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經濟大盤點: 36項量化指標任務全部完成
董鑫
中國政府網1日公布的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量化指標任務的落實情況(下稱“報告”)顯示,36項量化指標任務全部落實,其中多項超額完成。
“2018年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體現在各項指標都達到了政府工作目標的要求,‘進’則體現在例如扶貧攻堅、確保就業等方面,效果顯著?!绷炕笜恕俺煽儐巍卑l布后,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楊暢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在即,如何從2018年量化指標落實情況觀察中國經濟的增長質量,對于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持續不斷推出重大改革措施,以五大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為統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將經濟發展的重點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觀察經濟的發展質量不能片面追求總量規模指標,也不能只關注相對指標,而是要結合來判斷二者的協調發展水平,深刻理解和把握指標的發展趨勢,從指標的變化量來衡量發展的含金量。
“這一轉變深層次的原因是要尊重經濟發展規律,即我國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按照不變價GDP測算,2018年我國GDP增長1個百分點的增量相當于2000年增長4.8個百分點的增量。經濟總量的增多意味著財富總量已經明顯提高,下一步應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可忽視的是,我國是一個有著13.95億人口的大國,一定的增速既是保障就業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各項工作尋求優化的基礎。”徐光瑞說。
經濟穩健增長
2018年,我國GDP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大關。這是自2016年突破70萬億,2017年突破80萬億后,再次攀上新臺階。從增速上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長6.5%左右,實際增長6.6%,符合年度預期目標。
與此同時,2018年中國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1%,完成去年政府工作報告“3%以上”的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在合理區間運行。
徐光瑞認為,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的背景下,我國GDP仍實現了6.6%的增速,同時人均GDP達到6.46萬元,增長6.1%;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0.73萬元/人,增長6.6%,可以看到我國經濟實現了速度和效益的協調發展,成績來之不易。
與此同時,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鐵路固定投資完成8028億元,超過7320億元的預期目標;全國完成公路水運投資22973.7億元,超過1.8萬億元左右的預期目標;“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5376億元”“水利在建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棚戶區改造開工580萬套”“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等目標也都如期完成。
在財稅方面,“赤字率按2.6%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全國財政支出21萬億元”“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10.9%”“安排地方專項債券1.35萬億元”等目標均如期實現。
切實保障民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排在“六穩”首位的穩就業順利完成去年年初下達的目標,為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全年各月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4.8%至5.1%之間,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0%,明顯優于“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等預期目標。
盡管經濟運行的內部和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這與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密不可分。2018年,第三產業保持穩定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7%。
徐光瑞分析稱,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目的是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同時服務業實現內部的優化升級,附加值高的行業不斷發展壯大。主要的觀察指標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的增速與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的差值、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等。2018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達到8.9%和11.7%,分別超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7個和5.5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13.9%,比上年增加1.2個百分點,制造業發展含金量進一步提高。服務業中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大幅增長30.7%,發展質量明顯增強。
提速降費是廣受期盼的民生禮包。2018年,工信部積極推進網絡提速降費,取消了手機國內流量漫游費,電信企業持續降低移動流量、家庭寬帶和中小企業專線寬帶資費,超額完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網絡提速降費目標任務。
報告顯示,2018年末,全國移動網絡流量平均資費較上年末下降了63%,大幅超出“至少下降30%”的預期目標。
此外,民生領域的承諾還有,2018年“再進城落戶1300萬人”“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險”等,也得到兌現。
在扶貧方面,2018年中國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386萬人,超過預期目標;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達到預期目標。
徐光瑞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目前正處于實現這一目標的決勝階段。黨中央不斷推出各項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其效果可以從價格、收入、就業、扶貧等角度來衡量。這些民生指標的優良表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根本原因是黨中央把民生工作落到實處。
2018年是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之年。在去產能方面,2018年,中國壓減鋼鐵產能3500萬噸以上。到去年年底,已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定的鋼鐵去產能1.4億~1.5億噸的上限指標。
得益于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深化,2018年鋼鐵行業運行平穩,效益良好,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產能利用率趨于合理,產品質量和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和市場預期明顯向好。
煤炭方面,2018年,我國退出落后煤炭產能2.7億噸,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800萬千瓦以上,均超額或提前完成任務。至此,“十三五”煤炭去產能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煤炭行業發展由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系統性、結構性去產能。
在降成本方面,去年中國共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1.3萬億元,完成“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的目標。此外,“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的目標也得以實現。
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企業開辦時間壓減一半、減至8.5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減一半以上、減至120個工作日”“整體通關時間再壓縮三分之一”的目標均成功達成。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