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部分商業銀行仍需外源性資本補充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對2019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作了全面評估。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通過壓力測試方式,評估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銀行業在多種“極端但可能”不利沖擊下的穩健性狀況。
報告認為,總體看,經過治理,中國金融體系重點領域的增量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存量風險得到了逐步化解,金融風險總體可控,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因而市場普遍關注本次疫情給中國金融穩定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銀行業機構資產占整體金融業機構資產總額的91%,所以銀行業穩健性狀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國金融業整體穩健性水平。
在充分考慮疫情對經濟不利沖擊的基礎上,央行選取1550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壓力測試,將測試窗口延長至3年,設置極端壓力情景,增加了受疫情沖擊較大領域的測試內容。
結果顯示,30家參加測試的大中型銀行整體抗宏觀沖擊能力較強。在中度沖擊下,2020年末資本充足率降至12.69%,2022年末升至12.97%,均高于10.5%的監管要求。在整體信貸資產風險壓力測試中,30家大中型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均滿足10.5%的監管要求,有較強的信貸風險抵御能力。
王青認為,結合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以及短期宏觀經濟走勢預測,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我國銀行業風險依然處于可控狀態。但是,壓力測試結果也顯示,若發生極端沖擊這一小概率事件,30家大中型銀行將無法滿足監管要求,需要外源性資本補充。此外,銀行個體之間抵御宏觀沖擊能力仍存在顯著差別,大中型銀行對整體信貸資產質量惡化的抵御能力較強,但部分中小銀行的抵御能力較弱。
王青表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仍有部分大中型銀行需要外源性資本補充。這意味著未來需要監管層繼續支持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如通過開展票據互換(CBS)操作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等,夯實銀行業穩健運行基礎。此外,在不同沖擊情景下,中小銀行未通過測試的比例均遠高于30家大中型銀行,這意味著支持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的重點需要放在中小銀行。
近年來,永續債已經成為銀行補充一級資本的重要渠道。自2019年1月份國內首只銀行永續債成功發行以來,一級市場上銀行永續債發行節奏不斷加快,發行主體持續增多。截至2020年5月末,已有26家銀行成功發行了30只永續債,發行量達8525億元。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銀行永續債將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的重要品種,不僅能夠為廣大銀行補充資本提供有效渠道,也可以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選擇。報告認為,市場自發形成以私人需求為主的投資者結構,為銀行永續債持續發行提供了較好基礎;發行量增長與政策支持推動了銀行永續債二級市場發展,這反過來又促進了一級市場發行,從而形成一二級市場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人民銀行在報告中表示,下一階段,相關部門還要繼續推動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一級資本,進一步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人民銀行將綜合考慮市場情況和金融機構合理需求,繼續采用市場化方式穩妥審慎開展CBS操作,支持各類銀行特別是經營穩健的中小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努力形成市場化補充銀行資本、恢復銀行信貸擴張能力、支持經濟企穩向好的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