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最有錢”城市: 資金總量均超3萬億
作者: 林小昭
區域經濟發展與城市資金的增長變化緊密相關,其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或稱資金總量)是一個重要指標。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23個重點城市2019年底的資金總量,前十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重慶、南京、天津和蘇州。其中,京滬的資金總量在全國遙遙領先,深圳與廣州的差距不斷拉大。增速方面,近七年來,深圳、長沙、合肥、杭州和鄭州的資金總量增長位居前五。
廣州與深圳差距拉大
今年十強城市資金總量全部超過了3萬億元大關,三大金融中心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
從整體格局來看,全國性的金融中心必須要有全國性的要素市場、交易體系,比如證券交易所;以及較大的金融機構總部,包括大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機構等。在這些方面,上海和深圳都擁有證券交易所,北京則是金融監管中心,較大規模的金融機構總部十分集中。
北京市2019年的統計公報顯示,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為171062.3億元,比年初增加13922.4億元。
上海市的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市中外資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32820.27億元,比年初增加11679.94億元。
盡管資金總量不如北京,但上海的金融業增加值超過北京,位居第一。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實現金融業增加值6600.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6%。當年,上海金融中心開放創新深入推進,全年持牌金融機構新增54家,“滬倫通”、滬深300ETF期權及股指期權、長三角一體化ETF、天然橡膠期權等金融創新產品成功推出。
京滬之外,深圳2019年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為83942.4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7%,繼續向10萬億大關邁進。
位居第四的廣州去年資金總量為5.9萬億元,與深圳之間的差距已經拉大到了24811億元,甚至超過第12位的鄭州的資金總量。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時,廣州資金總量還明顯領先深圳,但近年來卻被深圳超過并且不斷拉大差距。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廣州和深圳之間的差距體現的是“新錢”和“舊錢”的差別,體現的是產業結構的差異。“廣州作為千年商都,傳統商貿業很強,早期藏富于民,很多人是‘一鋪養三代’,賺的是辛苦錢。”但近年來隨著電商的發展,傳統商貿受到不小沖擊,資金集聚能力也受到影響。
相比之下,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金融和高科技是城市升級發展的標志性產業,深圳作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同時又是全國性的金融中心,近年來集聚資金的能力遠超廣州。
“深圳賺的是快錢、新錢,是有科技含量、資本含量的錢。”彭澎說,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十分發達,近年來,這些企業加速資產證券化,很多企業一旦上市,發展特別快,很多資金沉淀在再投資領域滾動很快。
另一方面,得益于雄厚的地方財政優勢,深圳能夠給企業提供的優惠和扶持也更多,因此也吸引了不少企業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前去設立總部,進一步帶來資金的集聚。
四個一線城市之外,杭州的資金總量達到了4.5萬億元,獨處4萬億梯隊。盡管去年杭州的GDP總量僅位列全國第九,不如重慶、蘇州、武漢、成都等,但杭州的資金總量卻超過這些城市,高居全國第五。一大因素在于,作為強省會城市,杭州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杭州的資金不僅來于自身,也來自浙江全省。因此,杭州的位次也代表了第四經濟大省浙江的整體經濟實力。
另一方面,在五個擁有計劃單列市的省份中,杭州是最強勢的省會,無論是GDP還是資金存量、財政收入、高新技術產業等重要指標,都占據絕對優勢。比如,杭州的資金總量是寧波的2.17倍。
從十強城市的分布來看,東部沿海占8個,剩余2個名額全部來自西部的成渝城市群。在東部地區,長三角城市群占4個,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各2個。也就是說,十強城市均來自四大國家級城市群。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經濟大省山東沒有一個城市入圍前十,其中資金總量最大的濟南也僅位列全國第17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相比粵浙,山東轉型升級步伐較慢,目前能源原材料之類的基礎工業占比仍很高,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明顯不足,此外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發展差距也較大。另一方面,從城市結構來看,山東以中小城市為主,城鎮化率較低,中心城市的規模效應不突出,引領能力較弱,對資金的集聚能力也相對較弱。
近7年深圳增速最快
資金總量的增速和變化是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映射。從23個主要城市近七年資金總量的增速來看,前六位分別是深圳、長沙、合肥、杭州、鄭州和東莞,均超過120%,其中榜首深圳增速達224%。
東莞的資金快速增長與深圳有很大關系。彭澎說,東莞是深圳和廣州的“混搭”模式,傳統產業很強,同時近幾年新興產業發展也很快。近幾年,東莞還承接了深圳大量高新技術產業的外溢,經濟韌性好,聚集的資金也比較多。
上述前六名中,除了深圳和東莞外,其余全是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的強省會,比如長沙和合肥就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
近十幾年來,長沙的產業發展態勢非常好,工程機械、汽車等產業迅猛發展,這些產業剛好契合了2008年以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內需迅速擴大的需求。
再看合肥,2009年時合肥GDP僅位居全國第49位,但2019年已上升至全國第21。安徽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這些年合肥的整體發展思路比較清晰,一方面做好原有產業的集聚提升,另一方面是大力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很好地抓住了產業分工與升級的路徑,特別是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抓住了很多機遇。
相比之下,23城中7年資金總量增長最慢的6個城市分別是天津、無錫、佛山、寧波、蘇州和沈陽,其中天津僅為57%。總體上看,這6城主要包括了外貿明星城市以及天津、沈陽這樣的重工業城市。
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像無錫、佛山、寧波這類外貿明星城市、制造業大市,在經濟新常態之下正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一方面,傳統制造業目前很多都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另一方面,很多制造業隨著人工、土地成本的提升,已經轉移到中西部,因此這些城市的資金增速也比較慢。
而天津、沈陽這些重化工業為主的城市同樣也處于產能過剩階段,這些年隨著能源經濟下行,重化工業為主的城市經濟也隨之放緩。
“產業結構的差異造成了吸納資金能力方面的差異。”丁長發說,像深圳有很多天使基金、金融機構、高新企業,其員工的平均工資都很高,但是在傳統的制造業大市,員工的整體工資水平就低了不少,因此資金存量也存在較大差距。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