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于學軍:強監管嚴調控是將是常態
“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外部沖擊,十年來中國貨幣信譽發生了巨額擴張,形成了潛在風險,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斷收緊,外部的國際貨幣環境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在內外部環境的約束下,中國難以進行更大規模的貨幣性擴張,強監管嚴調控會是未來的常態。”8月23日,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在“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說。
于學軍認為,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銀行業可能正面臨著一輪新的大額不良資產暴露的局面。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同時又可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定是銀行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不斷取得突破。
從外部環境來看,中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局面:第一、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復雜局面;第二、美聯儲持續加息,對非美貨幣、包括人民幣造成了貶值壓力,對貨幣擴張造成了難度;第三、全球的寬松金融環境正在回歸正常的貨幣政策,對中國的宏觀調控帶來影響。
而從內部看,貨幣超發是資產泡沫化的主要因素,人民幣的真實購買力縮水,貶值與通脹壓力加大。
2017年以來,銀保監會“三三四十”專項整治在同業、理財金融清理整頓了一批潛在風險,遏制住了亂象的增長態勢。
于學軍指出,從2017年開始,強監管、嚴調控的各種政策措施不斷出臺,其中社會關心的一個核心問題便是資管新規。
今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發布,兩個月以來,以銀行資管為例,2018年5月末余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余額為21萬億元。
于學軍指出,資管新規涉及到銀、證、保所有金融機構,統一監管標準,影響廣泛,在去杠桿過程中,不少集團公司接連爆發債務危機,金融風險。回過頭看,這些大額風險的爆發,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上市公司,無不是前幾年在信用環境寬松的情況下,過度舉債擴張的結果。
近期,“資管新規”執行細則以及30萬億銀行理財新規最近終于“靴子落地”。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復雜的內外部因素影響,充分考慮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金融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對資管新規的一些細節進行明確,增加了可操作性,及時緩解市場焦慮情緒,有助于改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有助于表外融資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回升,將為實體經濟創造健康的貨幣金融環境。
8月18日晚間,銀保監會發布“信9條”,這已經是銀保監會近期第三次“出手”進一步打通貨幣傳導機制。其中要求銀行適當提高企業中長期貸款比例,同時規范銀行貸款行為,要求不得協商約定或強制設定條款進行貸款返存等。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能為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而將風險忽視,防風險應該做在前面。所以,原則上還是要堅定防風險、去杠桿的主要思想,將防風險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能因此而放松標準。
編輯:于艦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