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鏈金”的2019:區塊鏈技術落地“銀證保”全解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019年區塊鏈備受關注,2020年趨勢會如何?
相比發展多年的人工智能、5G、IoT等技術,區塊鏈本身比其他技術發展快得多了。因為在資源和能力高度集中時,往往會觸發技術凸現或拐點出現。
但一個技術的產業化或大規模商用并不僅僅是純技術的問題,還有政策導向、配套法律法規,甚至包括受眾等的接受度和習慣培養等。
鼎峰資本創始合伙人李僑峰日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隨著國家層面對區塊鏈的關注,區塊鏈創業公司的估值也水漲船高。從投資機構的角度來講,區塊鏈行業賽道剛剛開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殺手級的應用,而傳統互聯網行業則已經有了很多殺手級的應用。
區塊鏈殺手級應用是否能在2020年涌現還是一個問題。在前赴后繼涌入的機構看來,具體是在哪個點冒出來不重要,只要他們不要踩空這個領域就行。
恒生電子區塊鏈運營總監任珊日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介紹,區塊鏈業務現在還遠沒到討論盈利的時候,還在源源不斷的投入期。
由于可應用場景最多,除了傳統的互聯網巨頭和IT服務商之外,金融行業成為最積極擁抱區塊鏈的行業。
監管層也注意到這一發展態勢。央行官網12月30日發布消息稱,央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會議日前召開,2020年將出臺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系列監管規則。
銀行業落地最多:對公對私全覆蓋
國內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先行者應屬金融領域,尤其是銀行業。
小至個人客戶間相互轉讓一筆理財、大至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神秘”的區塊鏈技術,已被國內商業銀行廣泛應用到其金融服務中。比如說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收款鏈平臺,個人理財交易平臺和同業資產交易平臺等,主要的應用方向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和貿易結算等。
銀行業已經實現區塊鏈技術在公司業務、零售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的全覆蓋。在國有大行中,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都有自己的區塊鏈平臺,股份行的招商、民生、平安、浙商等也都有自己的區塊鏈平臺,就連人民銀行也牽頭組建了“粵港澳大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
但什么是適合區塊鏈的銀行場景?首先是多方協同參與,不局限于一個企業內部。其次是需要強有力的主牽頭方才能形成大規模應用的殺手級區塊鏈應用平臺。
比如說在銀行高頻支付場景其實就不適合用區塊鏈,至少現階段不適合。但目前銀行集中對公低頻的業務,像信用證,還有供應鏈、資產管理等,這些天然在業務領域就沒有形成中心節點的業務場景就比較適合區塊鏈技術。
供應鏈金融成為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最易突破的方向。除了傳統的純線上、低成本、免擔保、可秒貸等特點外,還可解決供應鏈應收賬款真實性和確權問題,而且增強供應鏈融資產品的安全性,企業之間能夠迅速建立“信任感”,提高結算效率。
對于核心企業,可以降低財務成本,降低有息負債,美化報表。對于核心企業的供應商來說,接受度也比較高,因為支付、轉讓、拆分和融資都很便捷,線上操作,流轉路徑還可以追溯。依托于核心企業的信用,1至N級的供應商都可獲得低成本的融資。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流程全解析
以農行的 “e賬通”和“云鏈保理”兩項供應鏈金融產品為例,目前,浙江農行已與多家核心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合作額度達200多億元。
具體的流程如下:農行為一家央企在浙子公司A的上游集群客戶提供合作額度3億元, A首批推薦的供應商客戶230家,核心企業及部分供應商已在農行服務平臺上進行注冊。目前,有5家供應商在農行平臺開展在線融資,融資余額766萬元,綜合成本5%左右。
B是核心企業A的一級供應商,雙方簽訂了一份700萬元的購銷合同,A通過平臺開立一筆700萬元的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收款方為B。
B通過平臺接收到這張具有唯一付款承諾函編號的700萬元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后,通過平臺將其分拆成金額為500萬元、80萬元、20萬元和100萬元的4張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其中500萬元用于向銀行融資獲得現金,80萬元用于支付C貨款,20萬元支付D的運輸款,100萬元用于持有到期。
B通過平臺發送公司章程、財務報表、購銷合同及發票影印件、及對應的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內容后,銀行方實時在線審核,通過后可“秒到”公司賬戶。
