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點在哪?一個是全球化 二是供給側改革

中國經濟增長點在哪?一個是全球化 二是供給側改革
2018年07月05日 11:29 《商界》雜志

  中國未來經濟的增長點

  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只有兩個:一個是全球化和全方位開放,另一個是供給側結構性調整。

  文/魏 杰

  中國的宏觀經濟好像很復雜,其實很簡單,最主要關注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風險在哪里?另外一個關注的問題就是,增長點在哪里?

  關于風險問題,過去較長時期內,我們都認為我們的風險主要在增長方面,所以長期把穩增長、保增長作為主要目標。但是2016年后半年開始,越來越多感悟到風險存在于金融方面。十九大的時候,基本形成共識,未來一段時間我們的風險主要來自于金融,所以十九大報告提出,絕不能爆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提出防范金融風險的重大決策。

  本文的重點在于宏觀的第二個問題:增長點在哪里?現在看來,有這樣兩個點值得大家關注:一個是全球化和全方位開放,另一個是供給側結構性調整。

  紅利到底屬于誰

  全球化和全方位開放是中國經濟第一個重要增長點。談這個問題不得不從中美貿易戰談起,中國不想打,美國要打,美國打的原因就是美國貿易逆差太大,中國順差太大。中國給美國出口產量的總量為5000多億美金,美國逆差為4000億美金左右,美國認為這樣一個狀態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要跟中國打貿易戰。

  中國一再解釋:你們出口太少不是我們的原因,我們要多了你不賣給我們,只賣農產品或汽車、飛機,高新產品都不賣給我們。一旦好東西給我們的話,很快就貿易順差了,所以一再講要雙方調整,而不是打貿易戰。但是美國非打不可,所以中國只好應戰,奉陪到底。

  貿易戰是雙輸,不會有贏家,既然是雙輸,為什么還要打?因為中國打貿易戰的最終目的不光是解決貿易出口的順差、逆差問題,還要維持一個重要方向:全球化。中國下一步只有在全球化中才能獲得發展,中國必須堅持全球化的方向。

  中國是上一次全球化的后半場進來,我們國家享受到了非常好的紅利,搭了全球化的便車。因為我們是后半場進來的,就像籃球比賽一樣,人家各個隊打得筋疲力盡我們上場,有后發優勢。

  中國成了主要利益受益方,而作為主導方的美國卻逐漸成為利益受損方。雖然是他們國家的戰略失誤引起的,但客觀上給美國的感覺是他們成了受損方,所以美國開始反全球化了。

  2010年,我曾經去美國拜訪一位美國經濟學家。他親自告訴我說,上一次全球化就是你們中國進來以后把事情搞砸了。為什么?因為上一次全球化的特征是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基本原則叫比較優勢,每個國家都把自己搞的最好的產品拿出來交易,大家獲得共同利益。

  他說你們中國進來以后,你們什么都要搞,你們搞全產業鏈:一開始搞服裝鞋帽襪子,搞完之后又搞家電,家電搞完了又搞汽車,汽車搞完了又搞高鐵,高鐵搞完了又搞IT,IT搞完了又要搞飛機,我們搞啥?所以你們中國破壞了國際貿易的基本原則。

  他旁邊還坐著一位教授,把話講得更不好聽了。他說,美國是全球化大工廠的莊家,發的籌碼就是美元,你們中國就是賭場打工的、搞各種餐飲服務,是賭場里的服務者,結果卻賺了不少錢,但是又把賺到的錢裝到口袋里死活不拿出來,而且從來不賭,為什么?因為你們中國人很聰明,知道賭不過莊家,所以只賺錢不賭,賺了40年,錢賺夠了要走了,自己要開賭場了。

  后來我們國家發現上一次以貿易為特征的全球化確實有其不足的地方,所有國家都獲得盈利的話就必須保持貿易平衡,但這很難,可能有的國家對別的國家是順差對別的國家是赤字,所以我們國家鼓勵人類社會進入新的全球化。

