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理財:從辨別“想要”與“需要”開始

教孩子理財:從辨別“想要”與“需要”開始
2019年04月16日 06:31 上海證券報

  文 閻志鵬

  讓孩子知道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識,并不等同于對財務的理解,更不意味著孩子在做金融決策時會很理智。因而,最佳方式是經常與孩子交流,尋找“teachable moment(可教時刻)”。如何處理壓歲錢就是個很好的“可教時刻”。

  根據證監會與教育部上月中旬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證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合作備忘錄”,證監會將著力統籌利用好各地方投教基地,免費向大中小學生及教師開放,提供必要的培訓服務;開展證券期貨公益講座活動,普及證券期貨常識;開發證券期貨知識學習資源,鼓勵加大資源投入力度等。教育部將著力推動證券期貨知識有機融入課程教材體系;提升教師隊伍金融素養;創新證券期貨知識學習、應用方式。確實,讓孩子們從小接觸證券期貨知識和更廣泛的金融知識,非常有助于他們在成人后構筑堅實的財務基礎。

  不妨看看,美國人是怎么做的。

  在美國,金融知識被認為是一項基本權利。根據2018年美國各州經濟教育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全美雖然有17個州要求高中學生須修“個人財務”課,但大多數學生高中畢業后幾乎沒有理財知識。報告指出個人財務和經濟教育能導致學生更好地理解美國和全球經濟、更傾向于為退休存錢、削減個人債務、增加設有緊急儲蓄基金的可能性、降低使用高成本借款的可能性。

  家庭和學校應共同努力來傳授財務技能。讓孩子知道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識,并不等同于對財務的理解,更不意味著孩子在做金融決策時會很理智。因而,最佳方式是經常與孩子交流,尋找“teachable moment(可教時刻)”。如果孩子看到家長或其他人做出某個財務決策,家長就該不失時機地問孩子是否認為這是正確的,是否可能有別的方案。如何處理壓歲錢就是個很好的“可教時刻”。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家長可與孩子一同商量如何合理處理壓歲錢。家長可推薦各種處理方式,讓孩子分析不同處理方式的利弊。如果孩子還很小,家長的意見可起主導地位。如果孩子已是中學生了,家長要更多尊重孩子合理的想法。“分享儲蓄消費有限公司(Share Save Spend LLC)”的創始人Nathan Dungan鼓勵家庭做多種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小實驗。對小學生來說,這可能是每周20元的零花錢。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給予孩子的財務決策空間就越大。關鍵是在長時間里為孩子提供多種財務決策機會,這將有助于建立他們的信心和能力。

  我在去年春節期間陪著上一年級的兒子去當地銀行開了一個儲蓄賬戶。到銀行后,才知很多美國家長都幫孩子辦了類似的儲蓄賬戶。這家銀行為了鼓勵家長這么做,給小孩賬戶的存款利息是1.5%,而成人賬戶利息0.25%。讓我驚喜的是,這家銀行給的是存折。現在一般銀行開戶只發卡,不發存折了。但存折對孩子來說有個特別功效:能看清每筆資金進出,利息多少,讓他對錢有感覺。貨幣電子化后,很多小孩對金錢沒有實際概念,這才會時不時聽到有熊孩子用爸媽的手機玩游戲充值數千甚至上萬元。

  為了教會孩子成為精明的顧客。家長可時常帶著孩子去購物,向孩子解釋為何今天會買打折的酸奶,而不買另外一個牌子的酸奶。家長應讓孩子知道,很多情況下同樣的東西便利店的價格要比大型超市貴;在網上購買要比實體店要便宜;買得多的單價要比買得少的單價要便宜。讓他們清楚每逢重大節日,商家很可能會有折扣。讓他們理解在電視上、馬路邊、地鐵里各式廣告的目的和用途,商家和廠商是如何利用廣告來誘導人們消費的。讓他們明白“想要”和“需要”的區別。比如,家里已有很多漫畫書了,需要再買嗎?可不可以去圖書館借?可不可以與同學交換著看?我們雖然想要多吃薯片和冰淇淋,但我們更需要水果和蔬菜。

  到了中學階段,就該讓孩子應理解復利的力量,通脹是怎么回事及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性。家長的投資行為可能會對其子女的投資行為產生深遠影響。如果父母持有較高風險的金融資產組合,子女長大后也偏向于持有較高風險的金融資產組合。在美國,研究發現,如果父母在1984年時擁有股票,子女在1999年擁有股票的概率要比父母在1984年沒有股票的子女高16%。

  有四位學者搜集了1950年至1980年在瑞典出生的被收養者、其親生父母及養父母的不同投資組合數據,發現雖然親生父母和養父母的風險投資行為對子女的風險投資行為都有顯著影響,但子女實際成長環境對孩子風險投資行為的影響更大(實際家庭環境超過基因對投資風險偏好和行為的影響)。

  與財務技能緊密相關的是數學能力。需要教會學生金錢增長的概念,例如指數增長,這在考慮利率復利時非常有用。哈佛商學院金融教授肖恩·科爾(Shawn Cole)的研究發現,在中學階段額外的數學培訓會導致孩子成年后更多的金融市場參與、更佳的投資收益、更好的信用管理。“如果你對數字比較得心應手,那么很多財務決策就會更加容易。”科爾說。如果沒有強的數據技能,人們會傾向于使用更多情緒化的方式來投資、消費或儲蓄。另外,數學經驗少的人會因復利計算錯誤或低估借款利息積累的速度(很多借高利貸的人最后根本沒想到會被利息拖垮)而作出非常糟糕的經濟決策。

  雖然盡早與孩子就理財問題多溝通是明智的,但美國人卻認為不能在家里凡事都談錢。尤其不要因孩子做家務就給錢,而要讓他們意識到,做家務很重要,是為家庭幸福作貢獻。家長在給孩子講述投資理念時,也不需告訴孩子你賺多少錢,股票賬戶里有多少錢。孩子也不需知道父母哪一方賺得多,那樣會給孩子一個錯誤信號——賺錢多的一方對家庭貢獻更大。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因金錢而吵架。

  (作者系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金融學教授)

責任編輯:趙子牛

證券期貨 家長 知識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23 有友食品 603697 --
  • 04-19 泉峰汽車 603982 --
  • 04-17 運達股份 300772 6.52
  • 04-17 中創物流 603967 15.32
  • 04-16 拉卡拉 300773 33.2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