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憲春:從數據預測的角度展望兩會后的宏觀經濟
來源:沈建光博士宏觀研究
京東數科研究院于2020年5月30日(周六)下午3:00-6:00,舉辦宏觀經濟形勢研討會,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帶來主題發言“從數據預測的角度展望兩會后的宏觀經濟”。
許憲春認為,二季度經濟降幅將大幅收窄,甚至與上年同期大體持平,三、四季度能夠恢復正增長。當然,年底之前的不確定性的因素還很多,但我認為全年經濟實現正增長不成問題,想達到較高水平可能做不到。
為了探索我國經濟如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外部條件紛繁復雜的情況下堅定不移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協調財政和貨幣政策共同發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中小企業的發展并借助新基建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京東數科研究院于2020年5月30日(周六)下午3:00-6:00,舉辦宏觀經濟形勢研討會。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主任許憲春帶來主題發言“從數據預測的角度展望兩會后的宏觀經濟’”。
許憲春在會上表示,二季度經濟降幅將大幅收窄,甚至與上年同期大體持平,三、四季度能夠恢復正增長。當然,年底之前的不確定性的因素還很多,但我認為全年經濟實現正增長不成問題,想達到較高水平可能做不到。
以下為發言全文:
許憲春:我過去長期在統計局工作,經常跟蹤經濟形勢的變化。現在我在清華帶領一個團隊研究新經濟新動能問題。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新的經濟活動不斷涌現,給政府統計帶來很大挑戰,譬如對基本概念、基本分類、就業和收入統計、價格統計、GDP核算等都帶來挑戰。在政府統計受到挑戰的情況下,我們想通過系統深入的研究對政府統計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認識到,大數據或許能夠在解決政府統計所面臨的挑戰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即通過大數據手段對新經濟新動能進行統計。許多互聯網網站提供免費或者價格低廉的服務,譬如騰訊提供免費娛樂和免費信息等服務。這種服務是存在的,它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存在的,但是由于是免費的或者是低價的,在現行GDP里沒有或者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當然,不同的學者對此持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騰訊提供的微信服務似乎是免費或低價的,但是它通過底層業務吸引流量,通過廣告獲得收益,所以不能說它是免費的或者低價的。而用戶往往提供了自己的信息,也不能說是在無償或者低價使用微信。但是多數學者還是認為,互聯網網站提供的免費的或低價的服務的生產和使用是存在的,應該對這些免費或低價的服務進行統計和測算。大數據有可能會成為統計和測算互聯網網站提供的免費或者低價服務的有效工具。
在價格統計方面,由于創新和技術進步導致相當一部分產品,尤其是電子類產品,例如手機,功能不斷增強,質量不斷提升,但價格不斷下降。從統計的角度看,產品功能增強和質量提升屬于物量增長,應當包含在經濟增長中。中國不變價GDP核算以價格指數縮減法為主,所以如果在價格指數的編制中不能很好地將產品功能增強和質量提升所導致的價格變化與純粹的價格變化區分開來,就會導致GDP增長速度中沒有準確地反映創新和技術進步的作用。類似問題還有很多。例如,互聯網創造了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有人在滴滴出行注冊,利用私家車以快車和專車的形式拉活獲得收入。這樣的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給政府就業統計帶來困難。現行的就業統計遵循國際勞工組織的標準,即年齡在16周歲以上,在調查時點之前的一周為獲得營業收入或勞動報酬從事一個小時及以上工作的人就屬于就業人員。如果調查時點之前的一周沒有為獲得營業收入或勞動報酬而從事一個小時及以上工作的人就不算就業。互聯網創造的靈活就業的方式就對就業統計標準帶來了沖擊。解決這些統計問題,大數據有可能發揮重要作用。我所在的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正在與京東合作研究價格指數的編制問題。
我想講的第二個方面涉及到經濟增長。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目前從統計數據來看,經濟恢復的情況比較明顯。無論是從生產角度還是從使用角度看,3月份和4月份的經濟都在恢復。從生產角度看,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1%,降幅比1-2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9%,已經實現正增長;從行業看,3月份41個大類工業行業中31個行業增加值增速比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16個行業同比實現正增長;從主要工業產品看,3月份612種工業產品中有508種產品產量增速加快或者降幅收窄,227種產品產量實現正增長。 從需求角度看,我國經濟也呈現出明顯的恢復態勢。比如,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5.8%,比1-2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4月份的零售額下降7.5%,降幅繼續收窄。出口在4月份實現了正增長。不少學者對此持不同觀點,認為4月份有些特殊情況,后面不一定能保持這樣的增速,未來還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經濟增長。
總的來說,二季度經濟降幅將大幅收窄,甚至與上年同期大體持平,三、四季度能夠恢復正增長。當然,年底之前的不確定性的因素還很多,但我認為全年經濟實現正增長不成問題,想達到較高水平可能做不到。
謝謝!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譯文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