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口罩產能關鍵要看中國
作者: 吳雪明 潘瑋琳
在保證全球醫藥產業鏈運轉和全球口罩等醫護用品供應方面,中國社會要主動承擔起責任和義務。這是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近期局勢研究的一個突出判斷。未來一個階段,中國此類關鍵能力的提升影響著整個世界。
當前正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階段,同時也已進入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陸續開工階段,加上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冠肺炎為國際關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可能引發的各國加強限制和醫療防護措施,這三重因素疊加,將會使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等醫療物資的需求急劇增加,使得原本已經比較嚴重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盡快采取有力措施保證醫療物資生產、供應、調配等各個環節不斷不亂,是打贏這場疫情防護阻擊戰的重要一環。
全球口罩供需矛盾可能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臨界點了,筆者收到美國、韓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朋友反映,各國隨著病例數增加以及防護措施升級,他們本國國民對口罩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卻發現國內口罩價格已經漲了近20倍,而且在所有超市都買不到。
筆者此前也建議過,現在更要重視這點——在保證全球醫藥產業鏈運轉和全球口罩等醫護用品供應方面,中國要主動承擔起責任和義務,而且是完全有條件做到的。全球口罩50%是中國生產的,全球另外50%口罩生產商的原料很大一部分是從中國進口的,如果中國現在不采取措施恢復原料生產,向全世界提供平價原料,那整條醫藥產業鏈都會崩塌,不僅價格飛漲,而且也滿足不了國內抗擊疫情的急切需要以及全球應對疫情的正常需要。
如果能采取一定的激勵政策,比如當前對于生產口罩等醫療用品的企業給予一定的低息貸款,或者讓大中型企業提供原料時給予平價提供、延遲支付貨款等措施,都可以讓中小企業更全面復工和快速生產。
另外,如果能對中小企業在賑災方面的突出表現與疫情過后的經濟恢復政策有機結合起來,比如表現突出的,可以給予金融方面的更大優惠支持或者減稅降費的更大力度,從現在就建立跟蹤監測制度,事后兌現,相信可以激發無限內在動能。因為中小企業現在最擔心的是疫情無限期帶來的生存問題,如果政府能主動考慮,將會有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感覺,況且災后發展,確實是需要民營企業全馬力開動起來的,還涉及就業和民生問題。
從需求來說,第一,前線對醫療用品的需求有非常大的缺口。第二,全國馬上進入逐步恢復用工階段,都是要求必須戴口罩才能出門,進公共場合,進入工作狀態,而從上海的供應局面看,絕大部分家庭還沒有足夠的口罩儲備,這個需求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疫情完全消失、WHO解除警報,大家都要長期使用口罩,這是消耗品。第三,全球對口罩的需求,急劇上升,而他們的存量基本告罄,新生產的不僅不夠,而且無法擴大產量。中國的出口又基本停止。這根鏈條很容易斷掉。
我們還要注意供應端存在的問題,一是中國原料生產沒有完全跟上,復工有限,價格高企,影響所有后面產業鏈各個環節;二是不少中小企業的存量都被統一征用,市場上已買不到,而且它們的生產也被統一調度,原料采購的成本不好掌控,生產出來的東西定向調走,無法對市場供給做出貢獻。三是其他中小企業很有積極性生產,但是資金鏈出問題,把自己的資金都補進去,也撐不了多少天,因為銀行沒有同步復工,貸款也難以跟上,如果能提供低息貸款、平價原料等支持,它們的生產潛能是很大的。
企業跨境采購同時具有整合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作用,對支持國家經濟有重要作用。比如,卓爾在與韓國廠商的聯系中發現,目前韓國口罩和防護服庫存見底,而初級原料主要來自中國,正在實施以原料換成品的采購方案。同時,中國企業在全球醫療物資生產鏈上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如維生素、止疼藥等基礎藥品絕大部分在中國生產,而這些企業中有不少是中小微企業,如何防止疫情波及醫藥品上下游企業的生存問題,應抓緊研究。
如果供需兩端都能處理好,不僅能解決國內的燃眉之急,為抗擊疫情決戰階段提供足夠的醫療物資保障;而且能為中國各個產業恢復生產提供足夠的口罩等常用物資供應,為穩定經濟提供必要條件;此外,還能為中國在全球重塑負責任大國形象提供機會,如果能全力保障海外生產商的平價原料供應,如果能持續出口符合美標、歐標的口罩,并做好宣傳,會讓各國民眾對中國有不同的看法。
(吳雪明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副所長,潘瑋琳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