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姜子牙》滑鐵盧,王長田老了嗎?
來源:錦緞研究院
10月9日,國慶假期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光線傳媒(SZ:300251)大跌近14%,市值縮水66億。
這是因為《姜子牙》這部原本被市場賦予高期望值的國產動畫電影,高開低走、口碑中落之下,投資者選擇用腳投票的結果。而這也與去年《哪吒》大超預期后,光線傳媒股價的高歌猛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成者為王敗者寇,“中國漫威”的“封神宇宙”就這樣夢碎了嗎?光線傳媒的企業價值就此被顛覆了嗎?
01、《姜子牙》回報率堪憂
因疫情被迫從春節檔撤出的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最終登陸了今年的國慶檔。
《姜子牙》的全國產制作團隊由上千名中國動畫人歷時四年打造,從入行28年的元老到入行僅1年的新人均參與其中,這對于人才孵化和團隊打磨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遇。
同時,作者也在嘗試進行更深刻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探討,諸多細節展現了對于神和人界線的思考。盡管作品的呈現顯得較為稚嫩,但仍然可見創作團隊在立意上的野心。
《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簡稱《哪吒》)均為光線傳媒(SZ:300251)出品的動畫電影,后者在19年暑期檔創造的50億元票房神話和8.4的超高豆瓣評分,讓觀眾和資本市場都對《姜子牙》滿懷期待。
10月1日上映,《姜子牙》即斬獲3.6億票房,刷新了我國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票房破10億元,僅用時3天17時31分,同樣刷新了我國動畫電影10億大關的最短時長。
然而,火爆的開局過后是口碑的逐步走低。豆瓣評分從上映首日的7.5分逐步下滑至10月9日的7.0分,世界觀暗黑、劇情牽強、笑點不足成為觀眾最為詬病的槽點。
與此相伴的是票房的高開低走。從目前的票房頹勢不難推演,《姜子牙》很難在票房上與《哪吒》比肩。
貓眼預測《姜子牙》的總票房將達到15.05億元,假設制片方分賬比例為35%,則制片方將分得5.27億元。據悉影片的總制作成本為5億元,那么意味著以光線傳媒為首的制片方的投資回報率僅為5%。
02、王長田老了嗎?
光線傳媒由王長田創立于1998年。創立早期,光線的主營業務為電視節目的制作和發行。公司擅長娛樂節目的制作,代表性節目包括《娛樂現場》、《音樂風云榜》、《是真的嗎?》等,主要通過制作收入和廣告分成的方式變現。
娛樂節目制作和銷售一方面為公司聚集了大量娛樂圈人脈,另一方面幫助公司在全國各個層級的電視臺積累了廣泛的宣發網絡和廣告主資源。由此,公司由電影發行起步,嘗試切入電影行業,并一度成為國內第二大民營電影發行公司。
憑借電影發行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資金,公司于2009年開始進入電影的制片和投資行業。公司在項目選擇較為謹慎穩健,以投資小成本電影為主,并著重扶持新導演。
2012-2013年投資的徐崢處女座《泰囧》、趙薇處女座《致青春》均實現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使得光線在電影制作領域名聲大噪,開始躋身國內制片公司的第一梯隊。
然而,接下來的幾年,光線的謹小慎微成為市場詬病的焦點。
一邊是電影市場如紅爐之火,《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等叫好又叫座的爆款影片頻出;另一邊卻是光線始終不溫不火,很難在爆款影片中找到光線的身影,而不少早期扶持過的新導演也在羽翼豐滿后不再和光線合作。
市場開始擔心王長田老了,甚至有投資人因為不滿光線的業績在投資者交流活動中憤然離場。
