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銀華基金杯”新浪銀行理財師大賽,火熱報名中。即日起至9月7日,報名參賽將免費領取管清友、羅元裳、陳凱豐、簡七等多位大咖,總價值逾700元的精品課程禮包。【點擊領取】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原標題:中國資本市場年輕、有潛力!瑞銀證券錢于軍:相信中國證券業必將走出一條有特色的路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三十周年。隨著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金融對外開放全面提速,中國證券行業迎來了重要的歷史機遇。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目標,資本市場改革的新使命對證券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證監會在“深改12條”中明確提出,要強化中介機構的責任和能力,加快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2020年證監會年中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健全促進行業機構做優做強的制度機制,發展高質量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
長期以來,我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導,證券行業起步較晚,規模占整個金融體系比例較小,證公司主要業務目前仍以經紀業務為主。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19年末,中國證券行業總資產余額約8.12萬億元,僅占中國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總資產規模的2.5%。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轉型、新舊經濟動能轉換,需要將資金向科技創新、生物醫藥等特定領域引導,而最好的模式無異于鼓勵創新、共擔風險的股權融資模式。作為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重要承擔者,證券公司以其目前的規模體量難以承擔發展直接融資的迫切需求。
因此,加快推動中國證券行業做大、做強、做優,發展高質量投資銀行,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資本市場發展決策部署的緊要任務。
瑞銀的“轉型故事”
回顧歷史,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各大投行面臨交易收益下滑的挑戰,選擇收縮部分高杠桿、高風險的交易業務和自營投資業務,謀求向輕資產型業務轉型。瑞銀集團在金融危機后也實施了一項重塑投資銀行業務的計劃,從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并使股東價值最大化。我相信這個“轉型故事”可以給業界作為一個有意義的參考。
2012年10月,瑞銀宣布了重塑投資銀行業務的“加速計劃”,其核心是加速轉型,把重點放在高度協同、消耗資本較少并對資產負債表壓力較小的業務領域,專注為客戶服務,提供可持續的股東價值。為此,瑞銀集團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
首先,回歸優勢業務。瑞銀決定專注于顧問、研究、股票、外匯和貴重金屬業務等傳統優勢業務,而退出在固定收益領域因不利的監管和市場形勢而失去經濟效益(如資本回報率ROE/ROAE較低)的相關業務。投資銀行板塊內部進行優化重組,以核心客戶出發,將投資銀行分為兩個部門,一是以一級市場業務為主的投資銀行部(Global Banking),面向企業和機構客戶,通過顧問和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提升客戶服務水平;
二是以二級市場為主的金融市場部(Global Markets),負責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執行、分銷和交易服務。投資銀行與集團的財富管理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充分聯動。瑞銀成為當時第一家符合巴塞爾協議Ⅲ輕資產化的銀行。組織結構上,瑞銀投資銀行優化了復雜的內部結構和冗余的匯報層級,大力增強跨業務協同。
“加速計劃”實施之后一年,瑞銀集團業績恢復勢頭強勁,風險加權資產和成本實現大幅降低,資本回報率明顯回升,業務競爭力顯著上升。2014初,瑞銀集團宣布制定計劃時設定的主要業績目標均已提前超額完成。2014年,瑞銀被《歐洲貨幣》(Euromoney)評為“最佳全球銀行(Best Global Bank)”;2015年,瑞銀投資銀行首次獲得了《國際金融評論》(IFR)的“年度銀行”(Bank of the Year)獎項,并特別肯定了瑞銀投資銀行在過去幾年中的成功轉型及其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模式所取得的成功。
雖然身處不同的發展階段與歷史環境,瑞銀投資銀行的“轉型故事”或許對當前中國如何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有兩點啟示:
