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前三季度GDP不敵重慶 “北上廣深”變“北上深渝”?
作者: 林小昭
前三季度,廣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盡管如此,廣州GDP總量仍落后重慶。
自1999年深圳GDP超越重慶上升至全國第四后,全國城市GDP前四名一直是“北上廣深”,但近兩年這一排名正在改寫。根據今年前三季度的情況,全年下來廣州GDP總量很可能低于重慶,退至第五。
未來,廣州GDP位居全國第五會成為常態嗎?
前三季度廣州GDP低于重慶
廣州市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前三季度,廣州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別提高7.8個和3.7個百分點。
上半年,廣州GDP同比下降2.7%,比全國水平低1.1個百分點,但到三季度,已經超過全國水平0.2個百分點,可見廣州經濟呈現強勢反彈的態勢。第三季度,廣州的三次產業全面提速,其中第一產業增長11.5%,第二產業增長15.3%,第三產業增長4.4%,分別比第二季度提高5.3個、13.6個和4.0個百分點。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廣州以及整個珠三角上半年受外貿影響非常大,經濟增速也比較低,但三季度外貿出口回暖明顯,帶動廣州經濟較大幅度的反彈。
盡管如此,廣州GDP總量仍落后重慶。重慶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重慶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707.10億元,同比增長2.6%。從總量上看,重慶超過廣州231.24億元,上半年這一差距為241.54億元。也就是說,前三季度廣州與重慶的差距僅比上半年縮小了10億元。若按照當前的態勢,全年下來重慶GDP總量超越廣州的概率很大。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重慶GDP第一次超越廣州了。今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重慶經過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修訂后的2018年GDP最終核實數為21589億元,同期廣州GDP為21002.44億元,也就是說,2018年重慶GDP就已經超越廣州586.56億元,位居第四。但2019年,廣州GDP為23628.60億元,重慶為23605.77億元,廣州又以22.83億元的微弱優勢重回第四。
彭澎認為,今年重慶GDP超過廣州的概率比較大,并且從長遠趨勢來看,重慶的面積和人口總量都比廣州大很多,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GDP總量排在廣州之前也很正常。重慶有3000多萬人口,面積達到8.24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中等省份。不過,即使重慶在經濟總量上超越廣州,但在人均GDP、人均收入、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衡量發展水平、產業層次的主要指標上,重慶與廣州仍有很大差距。重慶GDP超越廣州,也不會改變目前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格局。
廣州的差距在哪里
近十年來,廣州經濟發展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頗值得反思。
查閱歷史資料發現,廣州從1989年起經濟總量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北京,此后23年里,廣州一直位居第三,同省兄弟深圳位居第四。但進入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廣州領先深圳的優勢不斷縮小,甚至退至第四。
根據最新的廣東省統計年鑒數據,2012年,深圳GDP為13496.27億元,而同期廣州為13194.69億元,深圳正式超越廣州,上升至全國第三。此后數年,兩者之間差距拉大。到2018年,深圳GDP已領先廣州4223.56億元,2019年這一差距雖有所縮小,但仍為3299億元。
與GDP總量相對應的是,2013年以前,廣州資金總量(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一直領先深圳,位居全國第三。但2013年,廣州資金總量被深圳超過,退居第四,此后差距不斷拉大,現如今廣州的資金總量僅為深圳的七成左右。
近十年,廣州GDP總量從第三退至如今的第五,尤其是與其他三個一線城市相比,廣州在產業層次上的差距尤為明顯,應該引起重視與反思。
比如,就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產業結構??傮w上看,廣州的專業市場、傳統制造業占比仍比較高,高新產業發展不突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有個體戶69.28萬個,遠高于其他三個一線城市,這說明廣州的商貿服務業尤其是傳統商貿占比較高。
2018年,廣州全市共有713個專業市場,市場交易總額超萬億元?!斑@邊有‘一鋪養三代’的傳統,很多人愿意做點小生意。而且廣州的專業市場發達,也產生了一大批個體戶?!迸砼煺f,珠三角是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很多個體戶都是為制造業服務。不過,近年來,這些專業市場受到比較大的沖擊。
近年來,我國收入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由于一些地方在統計金融業時囊括了保險業從業人員,一些地方未納入統計,因此我們就先只看四大一線城市在互聯網和科技研發方面的從業人員情況。
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四大一線城市中,廣州在互聯網領域(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就業人員為53.74萬人,僅為北京的38.7%,也遠遠低于上海和深圳;在科技研究和技術服務方面,廣州的從業人員雖然與深圳差距很小,但是廣州是我國重要的科教中心,有相當一部分研發人員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而深圳的科技研發則主要是以企業為主體。
從2018年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與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之比)來看,廣州僅為2.63%,不僅遠低于北上深,也遠低于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杭州。
“廣州要反思一下,它有那么多高校資源,為何創新遠不如深圳?”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說。
深圳社會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譚剛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高新產業方面,深圳改寫了世界創新的規則體系,改變了以硅谷為代表的、以大學來支撐的創新體系,形成了沒有太多大學同樣能進行創新,而且創新成效還十分顯著的體系。這些都是靠不斷創新、改革開放的方式形成的。
尤其是進入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隨著我國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科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之間的競爭格局。但當前,廣州在科創方面與其他三個一線城市存在不小的差距。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廣州第三產業越來越高,第三產業高的地方,整體GDP增速也會趨緩。不過,相比GDP,科創、金融、文化教育等更能衡量城市的發展水平。尤其是科技創新,對城市競爭力至關重要,這方面,廣州未來要努力補足短板,加強與深圳的雙城聯動,把自身的高教優勢發揮出來。
責任編輯:劉玄逸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