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奇霖
當小微遇到資產證券化,當兩個被鼓勵的政策組合起來,當兩個工具同時可以擴張信用并且可以疊加使用,那這套組合拳的威力將是巨大的。
歷史總在不斷的輪回,從存貸到同業再回到存貸,從負債荒、資產荒到資產負債兩荒,再到負債荒,銀行走在經濟周期的輪回中,也走在業務和資負稀缺的輪回中。
當前我國經濟處于下行周期,企業的盈利下來了但是信貸是剛性的,需要借新還舊的壓力,企業需要錢。另一方面經濟下行疊加監管“去杠桿”,資金的很多流動渠道被堵,流轉速度下降,信用擴張減慢,這就是為什么央行不斷降準放水我們仍然感覺錢不多的原因之一,作為金融市場最大的金主——銀行家里也沒余錢了,開始“負債荒”。
對銀行來說,一方面信用擴張放緩再加上利率市場化拉高了銀行的資金成本,為了吸儲,在理財被規范之后,作為其補充的結構性存款利率一度可以達到5%甚至更高,另一方面這么高的利率卻不能再通過委外要求非銀剛兌,也不太敢再配置高風險的“非標”、城投和低評級信用債,站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十字路口,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路在何方?
在這個時候個別中小銀行走出了一條同時增加負債和資產的工具——“小微+資產證券化”的分散化、快周轉模式。
當小微遇到資產證券化,當兩個被鼓勵的政策組合起來,當兩個工具同時可以擴張信用并且可以疊加使用,那這套組合拳的威力將是巨大的。
從負債端上來看,“小微+資產證券化”可以增加銀行負債來源,大力發展原來涉足較少的小微和零售,拓展負債邊界,通過資產證券化融資,讓信貸資金提前變現回流。
從資產端來看“小微+資產證券化”的組合主要有三個方優勢,第一是資產證券化可以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提前變現,提高資產流動性,騰挪信貸額度。第二是實現資產出表,減少資本占用,提高資本充足率。第三是分散風險,降低潛在不良率。但是投資者多是商業銀行,其實信用風險仍在銀行體系內循環,加上流動性不足,甚至出現銀行互相買,借此出表的現象。
本文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根據中外案例學習“小微+資產證券化”具體模式。第二部分計算“小微+資產證券化”是如何實現信用擴張,降低貸款成本的。第三部分描述我國小微領域的資產證券化流轉方式和資產要求。
1、銀行是怎么做的?
(一)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資產證券化飛入尋常中小行
2014年銀監會發布《關于信貸資產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也稱“1092號文”)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
中小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流程就是向銀監會報送備案,獲得批復資格后在央行注冊額度,然后自主選擇在銀行間市場或交易所發行即可。
(二)分散化、快周轉
如何做小微+資產證券化呢?以往成本、風險和收益是普惠金融的“不可能三角”。
要低成本、高收益,未來就可能要面對不低的不良率。要低風險、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做風控,成本就不容易控制,收益也很難搞上去,銀行賺不到錢甚至虧錢這種模式就不可持續。要高收益,如果不能降低成本就要用高利率,那么可能會超出規定的利率上限,MPA監管考核等就要掛科。
小微金融真是讓人左右為難,所以做小微金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都是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降低成本。
2、傳統型銀行的做法
以T銀行為例,作為城商行,T銀行深知與網點多,業務成熟的大行正面競爭沒有優勢,所以在成立之初就憑借自己的背景優勢將深耕當地中小微企業作為目標,與大行進行差異化競爭。同時T銀行也在摸索中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小微+資產證券化”的輕資產運營之路,成為我國最早從事“小微+資產證券化”的銀行之一。
T銀行的主要壓力在于作為小銀行吸儲難度大,而且在其他行高價吸收資金,再配置高收益的“非標”等“高舉高打”的模式下,資本市場上的資金成本已經被抬得很高了,小微本身就是較高成本的業務,為了獲取資金、降低成本T銀行積極尋求其他銀行或者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同時采用證券化的方式將資金循環利用:
對存量資產,銀行聯合其他銀行的理財、自營投放信貸,或者通過信托公司和資管公司,打包成信托計劃和資管計劃出售給投資機構。T銀行自己要出一部分本金,占用銀行的信貸額度、風險資本等,然后再通過流轉出表,實現騰挪額度、減少資本計提的目的。