  新的全球化特征就是全球配置資源,不再是國際貿易問題,而是技術、資本等資源在全球配置的問題。

  而在全球配置資源的條件下,中國必須全方位開放,什么叫全方位開放?我們過去開放的時候經常講兩句話,一個叫擴大出口,一個叫吸引外資,這種開放實際是搭別人便車的,我們國家搭便車搭了近40年,再搭下去實在不好辦。全方位開放,就是既搭別人便車,也讓別人搭我們國家的便車。

  開往全球化的便車

  便車一,是巨大的國內市場。

  中國現在的人口接近14億,而且是富起來的14億人,市場極大,可以開放兩個市場,讓別人搭我們國家的便車:

  1.開放物質產品市場。物質產品市場講全方位開放,大家看總書記在博鰲會議、海南建設30周年大會上講了,一個是建立市場準入,一個是降低關稅。關稅一旦大幅度降低,大量好產品進入中國,價格就會降低。

  建議大家最近別買奢侈品,因為未來很便宜,現在貴的原因是關稅很高沒有開放。千萬別買路虎汽車,汽車關稅一旦從25%降到2.5%后,未來就幾十萬塊錢。當大量奢侈品極其便宜地進入中國,將從消費上會帶動中國增長。

  而一旦這些奢侈品進入中國,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很強,在保護知識產權的條件下,也會生產出比他們更好的產品,推動中國供給水平提高。所以我們準備全方位開放物質產品市場,從消費上帶動中國,也從供給水平上提升中國。

  2. 開放服務業市場。金融、教育、醫療等等全面開放。這次博鰲會議上,菲律賓總統說,你們好像很缺乏幼教老師,我們有12萬名英語極好的老師,你們要不要?

  我們國家當然要,放開菲傭,標志著中國全方位放開服務業市場。這樣中國既開放了物質市場也開放了服務業市場,讓別人搭便車,對中國來講也是一次巨大的機會。

  便車二,是巨大的過剩資本。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形成了巨大的過剩資本,我們國家的資本要找出口,不單要吸引外資,還要走出去,讓別人搭我們的便車。而加大對外投資,重要的做法就是“一帶一路”。

  去年11月份,我去天津調研,碰到一個70后的企業老總,他在中國建設電廠的。現在中國大陸基本沒有電廠的市場,因為飽和了,而且我們國家正在搞特高壓輸電站技術的使用,很多電廠都被炸掉了,最后他發現土耳其有個地方要建電廠,他帶著兩個副總直飛伊斯坦布爾。結果電廠建得很好,因為中國人非常智慧,很能吃苦。

  中國如果堅持這種全方位開放,讓別人搭中國的便車:巨大的國內市場,巨大的過剩資本。中國將成為發達國家的運轉平臺,也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平臺。不難發現,發達國家都在搞創意經濟,但最后發現創意經濟只有在中國才能落地,中國是他們發展創意經濟的最好平臺。

  蘋果在美國什么都干不成,一到中國深圳,什么都起來了,零部件全解決了,在美國干不成,在中國可以,因此中國成為發達國家所謂“創意經濟”的平臺。同時中國向發展中國家輸出的基礎設施,輸出的技術,讓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變成經濟資源,可以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平臺。

  所以未來的開放條件,關稅不是主要問題了,可能基礎設施、供應鏈才是最主要的,只要有很強的供應鏈就能得以發展,供應鏈可能成為最終話題。而供應鏈背后是基礎設施,所以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際對供應鏈的形成、發展創造基礎。

  中國之所以堅持全球化,把人類社會推向新的全球化,就是全球配置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使中國得以發展、世界得以發展。所以我們國家這次打貿易戰不是為了中國的簡單利益,是為了維護整個世界的發展方向。

  產業的新舊顛覆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第二個重要增長點。它的實質是推動結構調整,因為原來支持我們國家發展的產業已經遇到瓶頸了,不可能繼續支持中國發展。過去推動中國發展的有三個產業:傳統制造業、建筑業、房地產產業。

  原來的三個產業實際上都很難繼續支持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所以搞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目的是尋找新的支撐發展產業。這是我們國家重點,也是機會。未來支持中國發展的產業可能有三個,我們要大力發展:

