此外,早期直銷銀行模式成本高、產出低,使得不少商業銀行并不愿意對此“全心投入”。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銀行零售業務投入成本很高,“諸如IT系統、電子銀行等零售業務基礎設施,前期都是燒錢的業務,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會實現盈利,且對于精細化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也很高。”

  投入產出比達不到要求,加之業務同質化明顯,已有不少銀行將直銷銀行并入手機銀行APP。例如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均于2020年宣布將其直銷銀行與手機銀行進行渠道合并。

  市場日漸成熟

  從實踐情況來看,百信銀行在開業第3年即第2個完整財年實現盈利,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等互聯網銀行模式的民營銀行也基本在2-3年內實現盈利。中泰證券戴志峰團隊認為,這印證了消費金融、小微金融等資產端業務的盈利能力較強,能夠拉動業績的快速提升。

  根據百信銀行2019年年報,該行成本收入比降至39.41%,生息資產收益率為8.61%,凈利差為4.94%,均優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一年,百信銀行首次扭虧為盈,也為發展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模式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向記者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外部互聯網巨頭的沖擊,傳統銀行已經面臨一定發展瓶頸,迫切需要突破現有發展模式,培育新的增長點,直銷銀行為此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而上述可能性更多在于低成本覆蓋長尾客群。一位股份行零售部門員工對記者表示,直銷銀行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能夠更好地觸達傳統銀行難以覆蓋的長尾客戶,在這方面彌補傳統銀行的業務發展瓶頸,又不會與母行構成激烈競爭。

  “以百信銀行為例,百信客戶群瞄準百度平臺所帶來的互聯網客戶群,與自身原有客戶群不產生交叉,也不會對中信本身構成競爭。”該人士還認為,獨立設法人機構不僅能夠將母行與子公司的風險進行有效隔離,還能吸引資本、資源甚至文化方面的“新血液”注入。

  根據百信銀行2019年年報顯示,該行信貸客戶100%從線上獲取信貸服務,三線(含)以下城市客戶占比50%左右,月收入1萬元以下客戶占比75%,30%的客戶此前從來沒有在正規金融機構獲得過信貸服務,具有典型的普惠特征。同時,百信銀行已經初步形成了差異化發展模式,接入場景80余家,實現快速獲客。

  中泰證券戴志鋒團隊認為,直銷銀行對母行而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承擔長尾和年輕客群的獲客職責,“如果招商拓撲銀行可以成功幫助母行獲取差異化客群,并形成適應于年輕客戶的服務體系,完善母行客戶全生命周期服務的閉環,那招商銀行的市值有望再上臺階。”

  持牌機構優勢凸顯

  隨著監管不斷推動金融業務回歸持牌經營,互聯網平臺雖坐擁流量卻失去監管套利機會,流量通過金融業務變現缺口被堵,而持牌機構優勢凸顯。

  最近互聯網平臺銷售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都迎來了強監管,10多家互聯網平臺陸續下架相關產品。銀保監會也于近期發文,規定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代銷理財產品,只有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為正規的銷售渠道。

  “監管層對金融科技的監管轉向已提前到來。”平安證券袁喆奇團隊認為,央行聯合銀保監會等部門二次約談螞蟻集團,提出持牌經營等整改要求,結合此前監管明確金融科技金融屬性的表態,認為未來互聯網平臺從事金融活動將逐步納入傳統金融的監管框架,在資本充足、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等要求上看齊傳統金融機構。

  在這一環境下,互聯網平臺開展金融業務的“偏門”被堵,通過直銷銀行牌照展業的“正門”卻徐徐打開。例如,度小滿金融平臺上的存款產品幾乎都已下架,只有百度持股的百信銀行存款產品未受影響。

  李廣子也表示,直銷銀行最大的優勢是牌照優勢,“在既定的監管框架下發展,能夠有效控制風險,也有助于獲得客戶認可。”

  “未來,直銷銀行牌照發放的步伐大概率將加快。”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雖然現在直銷銀行的‘玩法’還未明確,發展前景也還需要觀察,但線上化趨勢已經明確,有實力的商業銀行都在對直銷銀行這個線上布局機會翹首以盼。”

  探索獨立法人模式

  仍面臨重重挑戰

  實際上,當前獨立法人直銷銀行模式的發展不及預期。目前,該模式下可供參考的經營樣本僅有百信銀行一例。有多位分析人士表示,作為傳統商業銀行探索互聯網運營的新模式,從目前的實踐來看,獨立法人模式的直銷銀行發展不及預期。未來這一模式是否能取得較大發展,還尚待觀察。

  與同樣具備互聯網基因的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相比,百信銀行無論規模還是利潤均存在較大差距。百信銀行年報數據顯示,在2019年首次實現小幅盈利前,該行連續兩年虧損,累計虧損金額近8億元。2018年,百信銀行收入12.95億元,凈虧損4.84億元;2017年,百信銀行收入0.3億元,凈虧損2.91億元。2019年也僅盈利0.2億元。2020年上半年,或受疫情影響,該行業績又出現顯著下滑。

  李廣子向記者表示,商業銀行探索直銷銀行模式仍面臨重重挑戰,“首先需要突破傳統銀行的框架,進行運營模式與發展思維的轉型,不能把直銷銀行變成銀行網頁或手機銀行;其次需要實現差異化定位,特別是在客戶定位方面,如此才能與母行形成錯位競爭,進而產生優勢互補;最后,直銷銀行沒有物理網點,如何獲得足夠的流量是一大關鍵。此外,目前直銷銀行還面臨賬戶權限等方面的政策限制。”

  中泰證券戴志峰團隊認為,法人直銷銀行是傳統銀行探索互聯網運營的一種新模式,直銷銀行在國內發展并不理想,中信百信銀行有初步成效,未來直銷銀行的發展水平將主要取決于市場化程度、客群拓展能力和風險定價能力,其中包括對金融科技的理解程度和互聯網運營能力、如何通過開放銀行的模式獲取和留客、新客群如何匹配相應的金融產品。

  “考慮到未來大概率會有更多互聯網機構和商業銀行參與設立直銷銀行,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該團隊表示,與此同時,互聯網貸款業務所面臨的政策不確定性也仍然較大。

掃二維碼 領開戶福利!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傳統銀行 法人 銀行 直銷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07 合興股份 605005 --
  • 01-07 神通科技 605228 --
  • 01-06 之江生物 688317 --
  • 01-05 天能股份 688819 41.79
  • 01-04 浩歐博 688656 35.2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