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8月制造業PMI微降:訂單類指數明顯改善
小型企業PMI仍位于臨界點以下,8月小型企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和資金緊張的企業占比分別超過五成和四成,說明其生產經營依然面臨不少困難。
中國經濟持續穩步恢復。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報收51.0%,比上月略降0.1個百分點。
受訪專家表示,盡管8月制造業PMI稍弱于市場預期,但從結構上看,由于出口逆勢回升、訂單類指數明顯改善,而前期高位運行的生產指數和采購量、原材料庫存指數則略有回落,供需“剪刀差”出現了可喜的收窄趨勢:8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間的“剪刀差”從上月的2.3個百分點降至1.5個百分點,為3月份以來的最小值,這有利于中國經濟供需的良性循環。
需求的回升也帶動了價格的上漲,以及價格端“剪刀差”的收窄。8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為58.3%和53.2%,分別高于上月0.2和1.0個百分點。原材料購進價格與出廠價格的價差也從上月的5.9個百分點收縮至5.1個百分點。
企業對后市的預期也大幅改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較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至58.6%,這是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值。
需要注意的是,8月小型企業PMI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至47.7%,仍位于臨界點以下,其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也分別下降了1.7、0.6和1.2個百分點,小型企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和資金緊張的企業占比分別超過五成和四成,其生產經營依然面臨不少困難。
出口逆勢回升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總經濟師陳中濤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8月制造業PMI略低于市場預期,生產指數的回落是壓制PMI的一個主要原因。8月生產指數為53.5%,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
“一方面,8月南方出現大面積水災,重慶、四川等地部分企業反映受暴雨洪澇災害影響,原材料采購周期拉長,市場訂單減少,企業生產有所回落;另一方面,8月也是員工休假、企業停工檢修的主要月份,在經歷多月的高位運行之后,生產指數的回落也是正常的。”陳中濤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介紹,8月大型和中型企業的生產指數高于50%,分別為55.3%和54.1%;小型企業的生產指數低于50%,為48.1%。除生產指數外,8月采購量和原材料庫存指數等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這表明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的活動趨于謹慎。
與此相反的是,8月新訂單指數為52.0%,高于上月0.3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從行業情況看,醫藥、非金屬制品、金屬制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制造業新訂單指數均高于上月4.0個百分點以上。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指出,8月新訂單指數升至年內高點,說明市場需求加快回升,經濟發展動力增強。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秩序基本恢復,市場需求穩中有增。
他表示,受國際經濟持續回升帶動,外部需求也繼續改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1%,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同樣連續4個月上升,并升至年內高點。在此基礎上,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為50.4%,較上月明顯下降2.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隨著穩外貿政策發力,出口總體向好,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制造業出口進一步改善,8月新出口訂單指數中,非金屬制品、有色、金屬制品等7個行業位于臨界點以上。
陳中濤指出,新訂單、出口訂單、積壓訂單等訂單類指數都有小幅提高,表明擴大內需政策效果繼續顯現;特別是出口出現逆勢回升跡象,而且大幅好于市場預期。
“這與海關數據的改善保持一致,出口訂單改善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出臺的一系列穩外貿措施正在加速落地;另一方面,企業在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市場多元化方面也做出了自覺的調整。”
他強調,目前仍有一半以上企業反映訂單不足,中國經濟能否持續改善取決于需求的恢復,而后者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外部需求仍面臨諸多挑戰,近期中國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一個中長期的戰略性調整,這需要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也需要企業從中長期作出長遠謀劃。
張立群表示,當前正處于生產與市場需求動態協調時期,需求恢復慢于生產恢復;其對經濟回升的遲滯作用正開始顯現。
不過,陳中濤指出,8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間的“剪刀差”從上月的2.3個百分點降至1.5個百分點,為3月份以來的最小值。供大于求壓力有所緩解,供需協同程度提升,這有利于國民經濟加快循環。
企業預期升至新高
需求的回升也帶動了價格的上漲。8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為58.3%和53.2%,分別高于上月0.2和1.0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指出,供需兩端價格類指數都處于較高水平。在基建投資的帶動下,鋼鐵、有色等行業價格指數處于60%以上的較高位。近期大宗商品、原油等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國內流通領域主要生產資料價格上升,預計PPI將顯著回升,降幅持續收窄。
陳中濤指出,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已連續四個月上升,58.3%的這一數值是2018年10月以來的最高值,高出去年同期水平9.7個百分點;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近期出廠價格上升相對緩慢,價差不斷被拉大。
“一個好的信號是,8月的這一‘剪刀差’也有所收窄,最近三個月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差分別為4.4、5.9、5.1個百分點,這有利于企業效益的改善,但需要關注的是,原材料購進價格仍在高位運行,且擴張速度快于出廠價格,上游行業漲價向下游傳導的機制并不順暢,制造企業效益仍面臨較大壓力,這一‘剪刀差’能否持續收窄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陳中濤介紹,8月PMI數據中另一個亮點是企業預期大幅改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8.6%,高于上月0.8個百分點,為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他認為,企業預期改善一方面是因為今年圍繞“六穩”“六保”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增強經濟發展動力,這些措施的落地對沖了當前的不確定風險,提振了企業信心;另一方面,近期內外部市場需求出現了穩步改善,且仍有較大上升空間,訂單開始恢復,這也帶來了企業預期的明顯改善。
而在文韜看來,大中型企業在近期的PMI回暖中扮演著龍頭的角色。8月大型企業延續平穩較快增長勢頭,大型企業PMI為52%,生產指數連續3個月保持在55%以上,新訂單指數也連續3個月保持在53%以上。中型企業加快回升,中型企業PMI為51.6%,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上升,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處于54.1%和53.5%的較好水平。
“從大中型企業及制造業整體PMI走勢來看,大中型企業回升是帶動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且本月大中型企業的龍頭作用進一步加強。”
然而,他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需要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原材料購進價格高位上升,企業成本壓力持續較大,購進價格指數已連續3個月運行在56%以上,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比重為36.3%,創年內最高水平。
二是小企業經營壓力加大,供需下滑,從業人數減少。8月小型企業PMI較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至47.7%,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分別較上月下降1.7、0.6和1.2個百分點。
趙慶河也表示,小型企業PMI仍位于臨界點以下,8月小型企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和資金緊張的企業占比分別超過五成和四成,說明其生產經營依然面臨不少困難。
陳中濤指出,今年以來,中國在扶持中小企業、保市場主體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資金支持、減稅降費等方面力度空前。不過,一方面,訂單不足仍然是小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在今年內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相較于大企業而言,小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弱,輾轉騰挪的空間也更小,未來亟需進一步加強對小型企業的扶持。
(作者:夏旭田 編輯:張星)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