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解析:聯防聯控面臨巨大考驗

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解析:聯防聯控面臨巨大考驗
2020年02月11日 03:22 第一財經

  五大城市群流動人口解析: 聯防聯控面臨巨大考驗

  林小昭

  [ 從流動人口來源來看,珠三角城市群以省際流入為主。2000年和2010年省際流動人口占總體的65.31%和64.43%。 ]

  我國城鎮化已進入到中心城市帶動城市群,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城市群作為我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更是流動人口集聚的重要平臺。因此,疫情之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就成為聯防聯控的重點區域。

  城市問題研究專家、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員馮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結合城市群與武漢大都市圈的關系來講,武漢都市圈及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聯防聯控的任務就特別重。這些城市群中都有核心大城市,它們是人口經濟活動最密集的區域,未來這些地方的疫情防控將面臨較大考驗。

  在返程高峰和企業紛紛復工之際,各大城市群的人口流動是怎樣的?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相關數據、百度地圖數據等資料,對目前五大城市群的流動人口狀況作了具體梳理。

  珠三角:流動人口數千萬 疫情防控壓力大

  各城市群流動人口的地域來源呈現不同特征,其中,珠三角的省際流動比例最高。

  根據國家衛健委此前發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2016年,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達到5998.5萬人,常住人口密度為1033人/平方公里,是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的7倍多,也是全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當年,珠三角凈流入人口為2647.9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4.14%。

  從流動人口來源來看,珠三角城市群以省際流入為主。2000年和2010年省際流動人口占總體的65.31%和64.43%。跨省流動人口的來源地相對集中,以近鄰省份為主。

  其中,與廣東同屬中南大區的湖南占比最高,占省際流動人口的比重達到了22.2%,約為400萬人;來自湖北的占比為10.09%,約181.2萬人。總體上看,珠三角的省際流動人口來自疫情中心湖北及湖北周邊的湖南、重慶、河南的總量較大,而這些省份當前的防控壓力大,那作為輸入地的珠三角自然壓力也比較大。

  從當前珠三角主要城市的確診病例數量來看,兩大一線城市深圳和廣州最多,截至2月9日24時,深圳市累計確診368例、廣州市313例。這兩大一線城市都是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城市人口流動性大。廣州的外來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廣東省內其他地市,深圳的外來人口中省際流動的比例更高。此外,深圳的非戶籍人口達65.1%,未來深圳的返程流入規模可謂是珠三角最大。

  廣深之外,確診病例位居第三的是常住人口僅有189萬人的珠海,到了85例,從確診病例與人口總數的比例來看是全省最高的。

  珠海市衛生健康局局長徐超龍近日回應稱,從目前珠海發現的確診病例來看,主要表現為輸入性病例和輸入性病例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病例,這與珠海旅游城市的特點相關,流動人口居多,又恰逢春節探親、來珠赴澳旅游高峰,所以珠海確診病例數量上升較快。

  相比之下,廣東另外兩個制造業大市東莞和佛山雖然目前確診病例沒有珠海多,但返程的人口數量要比珠海多得多。比如,東莞外來常住人口607萬人,占全市人口比重高達72.4%,佛山這一比例也高達52.6%。從產業結構上看,這兩座城市以制造業為主;從時間軸上算,由于很多工廠放假較早,很多產業工人已經在1月20日之前返鄉,因此現在返程和復工之際,這兩座城市面臨的壓力可謂相當大。

  東莞一家衛浴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制造業企業肯定需要工人現場操作。目前企業復工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口罩比較緊缺。另外,需要提前排查每個員工的健康狀況,排除所有潛在的風險,絕不能因小失大。

  長三角:城市之間流動大

  從2000年到2010年,長三角流動人口規模由2169.22萬人增加到4783.38萬人,吸納流動人口占全國流動人口的比例保持在21%左右。

  這其中,上海市2018年的統計公報顯示,上海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戶籍常住人口1447.5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6.21萬人。外來常住人口數量居全國第一。

  上述報告顯示,目前長三角區域內一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如紹興、嘉興、金華、舟山等,流動人口所占比例均明顯上升。江蘇南部人口流入也比較強勢,緊挨著上海市形成“蘇錫常”擁有較大流動人口規模的連片走廊,并逐漸擴散北移影響到安徽省境內,如合肥等少數城市。

