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戰投久未落地引業主擔憂 房企破產洗牌加劇
作者: 孫夢凡
[ 據西政資本數據,非標資金的融資成本水漲船高,前20強房企前融成本不少都已突破年化12%的門檻,前20強~前30強前融成本已集中在年化13%~16%之間,其他百強房企前融成本已基本達到年化15%~18%甚至更高水平。 ]
引入戰投遲遲未果的泰禾集團(000732.SZ),再次深陷業主維權風波。
6月9日,泰禾北京院子二期業主在微博發布公開信稱,該項目施工進度嚴重滯后,合同約定明年交房,但目前一半工程還沒出地面,業主擔心項目存在爛尾風險。
“春節期間基本就停了,四月底緩慢復工,但進度緩慢,施工方也被欠錢,多次稱再不給建設資金就走人。泰禾是上市公司,老百姓信任,結果一生的積蓄都要斷送進去了。”有業主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前不久,泰禾上海大城小院業主同樣發布公開信求助,稱項目自去年9月停工至今,存在爛尾風險。在杭州、蘇州、東莞等地,均有泰禾項目業主反映存在延期交付現象。
“泰禾目前就是資金問題,接盤方要評估后續如何能夠盤活資產,結合泰禾的規模,對資金要求會很高。”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傳出的廈門國貿、廈門建發等企業均已否認接盤。
危機發酵
“大多數中國房地產企業都是草臺班子,這一二十年發展太快,更多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不是個人多能干多有本事,也不是靠明星和職業經理人干起來的。”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此前曾對媒體表示。
這是黃其森少有的坦誠時刻。此前,即便資金危機已露端倪,泰禾仍對自身及市場抱有極大信心。去年年中,黃其森公開稱,泰禾有6000億元貨值、1000多億元負債,而且都在一線、強二線,風險沒有那么大。
然而,一系列風波表明,泰禾面臨的挑戰遠比想象中艱難。受疫情影響,泰禾地產項目結轉受限,一季度營業收入僅4.79億元,同比下降93.57%;此外,因償還借款增加、籌資流入減少,貨幣資金同比下降58.6%至55.52億元。
賬面資金緊張,但泰禾今年到期的有息負債約540.43億元,其中公司存續的4只私募債和2只中期票據將于4個月內集中到期,合計規模高達89.2億元。
“蝴蝶效應”逐漸在微觀層面發酵。“因為北京限購政策,買北京院子二期的業主,絕大部分是賣房置換,如果不能如期交付,將無家可歸。”北京業主表示,與泰禾北京項目部多次談判,但均被告知資金緊張。
上海業主同樣公開表示,泰禾總部一直將項目絕大部分售房款抽回,直接造成項目后續建設和土地去抵押無資金來源,存在爛尾風險。
買泰禾北京項目的業主,購房款千萬起步。資料顯示,泰禾北京院子二期1150萬元/套起,項目規劃建設520戶,主力戶型為312平方米6居,是繼運河上的院子后,泰禾在北京市場的又一別墅產品。
2016~2017年,泰禾在杠桿助推下斥資778.8億元拿地擴張,前述上海項目,便是泰禾于2016年耗資47.44億元所拿,溢價率超過200%。激進態勢直接導致泰禾2017年末凈負債率飆漲到474.64%。
意識到高杠桿之險,泰禾去年開始出讓資產、收縮拿地,凈負債率降至年中的258.69%,但仍處于行業高位。今年二季度,泰禾債務危機發酵,控股股東泰禾投資及黃其森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公司市值也僅剩百億出頭。
5月13日,泰禾宣布,控股股東泰禾投資正在籌劃為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相關交易可能會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但時間過去近一個月,戰投事宜仍無進展,此前市場盛傳的兩家廈門企業均發聲否認。
數據顯示,目前泰禾對外擔保余額約797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431.93%,其中的96.44%是對全資、控股子公司的擔保以及全資、控股子公司之間的相互擔保。
“如果母公司對外擔保的比例過高,意味著企業存在表外隱性負債的可能性增大。”華泰證券表示。
有業內人士同樣指出,甩賣一輪資產給世茂后,泰禾可出讓的項目質量已不算優質。若以股權投資方式進入,泰禾盤子大、表外負債較高,接盤方要投入大量資金填補債務,這也是引戰推進緩慢的原因之一。
行業洗牌
泰禾自救,除了自身發展戰略激進,外部因素在于調控收緊后的房企資金之痛。
自2018年4月資管新規、2019年5月銀監會發布23號文出臺后,整個行業前端融資受限,房企融資越來越難。據CRIC監測,2019年80家典型房企平均融資成本達7.47%,為近五年最高。
泰禾因自身信用評級等因素,自2018年以來,便未發行過境內公司債券。“泰禾高度依賴信托和資產管理公司的借款,約占其總債務的61%,截至一季度末,只有18%的借款來自銀行開發貸款。”評級機構惠譽表示。
據西政資本數據,非標資金的融資成本水漲船高,前20強房企前融成本不少都已突破年化12%的門檻,前20強~前30強前融成本已集中在年化13%~16%之間,其他百強房企前融成本已基本達到年化15%~18%甚至更高水平。
即便成本高企,泰禾仍能靠高息非標資金“續命”,中小房企面臨的則是直接被淘汰。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2020年6月5日,今年房地產企業破產數量已達208家,超過2018年上半年177家破產數量,與2019年同期相對持平。
近日,揚州市永達房地產有限公司、如皋綠源置業有限公司兩家江蘇房企正式宣布破產,前者旗下總價數億元的房產被掛牌拍賣。
相較規模房企而言,業績在100億~300億的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且多數沒有上市,融資渠道相對單一。資金面的“先天劣勢”更會加大土地資源獲取、營銷等多方面難度,阻礙企業發展。
“目前宣布破產的房企以三四線的中小型房企為主,這些房企實力較低,抵御風險能力較弱。”易居控股CEO丁祖昱認為,隨著市場容錯率變得更低,一些實力不濟的小房企最終會被兼并或走向破產邊緣。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起,破產企業中開始出現規模較大的房企,如曾進入房地產銷售百強榜的三盛宏業。今年以來,已有泰禾集團、新華聯、福晟集團等六家房企籌劃引入戰略投資者。
“房地產行業集中度趨勢未變,新冠疫情會加劇行業洗牌。地產行業正從高周轉、高利率時代,轉向更平穩、相對低利潤的賽道。房企要適應變化,做出積極調整,否則終將被歷史淘汰。”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認為。
責任編輯:楊亞龍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