一是回歸本源、突出主業。瑞銀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都經歷了一個摸索中發展的過程,對投行的角色與定位進行了重新思考。投行的本質是資本中介。相比商業銀行,投行的專長是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發行和交易相關的顧問與執行服務,而不是管理龐大的資產負債表。瑞銀在轉型過程中果斷、穩妥地退出了那些不能持續滿足資金成本要求、運營高度復雜或存在可能影響未來收益的長尾風險的業務領域,將資源集中到核心業務上。
二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加強業務協同和業務創新。投行業務的核心是客戶,而非產品。瑞銀在瑞士本土是全能銀行,在瑞士以外的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財富管理、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三大業務板塊,其中,財富管理是瑞銀最具優勢和影響力的業務。在重塑投資銀行業務的過程中,瑞銀發揮了在財富管理業務上的優勢,積極推動股票、外匯、固定收益等投資銀行內各個業務線與財富管理板塊的協作與創新,針對客戶需求提供更加全方位、一體化的金融服務。
中國證券行業有巨大發展潛力
中國資本市場是一個年輕的、有潛力的市場。
根據瑞銀證券對中外證券行業進行的對比研究,參考國際主要市場的對外開放與發展歷程,中國證券行業在很多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投行業務方面,中國目前直接融資比重仍偏低,僅為20%-30%,與高收入國家35%-45%的水平相比有很大提升空間。2018年美國市場投行業務收入占GDP的比例為0.2%,而中國僅為0.04%。
資產管理業務上,中國基金行業的AUM占GDP的比例僅為12%,遠低于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成熟市場70%-80%的水平,且券商資管規模尚小。
中國的衍生品業務亦有很大潛力,目前中國場外交易衍生品名義交易額不到總市值的1%,而美國為7-8%,場內交易期權業務也仍處于初期階段。
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諸多舉措為證券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驅動力。以投行業務為例,隨著注冊制全面推行,中國IPO的體量將繼續擴大、直接融資水平得以提升,證券公司將獲得增量的業務機遇。
2020年初以來,中國資本市場更是成為了全球市場中少有的亮點,科創板已成為全球領先的IPO和二次上市場所,其2020年初至今的募資額排名已躍升至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納斯達克,超過了港交所主板。
多措并舉,把中國證券行業做大做強做優
從中長期來看,堅持對外開放、建設專業能力、筑牢文化根基是中國證券行業的建設中的三個重要抓手。
堅持對外開放,更多中外合作
對外開放的意義不僅在于引入資金和人才,更重要的是引入成熟市場的規則與理念,以開放促進改革,推動良性競爭的形成,加快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和互通。以瑞銀為例,回顧其在華發展史,瑞銀在中國市場開放進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僅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參與者,更是致力于做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者。從2003年瑞銀集團參與QFII制度引進工作并成為首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到2018年底瑞銀證券響應開放新政成為新規落地后首家外資控股的證券公司,瑞銀在引入國際先進經驗、促進中國市場與國際接軌的各項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醞釀設立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的過程中,借助瑞銀集團在國際其他市場的經驗,瑞銀證券與上證所保持密切溝通,基于對其他海外成熟市場的了解,對制度細則提出具體建議并得到理解與認可。瑞銀證券成功助力昊海生科在科創板上市,成為了首個成功保薦科創板IPO項目的外資控股券商,瑞銀集團在上證所的支持下成功參與昊海生科戰略配售,也開創了科創板首個國際投行以跟投方式參與戰略配售的案例。
近兩年,對外開放全面提速,QFII改革、滬倫通等重要舉措落地,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已正式取消,多家外資控股券商相繼設立。外資證券公司目前普遍處于在華展業的初期階段,業務規模尚比較有限。在對外開放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優化業務準入與評價體系,避免規模導向、去除隱形門檻,營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鼓勵外資機構特色化精品化發展,讓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機構真正發揮作用,方能實現對外開放的初衷,對中國發展證券行業、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起到推動作用。
同時,要打造國際知名的中國投行,跨境的業務能力以及全球的網絡與資源至關重要。在開放中國資本市場讓外資起推動作用的同時,國內的金融機構也可以探討與外資伙伴的合資合作可以不只限于中國市場,也可考慮在做好國內市場后,將業務拓展到海外,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外資在全球許多市場有較深的品牌、牌照積累,中資大行在國內實力雄厚,在海外布局和品牌知名度還略顯單薄,國內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國外、國內的業務一起謀劃,格局可以更大。
