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三巨頭競逐互聯網下半場
馬秀嵐、吳可仲
在影視行業日子普遍難過的當下,視頻平臺也面臨著不小壓力。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大視頻平臺的總付費用戶數已經超過2億,相比過去已經有了大幅的提升,但無論是整體用戶數還是付費用戶數短期內很難再有大幅的增長。
當增量用戶很難有顯著增長,如何在存量用戶身上挖掘更大的商業價值成為關鍵。記者注意到,分賬網劇、短劇、互動劇、互動電影、網絡電影的季播模式,以及平臺與制作公司不同的合作方式,這些都成為2019年視頻平臺嘗試的方向。并且,to C模式被提及的頻次越來越高,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在內容層面作出創新,吸引并留住用戶。
用戶增速下滑
視頻行業在過去幾年迅猛發展。目前全網在線視頻用戶數已經突破6億,截至2019年3月底,騰訊視頻付費用戶數達到8900萬,愛奇藝付費用戶數達到9680萬,但數據繁榮背后仍存隱憂。
騰訊視頻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在5月21日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表示,從會員增長來看,從4300萬增長到8200萬,騰訊視頻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但最近半年的增長卻只有700萬。從日活、月活數據來看,不管是騰訊視頻還是其他平臺,增長也不再瘋狂,趨于穩定。
阿里大文娛優酷內容開放平臺總經理梁潔表示,目前他們的網絡電影業務最大痛點有兩個,其中之一是今年初到近期,網絡電影觀影人群時長,包括去重的觀影人次均沒有顯著增長。
梁潔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顯著增長,其實是相對2017年的增長數據而言,雖然也是在增長,但增長極不明顯。”
在梁潔看來,短視頻目前對長視頻的沖擊比較明顯,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跟題材、類型單一也有關,主力的人群在持續消費同樣的類型題材已經進入疲勞期,所以迫切需要很多新類型或者創新模式的內容刺激。梁潔認為,關鍵的點在于內容的可看性和用戶時間分配問題,因為內容平臺其實都在搶奪用戶的注意力和時間,應該好好思考用戶的時間去哪了。
孫忠懷也得出結論,市場已經日益趨于飽和狀態,新用戶的獲取變得越來越難,留存一個用戶也需要付出更高成本,常態化的發展將遇到天花板,競爭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平臺壓價爭議
實際上,在監管趨嚴和資本撤離等新形勢下,平臺也在進行新一輪調整。調整之一就是平臺購買劇集內容的價格和數量實現雙降。
在今年3月底舉辦的雪球中概高峰論壇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總裁王曉暉在演講中透露,對于友商我們再也不搞軍備競賽了,過去為了搶一個版權,殺紅了眼,現在發現這種模式行不通,新媒體版權從每集一千七八百萬降到現在的八百萬,大部分則是在三四百萬。
孫忠懷在6月11日的騰訊視頻年度發布會上表示,很多制作公司的朋友向其抱怨平臺壓價的問題,認為是視頻平臺聯手壓價,這導致影視公司日子不好過。
“我不是太認同,當然大家立場不一樣,觀點不一樣也很正常。”孫忠懷坦言,經過前兩年的泡沫擠壓,從電視劇和綜藝兩大市場來看,生產環節中的各個要素的價格已經下降很多。每一個鏈條的價格都降下來之后,最終的作品價格自然就下降。孫忠懷表示,在整個要素價格全都下降后,大家處于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下,如果某個公司活得不好,不能怪行業和平臺,只能怪戰斗力不行。
靈河文化CEO白一驄對本報記者說,2013年靈河文化在做《暗黑者》這部網劇時單集制作成本大概是電視劇的一半,當時一部比較好的電視劇單集成本在120萬元左右,大劇價格在每集150萬元到160萬元之間,這樣的價格穩定了很多年,業內其他環節的基本價格都有參考性,比如說演員、導演、編劇、劇組的價格都確定在一個范圍。
記者了解到,2015年到2016年,互聯網平臺為了搶占更多版權通過提價的策略收片。于是在市場擴張期,演員片酬暴增,導演、編劇以及劇組工作人員的價格都上漲。如今,片方習慣了高價,有些接受不了當前限價。但是白一驄認為,限價實際上是行業慢慢回歸冷靜。
言溪互娛聯合創始人司首聯向記者分析了版權劇價格下降的原因。他表示過去影視行業的各個工種片酬高漲,與視頻平臺高價采購內容是有關聯的。2016年是轉折點,互聯網進入下半場,視頻平臺過了燒錢搶用戶的階段,此前視頻平臺通過較高的采購價格來鎖定頭部內容,從而獲取流量,實現用戶習慣的遷移。互聯網下半場人口紅利不再凸顯,2018年到2019年平臺開始削減成本,要將既有的用戶價值最大化。
如何破局?
在劇集限價、限量的情況下,制作方面臨著新的生存困境,而用戶增長陷入瓶頸,平臺也在探索新的模式。
分賬劇在2016年由愛奇藝首次提出,今年在業內被屢屢提及。司首聯對記者表示,2018年開始由于政策調控,包括稅收、限定演員片酬、限制題材,導致影視行業所有的公司都受到影響,且越大的公司越大體量的項目可能受到的影響越大。而相對來說,中小體量的分賬劇風險要小一些。目前,華策、慈文等頭部的劇集公司都已經開始啟動分賬劇的項目。
而從今年各個平臺發布的劇集片單來看,大劇的數量以及體量都受到了影響。“高成本的大劇少了,要靠分賬劇來補,這是平臺分賬劇的數量和質量都在提升的一個基本邏輯。”司首聯說道。
白一驄表示,制作公司也在思考下一步如何做,未來最重要的是看會員能不能對單一內容付費。“如果把過去所有靠劇拉來的會員轉化成付費用戶,我們的收益是遠高于現在直接銷售收益的。因為我們做的劇拉動會員效果比較好,即使是會員轉化不是特別好的劇,也能回本。”
白一驄認為,對平臺而言,單片付費降低了平臺的購片成本,原本買一部大的版權劇成本高,現在分賬劇平臺用較低的價格(基本是成本價)來跟片方合作,片方舍去眼前的利潤,后續大家一起進行分賬。
記者了解到,在此前的版權劇、定制劇的模式下,制作方更多是to B的思維,這種思維下,片方做內容就是投平臺所好,做平臺認可的東西。某部劇火了之后,都一窩蜂地做這個類型的劇,這導致了題材的單一,普遍缺乏創新。
“國內影視公司太多,大部分生存不好,想要活下去,只能走最穩妥的路,就是想方設法地知道平臺到底現在想要什么,投其所好去做東西,這是to B思維。”白一驄表示,在to B思維模式下,平臺在評估劇集時,為了穩妥,一般對于單個的項目都需要與過去的題材進行對標,如果是一個全新的東西,找不到對標,那評估的分數就上不去。
“淘寶的成功,以及很多文學網站的成功,是靠to C來支撐的,而目前視頻網站還是to B模式,什么時候將to B業務產品化、交給用戶去選擇,可以去做更細分的市場,互聯網影視才轉型完成。”白一驄說道。
梁潔對記者表示,目前長視頻還是平臺最大的優勢,所以更多的還是需要做一些長視頻端的嘗試,比如說現在三大平臺都開始針對短劇、互動劇、互動電影做一些嘗試。“但凡有一些這樣的手段和機會去抓住用戶的話都會去做。”他說道。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