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聯手世界頂尖智庫報業辛迪加為您帶來全球經濟領袖聚焦2020!
本文作者:戈登·布朗,前英國首相;勞倫斯·薩默斯,前美國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
面對疫情,發達國家為了支持其國內經濟和金融體系,在短短三個月內啟動了很多規模無法想象力度前所未有的政策。
查爾斯·金德伯格等歷史學家曾指出,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應歸咎于當時失敗的國際合作。而且,即使自那以后人類為應對危機采取了協調行動,但這樣的行動往往卻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員傷亡成本之后才開始采取。
關于重建國際金融體系的布雷頓森林會議是在世界大戰帶來巨大破壞后才召開。解決拉美債務危機的布雷迪計劃則在失落的十年后才得到同意。
但2009年召開的倫敦20國集團全球金融危機峰會則證明了盡早采取統一行動,限制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破壞、維系貿易和支持脆弱新興市場所帶來的價值。
部分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將爆發下一輪疫情危機。據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嚴峻估計顯示,亞洲很可能有900000人在此次疫情中喪生,非洲則還要有300000人左右。
盡管社交隔離是壓制病毒的方式,但部分發展中國家擁擠的城市和常常過度擁擠的貧民窟將加大了隔離的難度。在沒有自來水的地方,洗手的建議幾乎沒有任何用處。沒有基本的社會保障網絡,人們所面對的選擇狹窄而又嚴酷:冒著患病的危險去上班,或者待在家里和家人一起挨餓。
但如果疾病在這些地方得不到遏制,最終將會卷土重來——形成第二、第三和第四波——困擾著世界每一個角落。
新興市場普遍存在的經濟和金融困境同樣威脅著所有國家賴以生存的供應鏈。鑒于規模龐大,新興市場債務對全球金融系統穩定性構成威脅,而全球金融系統已經在嚴重依賴央行的強勢援助。新興市場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因此,新興市場債務也威脅到全球經濟的增長勢頭。
就像美聯儲和其他主要央行以此前無法想象的方式擴大資產負債表一樣,國際社會需要 “竭盡全力”維持正常運轉的全球金融系統。美國額外借入2萬億美元滿足自身需求之際,強行對本以嚴重承壓的發展中國家實行大規模緊縮政策將會帶來悲劇性后果。
首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區域發展銀行需要像各國央行一樣積極拓展其借貸業務。這意味著既要承認當前接近零的利率環境導致可能比此前更多地使用杠桿,而且如果現在不能動用儲備,那么儲備幾乎就失去意義了。
2009年,世界銀行近三倍拓展其借貸規模?,F在,或許適合設定更宏偉的目標,同時大規模增加補貼貸款,因為富裕國家實行低利率導致借貸成本降低了許多。除減輕債務利息支出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憑借其150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和與各國央行之間的信貸額度網,應當準備發放高達1萬億美元的借款額度。
其次,如果要抓住時機擴大使用被稱之為特別提款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儲備資產)的國際貨幣,那么這個時機就在眼前了。如果要使全球貨幣與富裕國家的國內貨幣擴張保持平衡,那么就迫切需要增加遠超1萬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額度。
第三,如果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全球金融支持最終幫助了這些國家的債主而非民眾,那么這樣的結果既可笑也是悲劇性的。危機爆發之前的國家債務必須在國際金融議程上首當其沖。我們應當立即達成一致,一旦我們搞清楚這場危機的經濟影響,我們將會在捍衛眾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吸引新增投資前景的同時,在其國內推行那種恢復債務可持續性的系統性對策。
但是最直接、同時規模最大的短期支持可以來自免除由國際發展協會支持的76個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即將支付的債務。
現有建議是由債權國提供雙邊債務償付6~9個月的停頓,總成本為90~130億美元。但上述提議的時間跨度和涉及債權人范圍都是有限的。
我們建議,免除今明兩年內超過350億美元的官方雙邊債權國債務,因為這場危機顯然無法在6個月內解決,而各國政府需要制定有一定確定性的支出計劃。
近20年前,當我們列舉理由要為近40個負債累累的窮國減免債務時,幾乎所有債務均來自官方雙邊或多邊債主,而很少見到私營部門債務?,F在,200億美元——通常以高利率借入——需要在2021年底前歸還給私營部門債主。
就像代表新興市場私營部門債主的國際金融研究所所承認的那樣,私營部門也必須分擔痛苦。如果源自我們多邊機構幫助最貧困國家的全部資金不是用于醫療保健或消除貧困,而僅僅用來償還給私人債主,尤其是那些在危機時刻還在繼續發放紅利的大型美國銀行是不公平的。本周召開的部長和行長會議應當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一道,動員私營部門拿出一份解決上述債務問題的自愿計劃。
就像盡早采取大膽舉措可以最有效、最經濟地控制疫情一樣,過去給我們的教訓是,迅速、大膽地采取措施可以最好地避免國際經濟衰退以及隨之而來的人員傷亡。我們必須立即共同采取行動。
(本文作者介紹: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稱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專欄”,作者來自全球頂級經濟學者、諾獎得主、政界領袖,主題包括全球政治、經濟、科學與文化塑造者的觀點,為全球讀者提供來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創文章、最具深度的評論,為解讀“變動中的世界”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