建設專業能力,提升發展質量
“深改12條”明確提出了“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的重要任務。
注冊制改革對證券公司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冊制下,證券公司更需要建設其價值發現、定價承銷等專業能力,而不再是監管溝通能力。證券公司需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篩選出真正有發展前景的優質企業并引導給適格的投資者,提高資本市場活躍程度,最終達到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的目的。投研業務方面,證券公司應作為信息傳遞的樞紐,通過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幫助投資者加深對于企業的理解,幫助投資者更好的進行投資決策,以實現資金與實體經濟的對接。
中國證券公司與美國等成熟市場的證券公司相比,業務仍較為單一,主要以自營和經紀業務為主。美國證券公司業務則相對較為均衡,在傭金自由化后不斷進行金融創新,例如投資借貸業務中的直投業務,投行業務中的股權、債券發行及衍生品服務,機構業務中的做市業務,投資管理業務中的財富管理業務等,可以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因此,證券公司需要以客戶為中心,進一步豐富服務功能,發力業務創新,提升發展質量。
提升風險控制能力同樣關鍵。借鑒美國證券行業經驗,在傭金自由化后,證券公司從輕資產模式向重資產模式轉變,高杠桿經營模式提升了ROE水平,但也導致證券公司的經營風險加大。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證券公司杠桿倍數迅速下降,但仍維持在10倍左右。目前我國證券公司杠桿率水平在3-4倍左右,仍有提升空間。隨著創新業務的不斷增加,在未來證券公司適度增加杠桿的過程中,風險敞口也將不斷提升,風險控制能力會成為未來證券公司制勝的關鍵因素。參照國外證券行業及國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成功經驗,證券公司風險管理可以在風險偏好、風險相關組織架構、風險政策及流程、風險管理工具和模型、風險匯報體系、科技賦能、人才隊伍等多方面進行系統性建設。
筑牢文化根基,打造百年老店
正如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證券基金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上所提出的,整體來看,與證券基金行業規模、資本實力、利潤水平等“硬指標”的快速擴張相比,行業文化、職業道德等“軟實力”發展相對滯后,制約著行業經營質量效率的全面提升。
文化應成為證券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成為證券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一家公司、一個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離不開強大穩健的文化。證券公司在發展之初比資本,在上升階段拼人才,但在行業整合期要想真正成為業內一面金字招牌,就必須依靠各項“軟實力”。金融危機帶來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薄弱的文化會滋生道德風險,為公司、為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阻礙,甚至帶來慘痛代價。
易會滿主席在動員大會中提出“弘揚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證券公司需要在落實監管部門和自律組織提出的文化建設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發展戰略,更加積極主動地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將文化建設融入管理的全流程中,才能行穩致遠,打造中國證券行業的“百年老店”。瑞銀集團在其15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通過不斷的探索,確立了“三把鑰匙”的企業文化——“支柱、原則和行為”構成“成功的三把鑰匙”,其中“支柱”是一切行為的基礎,“原則”是一家公司的立身之本,“行為”是每個瑞銀人的行事準則。瑞銀證券秉承瑞銀集團的文化理念,以“三把鑰匙”為核心,配合業務發展的整體戰略,明確公司整體和員工個人的行為準則,并將文化價值觀融入業務經營、人才管理、公司治理等方方面面,積極踐行誠信行為,管理行為風險,鼓勵多元化和包容性,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瑞銀樂于與監管部門、自律組織和業內同行分享在文化建設中的心得與經驗,共同建設行業文化。
在吸收借鑒海外市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立足中國國情市情,把握住中國改革開放與財富創造的獨特機遇,相信中國證券業必將走出一條有特色的路。瑞銀證券將繼續積極踐行市場參與者和建設者的職責,與行業機構、監管部門、自律組織等各方伙伴攜手努力,共同為行業建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