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明星高片酬需全行業齊心
一直彼此間火藥味甚濃的三大視頻網站以及多家頭部影視劇公司這次竟然站在了同一陣線上,而陣線的另一方,則是藝人高薪酬。
近日,國內三大視頻網站(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以及六大影視制作公司竟然破天荒聯合了起來,九方聯合發布聲明要求抵制明星藝人高片酬,并對藝人片酬做了限定:單個藝人單集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總片酬(含稅)不得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之所以發出這樣的聲明,按照九家公司的解釋,是按照總局精神,同時基于演員出演作品的貢獻和酬勞的合理性制定。
一直以來,明星藝人高片酬已經影響到影視產業健康發展,成為全行業必須予以解決的大問題。但此次聲明中,有兩個細節值得回味,首先,這是首次對明星片酬提出具體限制要求,相當于將廣電總局要求限制藝人高片酬的精神真正落地。其次,這次是九家影視上下游企業發起的聯合聲明,聲明方中不少還是有較強競爭關系的。
對明星片酬的限制,早在一年前廣電總局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就已經提出,隨后在去年9月,中國電視劇行業相關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電視劇網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意見要求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
那么為何直到一年之后,才有正式將相關部門和協會精神切實落地的聲明出現呢?這背后不得不說明星藝人高片酬的成因。
明星藝人高片酬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已經扭曲到影響行業健康發展,但背后成因是有市場因素在推動的,本身也沒有違反相關法律,因此,多部委也只能通過行政手段予以約束,行業協會提出建議或意見來呼吁。所謂市場因素,則是我國長期以來影視產業發展不夠健全,在內容制作上過度依賴明星單一要素,大量影視公司及熱錢對明星藝人盲目追求,導致藝人片酬不斷上升,最終到了不理性且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結果,也到了不得不由政府這只有形的手以及全行業聯手來予以約束和規范的地步。
另一方面,由于下游渠道競爭激烈,面對上游影視制作價格由于藝人成本不斷上升帶來的不斷上漲,下游渠道方也只能默默接受,哪怕面臨連續十多年每年高達數十億的虧損。可以說,藝人高片酬已經成為下游渠道方的“公敵”,而上游制作方也在藝人高片酬壓力下,中小型公司大多數虧損,頭部公司利潤越來越薄,這才迫使多方拋下一時的競爭聯合起來約束明星藝人高片酬。
當然,只有多方聯合起來才可能將藝人片酬暫時拉回到理性水平,正如上文所說,藝人高片酬是市場導致的,法律無法對其進行約束,所以只要明星藝人在影視內容中還起到重大影響甚至決定性因素,就可能有公司愿意出高價來聘請藝人,那個時候,對藝人片酬進行限制的公司就有可能陷于被動,因此,限制藝人片酬需要全行業達成默契,而此次九家公司基本代表了影視產業目前大部分的主流渠道及頭部影視制作機構。一半以上的頭部影視內容制作和互聯網播放渠道均由這九家公司掌控,因此,可以預見,此次九方聯合聲明對藝人高片酬現象具有重大的“殺傷力”,很有可能推動藝人片酬的大幅下滑。
即便如此,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更深一層去思考,既然明星藝人高片酬是影視市場發展扭曲的結果,這樣的聯手其實也是一種暫時的、無奈的抉擇。如果影視產業繼續依賴明星這一單一要素,并且頭部明星藝人是稀缺的,市場自然會給這些藝人標以高價,也難保藝人高片酬不會卷土重來。
真正對藝人片酬的限制需要的是影視產業上下游改變對明星的過度依賴,一方面構建完善、多層次的藝人培養制度;另一方面勤修內功,在故事或節目內容打磨上多花功夫,對觀眾審美予以適度引導,改變對明星的過度崇拜;最后,影視產業下游渠道方改變哄抬影視劇價格的非理性競爭狀態,回歸理性競爭,那時候,明星藝人的片酬自然會恢復理性狀態。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