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在舊大陸
——訪聯合國西亞經社委能源部門主任拉迪亞·賽達維
文/劉偉
2018年7月10日,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簽署了《2018至2020年行動執行計劃》。計劃提出,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關于能源的第七項目標(SDG7)框架下,中阿雙方將加強在各類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合作與協調,如在光伏電池、光熱能、風能和地熱能應用方面,將加強技術合作,開展聯合項目。
因為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阿拉伯國家被認為是發展可再生能源最具前景的地區。但石油光環未褪,再加上特殊的地緣政治因素和社會體制背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需要克服更大的路徑依賴,需要運用更強有力的手段推進市場化進程和完善政策體系。為了了解阿拉伯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環境,本刊對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能源部門主任拉迪亞·塞達維(Radia Sedaoui)女士進行了專訪。訪談中,她對阿拉伯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緊迫性以及中國投資者的機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對新能源政策環境的觀點,對于中國而言也具備一定的啟示意義。
電力政策提供綜合性框架
《能源評論》:當下,石油作為主導能源,仍具有無可爭議的地位,同時也是阿拉伯地區重要的收入來源,那么在阿拉伯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否具備足夠的緊迫性?
拉迪亞·塞達維:阿拉伯國家作為世界原油供應國,也在經歷著能源的轉型,尤其2014年開始的油價下跌,催生了一系列經濟改革的需求。近年來,世界范圍內能源結構的調整也對阿拉伯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目前很多阿拉伯國家,比如突尼斯,正在面臨水資源匱乏以及能源價格上漲,很多國家尚不能為其居民提供充足的能源服務。要應對氣候變化、解決能源的匱乏問題,就必須建立現代能源體系。同時,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可以創造就業,阿拉伯地區雖然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但其就業吸納作用尚未真正顯現。
另外,從區域互聯的角度來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阿拉伯地區的能源市場雖然僅局限于石油天然氣領域,但確實建立了內部的互聯體系,我們有八個內部區域連結,如巴勒斯坦與約旦之間,以及利比亞和突尼斯之間,海灣地區國家也有一個能源互聯體系。所以,如果阿拉伯地區進一步實現與亞洲和非洲國家的連結,它將成為全球能源互聯的重要樞紐。
因此,無論是打造一個全新的能源互聯網,還是塑造一個全新的能源安全觀,阿拉伯地區都不容忽視,是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能源評論》:可再生能源在發展的早期階段需要大量的政策扶持,這幾乎是世界各國共同的經驗,那么阿拉伯國家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比如有哪些國家設有可再生能源的專門管理機構?相關報告顯示,這個數字在2013年是6個,目前發展如何呢?
拉迪亞·塞達維:首先我們需要定義何為“可再生能源的管理機構”,這在阿拉伯國家也有過許多討論,主要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展開:是否需要設立可再生能源及能效的專門管理機構?這些機構應該獨立運轉,還是應該處在能源部的管理之下?
從實踐看,除了敘利亞、阿曼和也門這些仍有武裝沖突爆發的國家之外,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都設立了關于可再生能源及能效的專門機構,這些機構或者隸屬于能源部,或者是獨立運行的機構。如果是獨立運行的機構,那么其職責多傾向于吸引更多的私營部門加入;但如果處于能源部的“保護傘”之下,則意味著要接受來自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發展戰略的挑戰。
《能源評論》:在具體的政策工具方面呢?在實踐中,哪些政策手段更受偏愛,比如公開競標、補貼,等等。
拉迪亞·塞達維:當我們談及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時,通常會涉及到三個層面:首先,一般意義上的政策所界定的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框架;其次,能效的概念通常也會被放到政策的范疇之內,因為目標和效率兩者之間是緊密關聯的;第三個層面則涉及到政策的實施,包括如何有效地吸引私營部門和社會資本、如何使市場更具競爭性,以及如何提高市場效率,等等。
你所提及的公開招標和補貼都屬于政策的第三個層面。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以及埃及,所采用的主要是公開招標的手段,阿聯酋也類似,而且從實踐中看,競標正在不斷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
綜合而言,政策的形態取決于一國的經濟水平和治理框架,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以摩洛哥為例,摩洛哥是以開展大型工程為發展導向的,這種商業模式只允許社會資本占據非常小的比例,但社會資本一旦進入,就能享受和國有資本同等的待遇;阿聯酋則更傾向于吸引更多的民間部門,從而使整個領域更具競爭性。除國家的偏好之外,工程規模的大小也會對政策手段帶來影響。
《能源評論》:電力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在電力政策方面,阿拉伯地區都有哪些針對性的措施?
