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樓盤降價被“約談”,政府干預需尊重市場
■ 觀察家
如果以禁止降價作為穩定人心的手段,無疑會助長購房者的投機心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近日,據“俠客島”報道,安徽合肥某樓盤降價6000元/平方米,相關部門領導親自前往調研。不久,房價便又回漲。無獨有偶,宿州市碭山縣某樓盤降價后,當地政府組織召開了一次“降價未遂事件”約談會,停辦相關樓盤預售許可證,同時對四家合作銀行予以處罰。
報道提到的這兩座城市,尤其是合肥,一度維持著全國領先的漲幅,也是房地產的重點調控城市。不讓降價和遏制過快上漲一樣,如果理解成維持樓市穩定,防止大起大落,避免市場混亂引發各類業主維權風波,這樣的調控邏輯自然也說得通。
近半年以來,從約談重點城市,到政治局會議上明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中央層面穩樓市的決心相當明顯。
收緊信貸、樓盤限價等,調控政策的確起到了效果,哪怕“金九銀十”的時間節點,包括廈門在內的一些熱門城市,都出現了明顯降溫。8月底,有房企打響第一槍,推出8.9折全國促銷;萬科則在秋季例會上喊出“活下去”;土地流拍現象多次上演。
但也得看到,地方政府調控之手如此過深地介入還是得慎之又慎。價格信號被過度干擾,未必有利于樓市的正常運轉。一方面,對開發商來說,在樓市沖高回落之后,需要通過降價來回籠資金。高呼活下去的“萬科”是典型例子。如果降價促銷不被允許,開發商無法去庫存,自然缺少現金流,也會造成市場的風險疊加。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調控之手的局限所在。為了限制房價上漲,一些地區實行新房限價,導致對外公布的銷售價和真實價格倒掛,購房者要以公布的銷售價買到房,還得另外再掏幾十萬不等的“茶水費”??梢?,市場規律的作用下,開發商變通之舉,完全有可能沖破限價屏障。
對地方政府來說,過度干預樓盤價格,等于以政府信譽為樓市背書,進一步傳遞出房價只漲不降的錯覺。之所以一降價就出現業主退房風波,很難說與此毫無關系。如果以禁止降價作為穩定人心的手段,無疑會助長購房者的投機心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還得追問的是,一些樓盤降價未遂背后,有沒有一些地方的私心?房價鏈條的傳導源頭在地價,眾所周知,土地財政是一些地方收入的大頭。房價下跌,意味著土地流拍的風險提高,也意味著地價受影響連帶下跌,進而影響地方的財政收入。
如果是基于利益考慮而限制降價,只會增強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這也與中央調控的大局相違背。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都蘊藏著極大風險,所以防止劇烈下跌,跟防止過快上漲一樣,是同等重要的調控任務。此前的政治局會議上也提到,要“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但需要強調的是,盲目地禁止開發商降價,與“合理引導預期”的中央要求并不吻合。樓市的平穩健康發展,也要求尊重市場規律,調控之手不宜介入過深。
□熊志(媒體人)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