  長三角區域內部城市發展水平梯次差異特征明顯。多層級的區域發展體系使得長三角既有上海這類人口流入的絕對中心,也有南京、蘇州、杭州等吸引流動人口的“第二集團”,還有鹽城、滁州等人口凈流出城市。

  從流動人口來源地看,來自蘇浙滬以外28個省份的跨省流動人口前7位穩定集中在安徽、河南、四川、江西、貴州、湖北和湖南等鄰近省份和中西部人口流出大省,占全部跨省流動人口的比例保持在78%左右。這其中,湖北占了5.69%,位居第六位,也是不小的比例。

  從人口流動的方向看,長三角城市群各個城市之間的流動十分緊密,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情況下,如何做好城市群之間的聯防聯控十分關鍵。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截至2月10日15點,每萬人感染比例(確診病例占常住人口比重)方面,浙江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湖北。

  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各具特點

  京津冀城市群方面,數據顯示,2000年到2015年,京津冀地區流動人口規模持續增加,但增長勢頭顯著放緩。到2015年,京津冀流動人口規模達到2775萬人。

  北京是京津冀地區流動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京津冀地區的全部流動人口中,49%左右集中在北京,其中來自京津冀以外地區的流動人口中,超過半數流入北京。

  2018年,北京非戶籍人口達到764.6萬人,占比為35.5%。從百度遷徙的趨勢來看,2月9日人員遷入北京的前十大省份分別是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遼寧、天津、內蒙古、安徽、黑龍江和吉林。基本上以華北、東北、河南等北方地區為主,南方省份只有安徽1個。其中河北占比達43.96%,河北是京津冀地區的人口主要流出地。

  相比沿海三大城市群,長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的流動人口主要來自區域內居多,來自區域外流入的相對較少。數據顯示,2010年成渝城市群流動人口規模已經達到982萬人,并且近年來呈現持續增長態勢,至2015年,又增長了近500萬人。

  報告顯示,成渝城市群的流動人口高度集中在成都、重慶兩個核心城市,且愈發聚集的趨勢明顯。2000年,在重慶和成都的流動人口占城市群的比例分別為29.9%和11.8%;2015年,在成渝兩地,這一比例為57.6%,聚集程度大幅度增加。

  隨著成渝的發展,成渝城市群對區域外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強。2000年,成渝城市群流入人口中來自重慶和四川以外的其他省份人口僅占比14.3%,2015年則增至21.4%。

  另外,四川和重慶近年來人口流向沿海發達地區的比例在下降,而四川和重慶相互之間的人口流動在不斷增強。數據顯示,2015年四川成為接納重慶市流動人口數量排名第三的省份,超越福建,與浙江持平。

  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則以縣內流動和省內縣級流動為主,跨省流入的占比相對穩定在一成左右,可見長江中游城市群對省外流動人口的吸引力相對有限。

  另一方面,長江中游城市群可以看做是三個次一級的城市群的結合,即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和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要載體,這三大城市群聚集了各自省內大部分人口和經濟,每個城市群吸引的流動人口也主要來自省內。

  具體到武漢城市群來看,武漢作為整個華中地區的大區中心城市、中部地區第一大城市和中西部地區高教實力最為雄厚的城市,2018年GDP為14847.29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八、中部第一,經濟總量占湖北全省比重高達37.7%,省會首位度相當高。

  而周邊地區的中小城市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高新產業發展水平、城區人口規模等主要指標以及社會公共資源方面都與武漢有巨大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武漢對周邊城市的經濟輻射力相當強勁,對周邊地區中小城市人口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也就是說,武漢與周邊的城市聯系度非常強。

  馮奎說,疫情防控要落實屬地責任,同時也要聯防聯控。類似于武漢都市圈,聯防聯治應是下一步重點方向。

  他建議,一是在湖北省層面建立武漢大都市圈的協調機制,共同研判疫情防治的突破重點。二是全國援助湖北,就要發揮武漢作為“總指揮部”的作用,從而高效地協調全國資源力量,盡快地控制住武漢大都市圈的疫情局面。三是要充分利用武漢的科技資源,可以考慮開展遠程的智慧醫療專家會診服務。四是加強物資等的統一調配。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2-12 華潤微 688396 12.8
  • 02-12 良品鋪子 603719 11.9
  • 02-11 百奧泰 688177 32.76
  • 02-11 神工股份 688233 21.67
  • 02-11 石頭科技 688169 271.1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