拉迪亞·塞達維:對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而言,電力政策是一個綜合性的、并且可持續的框架。關于電力市場的倡議是阿拉伯地區最為重要的一個倡議,這個倡議的全稱是《提升電力效率、引導理性消費的阿拉伯倡議》,由阿拉伯電力市場部長委員會議于2010年簽署,這個倡議制定了2030年戰略目標并將計劃分兩步實施,第一步是建立網絡技術庫,構建法律和機制方面的框架來實現全面的電力互聯,同時通過立法促進電力市場向競爭、透明的方向發展;第二步則涉及金融方面,如能源交易所方面的金融結算等等,我認為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能源評論》:談及電力市場,我們想了解的問題是,阿拉伯地區的電力市場是否對民間放開?
拉迪亞·塞達維:一直以來,阿拉伯地區的電力市場是100%被國家所控制,為私營部門留出的空間非常有限。從2000年開始,發電和輸電環節開始部分向社會放開,但主要是通過大型國有企業的混合經營來實現,尤其在阿爾及利亞和阿聯酋,這一趨勢非常明顯,并且在逐步向其他國家蔓延。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積極地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原因,因為可再生能源可以吸引更多的私營部門進入,從而打破能源行業的壟斷狀態。但對于阿拉伯地區電力市場的開放而言,目前最為緊迫的是重新審視電力價格的形成機制,否則在現有的框架下,發電和輸電環節都很難對社會資本產生吸引力。
技術與資本引領未來
《能源評論》:在社會資本缺位的情況下,如何為可再生能源吸引足夠的資金?
拉迪亞·塞達維:眾所周知,在阿拉伯地區,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財政來源,因此目前發展可再生能源使用的主要是歐盟基金或者特定國家通過特定的項目所投入的資金。同時也有一些國際公司開展的跨國投資項目,如同我們在阿聯酋所看到的那樣。
目前阿拉伯當地的私營部門和金融機構所參與的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比如在黎巴嫩就有一個專門針對小型能源項目的金融系統,目前運轉情況良好。
但總體來看,無論是可再生能源還是可持續能源,目前的資金支持都非常有限,聯合國西亞經社委所致力推動的,正是如何在區域內部動員和創造金融市場。
《能源評論》:我們把目光轉向技術和設備,您認為阿拉伯國家目前是否具備本土化制造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能力?
拉迪亞·塞達維: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的。聯合國西亞經社委與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剛剛完成了一項調查,以突尼斯、埃及和摩洛哥開始,以黎巴嫩、約旦和阿聯酋結束,對阿拉伯地區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制造能力進行了研究。調查發現,在設備制造方面,這些地區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市場基礎設施都存在一定的潛力,比如突尼斯已經發展了一些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商,埃及則在風能設備方面有所發展。
但是在現階段,尤其當面對中國這一強勁的競爭對手時,阿拉伯國家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形成自己的競爭能力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在競爭力尚未充分發育的當下,我們認為阿拉伯國家沒有必要發展本土的制造能力,我們所致力推動的,是輸電電纜等一些小型設備和組件的生產,在這方面阿拉伯國家是具備一定潛質的。
《能源評論》:您認為政策環境應如何演進才能更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您對中國的投資者又有哪些建議?
拉迪亞·塞達維:首先,需要有積極的政策和長期的承諾,并且不因領導層或者政府機構的變遷而改變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意愿;其次,需要有效的治理、透明的政策體系以及開放的數據共享,因為數據可以幫助跟蹤產業的進展,最終幫助識別市場趨勢并確定投資方向。
如上所述,阿拉伯地區最為缺乏的是金融資源和技術支持,而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都沒有比中國更好的地區了。中國擁有巨大的金融資源,并且在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取得了世界領先的進展,同時借助全球能源互聯網這樣的平臺,可以將可再生能源整合進當地的電力市場,這對中國的投資者而言,是一個重大的優勢。
文章來源于《能源評論》雜志
責任編輯:王瀟燕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