對增量的資產,銀行將投資機構引入到前端,用投資機構的資金成立信托計劃或資產管理計劃,通過SPV將錢直接放出去,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只是起到貸款管理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說類似中收,錢是投資機構出的,銀行負責風控,管理信貸資產,將客戶支付的本息轉付給投資機構。
本文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根據中外案例學習“小微+資產證券化”具體模式。第二部分計算“小微+資產證券化”是如何實現信用擴張,降低貸款成本的。第三部分描述我國小微領域的資產證券化流轉方式和資產要求。
但是上述兩種模式是一種線下的私下交易,不規范不透明,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SPV是平層交易結構,不能在結構上實現增信安排。在客戶債權變更的時候不能一一告知投資者,造成后期清收的困難。隨著政策的鼓勵和資產流轉渠道的搭建,現在T銀行主要通過資產證券化和銀登中心登記轉讓資產。
銀登中心的模式相對簡單一些,T銀行委托信托公司設立財產權信托計劃,將債權轉讓到信托計劃中,然后根據銀登中心的流程指引掛牌流轉,感興趣的投資機會摘牌受讓。
資產證券化模式中是銀行把信貸資產作為信托財產委托給信托公司成立特定目的信托,發行人將這個特定目的信托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由承銷商銷售給投資者,信托財產中的信貸資產作為底層資產,會隨著借款人的償付產生現金流,用來償還投資人本息和支付各種稅費。
具體做小微金融方面,T銀行在獲客、風控、產品和審批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
獲客方面,該行深入基層,實行社區化經營,根據社區劃分配置人員和資源。
風控方面,通過“三品三表”控制風險,三品是人品、產品和抵押品,三表是水表、電表和海關報表。對于信息不全的小微企業來說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指標來識別它們的業務持續性和風險水平,比如水表、電表和海關報表可以作為驗證生產能力的工具。
為提高客戶失信的成本,T行還自己設置了自己類似會員制的積分系統,稱作“積數”,銀行根據客戶在銀行的存款情況給客戶“積數”做獎勵,貸款的時候銀行會根據不同客戶的積數情況給予相應的利率優惠,不僅實現了交叉銷售,還可以有效降低風險,提高客戶粘度。
產品方面,實行特色化服務,為不同需求的貸款人提供具有特色的產品,該行當前共有百余種產品,60多檔貸款利率,實行一戶一價、一筆一價。比如轉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涉及的“創業通”貸款,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是網上循環貸款,一次授信后,到期日之前借款人可以“隨借隨還”。第二是靈活分期,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淡旺季,銀行可以根據每個客戶制定不同的還款計劃,在旺季的時候多還,淡季的時候少還,非常人性化。
審批效率方面,建設信貸工廠,建立了全流程移動服務平臺,支持手機、PAD等移動端作業,方便員工及時上報、快速審批,實現對新增客戶三天內給予是否予貸的答復,續貸的客戶三小時內給予是否續貸的答復,三小時內完成貸款審批。
3、科技型銀行的做法
剛發布的三季報中該行以低不良和高增長的業績表現亮眼,堅持踐行輕型銀行的戰略,有效地推動了銀行資本使用效率的提升,而N銀行用的正式分散化、快周轉的“小微、消費+資產證券化”模式。
主要做法是銀行先放一批小微或者消費貸款,然后將這些貸款委托給信托管理人設立財產權信托,取得原始受益權。接著銀行將受益權在銀等中心登記轉讓,受讓方接受轉讓后支付價款給銀行,銀行就將這些信貸資產轉讓給投資人了,但是仍然負責管理這個財產權信托中的信貸,在規定時間將本息轉付給信托,再由信托將受益分配給受讓。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回流的資金用來再次投放小微或者消費貸款。
另外,在小微和消費方面,為了應對高成本和高風險的問題,該行使用更多科技手段,通過增加獲客渠道和信息來源,也做到了良好的風控和降成本。
獲客方面:從內部和外部多渠道挖掘需求,內部采用交叉銷售,從銀行的客戶群中挖掘,外部渠道包括采購、數據交換、網絡爬蟲和與國家信息中心開展信用信息共享,建立白名單庫,然后根據客戶的地理位置發放到當地分、支行開展營銷。
另外還可以與其他不同類型的平臺建立合作,尋找目標客戶相似的平臺進行交叉合作,比如嵌入增值稅納稅人的網上辦稅大廳,讓納稅申報人可以辦稅的時候看到該行的引導信息,進入線上銀行申請貸款。
風控方面,客戶進入貸款申請環節以后,可以在線提交個人和企業信息,通過銀行卡認證的客戶可以獲得在線授權,在線審批,只需要幾秒鐘,這中間很多要素比如授信額度的確定、合同的生成都可以通過銀行建立的數據庫、風控模型和系統后臺自動生成,無需人工干預、減少人工成本。
產品方面,該行也提供“一次審批,循環借貸”的靈活借貸模式,在授信額度和有效期內借款人可以隨時還款再借,按日計息,按月結息,為客戶節約財務成本。
4、互聯網金融的做法
