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應對Libra沖擊波,中國要有“備胎計劃”
楊國英
討論金融安全,當下已有言必討論Libra的趨勢。
這一切都與Facebook有關,在中美關系錯綜復雜的節骨眼上,Facebook進軍區塊鏈領域本已出人意料,更讓人震驚的是,Facebook還史無前例地發布了這樣一款劃時代的區塊鏈新產品和它的白皮書,并宣稱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全球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為數十億人服務。”
此情此景,對于數字貨幣建設尚處“混沌期”的我國,自然會帶來復雜的觀感。
有人認為,Libra能夠成為一種超越主權的數字貨幣,將大幅提升全球支付清算效率,進而顛覆現有的貨幣體系;但也有人提出,Libra不僅難以邁過監管這一關,本質上也不是貨幣,想要挑戰乃至顛覆法幣的歷史地位,簡直如同天方夜譚。
這樣的觀點來來回回碰撞了很多回,但誰也說服不了誰,很難達成統一的共識,但與此同時,美國國會針對Libra問詢的聽證會已經召開,看起來,一場針對“扼殺”還是“扶持”的爭辯已經展開,然而,事情的真相是如我們表面看到的嗎?自詡“區塊鏈技術引領全國”的美國,會毫不設防地讓Libra在本土肆意燃燒嗎?
很顯然,這樣的情況并不存在。如果你仔細揣摩聽證會的細節,你就會發現美國政府和議員躲藏在對Libra稍許“敵意”背后的曖昧態度。此時此刻,他們更多地是討論Facebook是否適合演繹發行方這個角色?Libra的金融屬性如何定義?甚至Libra橫空出世后是“放任自由”還是戴上美聯儲的緊箍咒?但是,幾乎沒有人直接反對這一“新物種”的出現。
我們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質詢”,應該只是美國政府施以的緩兵之計,以堵他國攸攸之口,到頭來,爭議留于紙面,Libra的放行或許不會有任何阻礙。
過往的美國政府一直在強調“華盛頓必須避免成為扼殺創新的地方,絕對不會因暫時無法理解技術創新,就選擇禁止。”事實上,不管今天是不是Facebook,這種改變已經到來,區塊鏈技術是真實存在的,從美國到全世界都沒有否認這一點。而Libra的出現,只是為有法幣做支撐的“后比特幣時代”打了個頭陣。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在美國政府明面里對Libra表現出種種質疑與擔憂、暗中卻仍有可能對其放開監管之下,誰敢保證libra出現后不會一馬當先,以“超主權貨幣”的姿態席卷世界各地,滲透全球支付系統,從而讓資本更順暢地回流美國?甚至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自己都坦言,Libra作為區塊鏈加密貨幣,儲備金一半是美元,這一拋卻區塊鏈去中心化核心要素的“投誠”,可以幫助美元再添新霸權。
這對我國的影響是什么呢?如果Libra真正落地,那么不僅我們的既有金融秩序會被擾亂,而且人民幣國際化更將再添攔路虎!
這顯然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前央行行長周小川認為,Libra 的出現可能代表著某種“全球貨幣一體化”的趨勢,“在人民幣本外幣趨同和一體化的進程中,需要考慮這種趨勢對我們的壓力”——我非常認同這樣的觀點,我國央行也正在推進數字貨幣的研發。對于努力擴大金融開放,追求人民幣國際化的我國來講,這樣防患于未然的舉措充滿了必要性,畢竟今后的“貨幣戰爭”,很可能是以某種意想不到的形式引爆。
未雨綢繆,面對libra沖擊波,我國應有自己的“備胎計劃”,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所謂的“監管”或“防控”上。因為,Libra的出現,已然宣告“超級主權貨幣”漸行漸進,而這對于仍與美元這樣的“霸權貨幣”苦苦抗爭的人民幣,顯然構成了超級的不對等。所以,盡快培植出我們自己的數字貨幣“攪局者”,以應對可能到來的Libra沖擊波,當下已經刻不容緩。
數字貨幣“備胎計劃”的推進,需要監管部門審時度勢、周密布局,我們除了應積極統籌國有金融的研發力量,還有必須盡快整合對傳統金融具備強大賦能的科技金融平臺的力量,對這些科技金融平臺,我們甚至可以考慮也給他們一個“中國臉書”的身份,讓他們盡快地參與到數字貨幣的研發、管理和流通等環節,讓他們同樣承擔起金融安全“保衛戰”的挑戰。
相信只要監管層在方向上開了“綠燈”,憑借我國數字經濟、尤其是數字支付的普及程度,以及大型科技金融平臺歷年積累且經受考驗的技術厚度,我們完全有能力盡快打造出中國版的數字貨幣備胎,以防患于未然,以應對極可能出現的Libra沖擊波。
責任編輯:唐婧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