C是 B的一級供應商,是A的二級供應商,通過服務平臺接收到這張B分拆的具有唯一付款承諾函編號的80萬元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后,公司可以繼續進行分拆、轉讓和融資等需求。
到期日前,農行會通過平臺自動向A發送付款通知。在到期付款日,銀行平臺發送清分指令,扣劃指定賬戶的資金,清分至各持有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持有人賬戶,如應收賬款電子憑證轉讓給銀行的,直接用于償還銀行的保理融資。
保險行業區塊鏈標準化建設啟動
保險行業區塊鏈技術標準化建設已經正式啟動,百余家行業機構報名參與標準制定。
12月27日,“保險行業區塊鏈應用技術標準制定工作啟動暨區塊鏈保險應用白皮書發布儀式”在上海保交所舉行,這標志著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標準化建設的序幕正式拉開。
針對當前區塊鏈規模化運用中存在標準和應用規范缺失、應用模式分散等問題,上海保險交易所聯合中國信通院“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和保險行業機構,共同開展“保險行業區塊鏈應用技術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目前已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平、中再集團、太保集團、泰康保險集團等百余家行業機構報名參與標準的制定工作。
當天會議上,保險風控區塊鏈平臺建設正式啟動,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平安財險、大地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安達財險、三井住友、史帶財險、安盛保險、陽光財險、華泰財險、永誠財險、都邦財險和華安財險等14家保險機構正式宣布加入該聯盟鏈平臺。
保險風控區塊鏈平臺以旅行保險領域存在的保險欺詐行為為切入點,旨在通過數據共享的方式,在保險承保階段發現重復投保行為,為機構提供更多維度的保險風控信息。
第三方服務商崛起
第三方IT服務商恒生電子目前在區塊鏈上的業務已經比較豐富和成熟。
“中國貿易金融跨行交易區塊鏈平臺”是中國銀行業協會牽頭,11家頭部銀行及4家科技公司共同參與的貿易金融生態圈區塊鏈項目。此平臺已完整實現國內信用證、福費廷業務上鏈,其現有區塊鏈底層就完全由恒生提供服務。
恒生電子區塊鏈運營總監任珊日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介紹,“在區塊鏈上的投入,我們的布局可能會隨著客戶進一步的需求和場景落地,會完善和更新。總的來看,現在在金融領域已經做的存證、信息披露、資產的數字化交易以及供應鏈金融、投融資幾個方向已有比較好的實例。”
任珊表示,有些中小金融機構是因為自己研發能力不足才去找第三方,但也有很多金融機構,比如一些頭部銀行的研發機構IT能力也非常強大,甚至有幾萬人團隊。“頭部銀行為什么要投入這么多人?是因為他們原來的產品和原來的研究基礎不會完全拋棄,要復用或者有個性化開發,這也是金融機構的核心力量和他們要持續發展的根本。”
數秦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高航12月31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他及核心團隊自2013年起研究區塊鏈,現已實現區塊鏈技術在銀行保險和證券等不同金融子行業落地。
數秦科技為中國保信搭建了基于區塊鏈的保險大數據可信流通和管理工具,為杭州銀行的線上業務操作流程進行存證,為國泰君安搭建了基于區塊鏈的存證服務系統,為興業證券建設電子身份認證系統,實現共同維護共享賬本下業務定制與數據保護分離。
券商應用集中在ABS、存證等領域
目前券商主要在ABS、存證、資管產品以及集合理財等業務上運用區塊鏈技術。
廣發證券2019年年報中披露,公司改進自主研發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ABS可信云系統,用于監控CMBS商業物業專項計劃的基礎資產運行情況,消除了管理人資產監控盲區。
區塊鏈技術可以改善證券交易中的清算和交收環節,通過減少中間環節來提升效率;同時,在一些需要證明數據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場景中,區塊鏈技術也很有用。
國泰君安曾發行國內首單以券商兩融債權為基礎資產的ABS,利用區塊鏈從信息披露、風險管控、事后追責三個方面實現監管體系建設。
證券行業有很多的場景可以與區塊鏈結合,例如ABS上區塊鏈可以解決底層資產上信任度的問題,還可以解決中介機構過多、流程化效率不高的問題,高航說。
2019年1月,基于FISCO BCOS,深證通聯合國泰君安、太平洋保險、微眾銀行等發起存證服務,這是券商首家落地該服務的區塊鏈應用平臺。
總的來說,券商機構對新技術的運用相當謹慎,目前目前國內基金公司較少介入區塊鏈。
在各個行業的人士看來,區塊鏈作為開源技術其實技術壁壘并不高,但區塊鏈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新思維方式,因此把新理念、新商業模式和實際產業相結合是最重要的。而現在很多應用場景可能并不需要區塊鏈,有些更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不能認為區塊鏈就是解決萬事萬物的,區塊鏈和現有的系統、成熟技術結合,可能更有利于整體方案的落地,任珊說。
責任編輯:張寧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