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
今年兩會部署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力度如何?財政政策理念是保民生還是穩投資?投資是新基建還是老基建?在近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舉辦的“兩會解讀暨經濟形勢與政策展望”專題會議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針對以上問題作出解讀。
祝寶良表示,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提出的要發揮市場的作用,要改革、要開放,給其很大信心。他認為,今年的改革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土地制度的改革,二是城鎮化和城市群建設。此外,今年改革最大的亮點還在于“放管服”以及放開靈活就業。以下為發言全文: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力度如何?
總的來看,財政和貨幣政策在疫情應對方面的力度是足夠的。
財政政策方面,這次兩會公布的財政政策總量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甚至超出預期。我們當時預計財政赤字超過3.5%,發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的用途跟市場預計的不完全一樣,這次特別國債直接下達給市縣兩級政府,用于必要的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保民生。第三部分是專項債,專項債的規模超過了我們的預想。考慮到去年減稅降費政策翹尾5000億,今年為企業新增減負2.5萬億,財政政策總規模達到11.5萬億,占GDP的比重超過11%,財政政策總量是非常大的。
貨幣政策方面,政府工作報告對貨幣政策的描述比市場預期的更加積極,社融和貨幣供應總量要明顯高于2019年,要創設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財政政策的理念更多是保民生還是穩投資?
這一輪擴大財政支出里面,用于投資的部分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中央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增加6000億,比去年多增224億,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地方政府一般性預算,財政赤字9800億,比2019年增加500億,地方政府一般性財政赤字不能用于經常性支出,必須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另外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其中3000億劃入一般性預算,7000億用于基建和保企業、保民生。整體來看,將有5萬多億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接近財政政策總規模的一半,這個量是很大的。
在保民生方面,我有些擔心。對于城鎮居民,去年的社保盈余5000億,今年社保預計短收5000億,這1萬億可以用在城鎮居民的失業保險上,對繳納社保不超過一年的城鎮中的農民工,也可以納入失業保險,這樣就可以覆蓋有社保的城鎮居民。我最擔心的是農村的民生保障問題。農村現在有1700多萬農民工沒有返城,還有在本地的農民工1.2億人,這部分人因為疫情受到的損失比較大,用于這部分人的保民生的資金規模可能略顯不足。
保市場主體方面,我認為政府應當償還拖欠企業的兩筆錢。一部分是增值稅留抵退稅,到去年年底預計超過1萬億。另外一部分是新能源企業的補貼款。如果這部分款項能償還給企業,相當一部分企業可能就可以保住,如果遲遲得不到解決,前期大量投資的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制造業企業,將面臨非常大的困難。地方政府應當按時償還企業這兩部分款項,但問題在于地方政府是否有能力償還,目前這部分資金還沒有著落。此外,還有政府對一部分銀行的注資如何解決的問題。
總的來說,財政政策的力度足夠大,其中將近一半資金用于投資也是可行的。但是,用于保企業、保民生的這兩部分資金的規模是否足夠?這是我比較擔心的。
投資“新基建”還是“老基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兩新一重”,這個思路是正確的,但是可能實際執行中會以老基建為主,包括城市群的建設和老舊城區改造等。這對于長期拉動經濟有好處,但是對于投資的方向還是要做好引導工作。
新基建方面,要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引導企業投資,引導產業數據化。
要發揮市場的作用 堅持改革開放
這次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提出的給我很大信心的一點是要發揮市場的作用,要改革、要開放。我認為,今年的改革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土地制度的改革,二是城鎮化和城市群建設。這兩方面應該出臺更加細化的政策,把改革推動下去。在推進過程中可能傳統基建投資會比較多,要注意將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問題。此外,今年改革最大的亮點還在于“放管服”以及放開靈活就業。
今年經濟相對來說比較困難,我們要留有政策空間,相機抉擇,根據疫情走勢進行應對。希望下一步政策可以在保民生、保企業方面做得更多、更細。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質的學術智庫組織。論壇致力于為關心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交流平臺,推動理論、思想、創新和經驗交流,為相關決策與研究機構提供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考,進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最終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張譯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