作為科技巨頭旗下的銀行,W銀行從設立之初就有著得天獨厚的數據優勢和潛在客戶,然而W銀行作為網絡直銷銀行,沒有物理網點不通過吸儲來獲取資金,所以W銀行的資金獲取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是在同業市場上借錢,比如發行同業存單。第二是和其他傳統銀行合作,雙方按比例發放貸款,第三是通過資產流轉的方式提前變現,回流資金。
相比較而言,銀登中心登記轉讓的流轉方式是一種相對低成本的方式,也是W銀行最常用的方式。
做法與N銀行相似,第一步,銀行給借款人發放貸款后形成信貸資產,然后成立財產權信托,將信托受益權掛牌轉讓,投資者摘牌受讓,并且支付轉讓價款給信托,信托轉付給銀行,銀行負責管理借款人的資金,在還款期的時候轉付本息給信托,由信托將收益分配給投資者。銀行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融資可以再次用來發放貸款。
W銀行在做小微方面的科技手段和N銀行有不少相似之處,我們就不再詳細展開,但是研究中我們發現在互聯網金融中存在一種供應鏈式的普惠金融,這些互聯網平臺同時擁有金融業務和電子商務業務,可以從信貸、采購到銷售實現全供應鏈管理,同時還可以引入保險機構進一步控制風險。
比如蒙羊是一家綜合化的農牧企業,其中一項業務是向農戶收購肉羊然后加工銷售,農戶養羊需要投入一大筆錢買羊羔、買飼料等,以前農戶沒有好的抵押物很難從正規渠道借到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生產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蒙羊和某平臺深入合作,聯手中華財險等為養殖戶提供貸款和保險。
流程是農戶申請貸款,蒙羊根據對農戶以往的了解向中華財險推薦,中華財險對這些農戶進行盡調后出具擔保,然后將資料交給平臺,平臺發放貸款。
在貸款使用過程中,農戶購買羊羔和飼料的時候,資金直接從農戶的支付寶賬戶轉入指定羊羔和飼料的廠商,在羊出欄后,蒙羊回購,將資金打入農戶在平臺上的賬戶,農戶通過平臺賬戶自動完成還款。
還可以將成品羊肉等被放到該平臺的電商網站上銷售。為農戶提供從貸款到采購再到銷售的“一條龍”服務,既能避免農戶挪用貸款,實現專款專用,也能很好的控制整個流程,實現資金回流。
2 資產流轉為什么可以緩解小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一)沒有證券化的資金成本
資金來源成本:2017年上市銀行計息負債的加權平均利率是2.25%,小微金融的資金來源是央行的定向降準,商業銀行把這些錢放在央行那里有1.62%的利息,降準后銀行用做小微金融的機會成本就是1.62%。
資金撥備成本:正常情況下小微貸款的風險比一般企業貸款和零售貸款高,假如普通企業貸款的減值準備是3%,小微5%,則這兩種貸款的減值準備分別是300萬和500萬。
這部分減值準備作為銀行的經營成本,計入利潤表的營業支出中,科目就是“資產減值損失”,相當于這些已經是銀行既定發生的損失,后續是轉回還是核銷我們暫時不管。
計提風險成本:扣除減值準備的部分還要計提風險資本,普通企業貸款風險計提是100%,小微和零售(個人消費)是75%,風險資本的成本可以直接用中小銀行常用的二級資本債的成本來近似計算。在6%左右。
風險資本的成本是個“機會成本”的概念,我們不妨用住房抵押貸款的50%來做對比,這樣普通企業貸款在風險資本計提方面的要多用50%的資本,小微要多用25%(75%-50%),那么企業貸款和小微貸款在風險資本計提方面的額外成本分別是2.91%(97%*100%*50%*6%)和1.43%(95%*25%*6%)。所以銀行的資金總成本分別是8.2%和8.15。
(二)證券化后的資金成本
上文提到的資產證券化可以降低銀行的資金來源成本和風險計提成本。
資金來源成本:因為第二輪開始放貸的錢是資產證券化得來的,所以從第二輪開始,(后n-1輪)的資金沒有來源成本(不考慮ABS發行費用),而且不是通過吸收居民儲蓄或者在同業市場發行存單來獲取,也就不受吸儲競爭大、存單利率高等的限制。
風險計提成本:因為資產證券化可以實現出表,資產一旦出表就不會再計提風險資本,所以除了最后一輪,第一輪和第二輪的放貸資金沒有計提風險的成本。
1億元小微貸款9500萬,發行總額9500萬的資產支持證券,忽略發行成本融到的9500萬可以再次用來發放貸款,第二輪計提減值準備后可以發放9025萬(10000*(1-5%)^2)貸款,經過“發放貸款—資產證券化—發放貸款”的往復循環,最多可以擴張出20億(1/5%),一筆資金通過資產證券化可以擴張的最大規模是資金數/撥備,和撥備有關,撥備越少,可以發放的貸款就越多。
資產證券化實現了信用擴張。但是銀行不可能將這個循環用徹底,假如總共兩次證券化,放三輪貸款,貸款總額就變成2.7億,兩種模式下每輪資金成本和平均貸款成本率分別是:
經過兩輪資產證券化,資金成本從8%下降到了6%,出表流轉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銀行資金成本。
假如合理利潤是2%,市場利率分別是10.2%和10.1%,如果按照市場利率來放貸,資產證券化可以讓銀行的利潤率從2%跳升到11.5%。
如果從事資產證券化的銀行主動降低利率,不僅可以獲得競爭優勢,而且可以明顯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的高成本問題,加上資產證券化的信貸擴張作用,可以同時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兩個問題。
3 市場認可銀行流轉的資產嗎?
