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之下信用卡逾期率攀升,寬限人群如何識別?銀行“叫苦”貸后風險管控
記者:張曉琪
新冠疫情沖擊之下,信用卡行業正普遍面臨逾期貸款上升的重壓。
“近段時間信用卡逾期M1(即逾期1個月)階段的客戶非常多。”某股份行信用卡貸后風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我們催收工作由銀行‘內催’團隊和外部機構共同完成, ‘內催’ 最近忙不過來,分了很多案子給委外。”
某大型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負責人也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該行逾期客戶數量上升明顯,以重點疫區和旅游、餐飲、交通業客戶為主,今年不良率很可能抬頭。
一位信用卡資深人士分析道,疫情對消費金融資產質量沖擊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在銀行方面,銀行網點暫停運營、部分城市限行封路、患者集中收治或隔離,可能會導致部分依賴網點經營的銀行還款渠道受阻;二是對部分行業(餐飲、娛樂、線下零售等)造成明顯沖擊,部分客戶收入減少、還款能力出現波動;三是催收人員難以按時復工、催收工作無法展開,影響逾期款項回收;四是導致新增消費暫時出現萎縮,致使消費金融行業資產規模出現下降。
“總體來說,疫情對資產質量是有影響的,影響的大小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取決于疫情長短。但目前隨著各地復產復工的有效開展,相信大家都會持續觀察并采取相應舉措,將影響降到最低。”該資深人士表示。
逾期貸款規模的不斷攀升,其風險管控令從業者倍感棘手。
央行等五部委2月聯合發文要求,對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金融機構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合理延后還款期限、征信上予以寬限。銀行紛紛針對上述人群推出延期還款、減免相關利息費用等措施。
不過,銀行在判斷哪些人群可以納入寬限范圍上紛紛叫難。在他們看來,一線防控人員和患者的身份相對好認定,但“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客戶很難識別。
“銀行有心幫扶困難客戶,但至今缺乏有效手段識別哪些客戶真正因為疫情失去收入來源。還有大批惡意拖欠信用卡的‘黑產’涌進來,提出延期、減免利息等要求,大大增加我們識別上的難度,擠占了真正有延期合理性的客戶需求。”上述信用卡中心負責人直言。
某股份行零售風控人士表達了類似觀點:該行小企業主逾期情況比較明顯,按監管要求,這部分受疫情影響無法展業的企業主應屬于寬限人群。但渾水摸魚者眾,身份認定上陷入難題。
“我們正想辦法怎么做這部分客戶的風險管控工作,要考慮承擔社會責任、滿足監管要求和控制資產質量,確實很棘手。”他坦言。
特殊時期針對非寬限人群的催收工作亦受到極大影響。
“催收人員沒復工,疫情下也不適合采取相對激烈的催收手段。現階段主要通過電話、短信、郵件方式提醒客戶還款,我們還一直強調話術要溫和,逾期款項回收情況會受影響。”該信用卡中心負責人表示。
此前有多位用戶在投訴平臺反映,信用卡正常還款之后未被提示,額度直接被大幅調降,引來市場對銀行疫情期間通過降額進行風控管控的猜測。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確實有不少銀行針對預警的客戶采取下調額度或限制交易,以控制并降低高風險客戶占比,但并非突然為之。
有股份行零售風控條線負責人表示,該行過去兩年一直在提高發卡準入門檻以防范共債風險,今年仍是如此,并非因為疫情而突然收緊。
“2018年開始我們就給特定客戶降額,現在屬于政策性的延續。從貸后催收、管控來看,這幾個月銀行風控反而相對寬松。”不止一位銀行人士向界面新聞表達了類似觀點。
責任編輯:潘翹楚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