終于,2018年下半年開始,以某女星查稅風波為起點,影視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不少以“高舉高打”、“賭爆款”為策略的影視公司開始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事實上,內容制作行業的特性,天然決定了業績的巨大波動性和難以預測性。
一方面,相對于下游影院等渠道端,上游的內容創作行業進入門檻更低,創作的靈感加上少量的資金,也可以進行影片拍攝,甚至有逆襲大制作影片的機會;
另一方面,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觀影口味的多元化,爆款影片在上映之前通常難以預測。因此,對于制片公司來說,花費巨量資金意圖打造爆款,是一項風險極高的投資。
而王長田在行業瘋狂時依然保持清醒,繼續貫徹回報率優先的謹慎戰略,幫助光線在行業“寒冬”中活了下來。
03、“以小博大”的意外收獲
事實上,行業寒冬期,光線不僅活下來,甚至活的更好。
2019年暑期,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橫空出世,讓市場重新對光線刮目相看。大幅度刷新國產動畫多項記錄的超高票房,不僅遠超市場預期,甚至是王長田自己也沒有想到的。
然而,了解光線的戰略后,就會發現《哪吒》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當行業還在為爭奪流量明星、打造爆款大片激烈角逐時,光線已經在動畫電影領域“蓄謀已久”。
自2013年前后,光線即開始投資動畫公司。2015年,光線高調宣布成立彩條屋影業集團,專注打造高品質的動畫電影。目前,彩條屋投資的動畫公司多達20余家,橫跨3D、2D、漫畫等制作領域。
相比于真人電影,動畫電影的商業模式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
在我國,明星片酬一直是影視行業的最大成本,天價片酬甚至一度成為了阻礙影片質量的頑疾。盡管18年以來,監管層有意對明星片酬提出限制,但是考慮到頭部明星依舊是稀缺資源,且明星本身的票房號召力是投資人預判票房回報的重要抓手,因此明星主演的片酬仍然難以大幅降溫,從而持續壓制制片公司的盈利能力。
而動畫電影則無需受此制約。畢竟米老鼠和唐老鴨再火,也無法要求“漲價”。另外,動漫形象的創作者,即便后期離開公司,也無法帶走已經成熟的IP和商業價值,這在漫威的曲折發展史中已經得到驗證。
光線傳媒參與運作的動畫電影,通常總制作成本不超過1億元。且彩條屋對動畫公司的投資不謀求控股,通常僅參股20-40%,并在劇本、創意、宣發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扶持。
動畫電影的布局,實際上也是管理層一直以來貫徹審慎戰略的結果,并在《哪吒》上產生了“以小博大”的意外收獲。
03、“封神宇宙”的夢想還是要有
《哪吒》爆火之后,投資人一度很關注IP的多元化運作,也有不少影視、游戲、玩具行業的企業找上門來尋求光線的IP授權。
以迪士尼(NYSE:DIS)為例,目前其主題公園和度假村占總收入的36%,消費品和互動媒體收入占總收入的13%,上述衍生品的銷售收入已經遠遠超過影視娛樂本身帶來的收入。
然而光線似乎并不著急,對《哪吒》的IP授權表現地相當克制。
實際上,IP胡亂授權一直是我國IP運營過程中的問題所在。
例如很多網文的原創方,因為急于變現,把電視劇、電影、游戲、手辦等不同形態產品的開發權分別授予不同的合作方,最終導致人物形象不統一,世界觀混亂,最終給IP本身帶來不可逆的損傷。
《哪吒》成功后,光線實際上是在下一盤“封神宇宙”的大棋。
公司首先推出《哪吒》、《姜子牙》等一系列單體神話形象,并在遠期意圖實現眾多人物形象的打通,建立統一的利益格局,形成類似“漫威宇宙”的大型動漫矩陣。在動漫形象數量尚少的早期,公司克制IP授權,等待時機成熟后著眼全局進行規劃,也再次體現了管理層的穩健和成熟。
《姜子牙》沒能再現《哪吒》的輝煌,但慶幸的是,光線傳媒的管理層目前依然保持清醒和理智。正如前文所說,內容創作的路途從來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到目前為止,光線傳媒一直行駛在正確的方向上。
“封神宇宙”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鄧健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