“小微+資產證券化”的組合模式的優勢非常明顯,那資產流轉的市場情況如何?
17年來我國小微和個人消費貸款資產證券化逐漸增多,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8年10月我國共發行企業貸款ABS 227只,總金額9500億,17年銀行開始發行專門的微小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到目前為止已經發行3例(實際可能比這個多,但這3例是特別注明微小企業)。
這3例資產證券化項目,規模最小的是7億,入池資產大多是幾十萬的規模,較為分散,優先級利率與底層資產加權平均利率呈正相關,底層資產加權平均利率比優先級利率高3%-6%。
小微的資產證券化在2015年后逐漸發展,除了銀行加大發行規模增加供給以外,投資者在需求端也表現比較積極。
從投資者的角度上來說,投資ABS除了上文提到的利率高,資產分散、風險小之外,還有三個優點:
第一,風險資本占用低,優先A級是20%,都低于小微和個人消費貸款的75%。
第二,流動性在改善。目前來看資產證券化的流動性不高,但是好在小微和個人消費貸期限都不長,以它們為底層資產的ABS期限一般也都較短。并且隨著政策鼓勵,二級市場流動性也在逐漸加強,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
第三,資產證券化一般用超額利率提前償付,夾層經常會被調升評級帶來資本利得。根據wind數據顯示,2007年至今我國發生調級的522個信貸資產證券化中除了一個被調低,其余521個均被調高了評級,其中大部分都是夾層檔的優先B級。
這主要是因為超額利差, 超額利差是一種增信措施,就是底層資產的利率高于優先級的發行利率和信托的稅費和,為保證基礎資產發生損失,首先由超額利差部分吸收。
還是用上文*和2017年第一期舉例,其中的基礎資產的加權平均利率是10.22%,高于優先A的利率5.3%,償付完優先A級的利息和各種稅費以后,超額利差會先償付優先A的本金。被提前清償完后優先B(AA+,利率5.4%)就成為這個項目實質上的優先A級(AAA,利率5.3%),然后被調升評級。
7900萬優先B被調升后的市場價格變為7907.5萬(7900*(1+5.4%)/(1+5.3%)),資本利得馬上增加7.5萬。
資產證券化不是唯一的資產流轉方式,所有可以實現出表的流轉形式都有上述優勢,還有一種資產轉讓方式是銀登中心登記轉讓。
銀登中心登記轉讓和資產證券化一樣,都可以增加來了資產的流動性,降低資本占用,實現會計和監管的雙出表,而且登記轉讓比資產證券化的時間短、成本低。
銀行參與銀登資產轉讓主要有5步:第一步開立信貸資產賬戶及聯網接入,第二步提交備案材料,第三步登記擬出讓資產,第四步辦理信貸資產流轉,第五步信貸資產結算。
在最后我們想要提醒一下,任何模式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一個曾經被提倡后爆發增長的業務后續都可能會出現沒有預料的弊端,我們認為小微金融有幾點風險需要提示:第一是注意風控,根據我們提到的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在政策大力支持同時人力、技術沒跟上的情況下,普惠的快速增長可能是以一定的風險為代價的。第二注意抵質押物的質押率和風險,質押率過高會讓抵質押品很容易暴露在風險中,銀行大規模接受的抵質押品最好是低風險的,以免未來價值變動出現大規模平倉踩踏。
(本文作者介紹: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陳鑫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