  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種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對中國經濟的增長將有巨大貢獻。它包括八個要點:一是新能源,二是新材料,三是生命工程,四是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五是節能環保,六是新能源汽車,七是人工智能,八是高端裝備制造。

  最近我們國家做過一個測算,這八個要點一旦發展起來,每年可以給中國提供的GDP總量在50萬億元以上。中國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方面釋放市場的力量,一方面加大國家的力量。我們國家要實現市場和政府相結合,首先要充分釋放市場的沖動和力量。

  我最近跑了這個產業,我是越跑心情越好,因為中國市場的沖動極強。我在廣州去了一家企業,他告訴我一件事,中國現在最大的污染源是塑料袋、塑料薄膜,他們就想從材料上解決這個問題:要搞一種新材料。

  這種材料和氧氣隔絕24小時就能自動變成碳水化合物,基本可以解決塑料污染問題。但問題是這種材料成本比較高,市場接受有困難,但當成本降到和現在塑料薄膜成本一樣的時候,這項技術就可以成為現實了。

  另外,加大國產力量對戰略產業發展的推動,比如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經是我們的重要方向,未來人類社會不僅在生產領域,而且在消費領域都要講人工智能。

  現在人工智能在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了,障礙是法律問題,它把小孩打了誰負責任?我估計人工智能在消費生產領域將全面開始,所以應加大對人工智能的投資,而且要借助現在的四大民營企業平臺,加大推動:一是阿里巴巴,重點智慧城市;二是騰訊,重點是醫療影像;三是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四是科大訊飛,語音人工智能。

  中國對戰略新興產業定了八個要點,現在既要調動市場力量,也要發揮國家作用,要加大對它的發展。

  第二,服務業。

  服務業在中國有巨大空間,現在中國接近14億人口,所以要加大服務業發展,讓服務業帶動增長。美國現在每年新增長的部分服務業貢獻為70%以上,我們國家去年服務業推動消費的貢獻超過投資貢獻,這也是第一次出現的情況,背后原因是服務業發展。

  服務業分為四大類:消費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生產服務業、精神服務業(文化產業),這四大類服務業在中國要全面推動,大力發展,而且未來中國服務業可能將不斷有外資介入。

  其中,文化產業去年給我們國家提供13萬億元的GDP總量,它未來有非常大的前景。所以中國應該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一旦搞好,每年提供GDP總量可能在40萬億元以上。

  第三,現代制造業。

  現代制造業將成為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制造業分兩種,一種叫傳統制造業,一種叫現代制造業。怎么劃分?不是誰現代、誰不現代,而是按照他們生產產業來劃分。

  生產私人產品的、吃穿用住類都屬于傳統產業,生產公共產品的叫現代制造業。我們國家現在私人產品嚴重過剩,傳統制造業很難繼續推動經濟增長,但是中國公共產品嚴重短缺,所以生產公共產品的現代制造業將成為中國制造的發展產業,要大力發展。現在定了五個發展重點:

  1.航天器制造與航空器制造。

  2.高鐵裝備制造,我們國家是世界四大高鐵生產商之一,最近日本跟中國提出來,中日之間要把競爭關系變為協作關系,可以聯合起來開發第三方市場。

  3.核電裝備制造,中國已經完成了三代技術或四代技術,而且,我們國家準備把新能源的重點放在核電上。

  4.特高壓輸變電裝備制造,耗電量最低,速度最快,中國準備用它改造中國電網。

  5.現代船舶制造與海洋裝備制造。

  中國現代制造業的五個重點一旦啟動起來,將吸納許多產業的生產能力進來。而且中國的現代制造業,在未來給我們帶來的每年GDP總量,最少都有可能在35萬億以上。

  中國這次如果結構調整能夠完成的話,這三個產業將取代原來的傳統制造業、建筑業和房地產產業,成為支持中國繼續增長的新產業,所以中國目前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結構調整。

  調整結構過程中會給中國帶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機遇,所以建議大家要關注這場結構調整。這場結構調整估計持續五到十年時間,基本代表中國的增長,不斷更換新的動力,所以叫“新舊動能轉換”。

  我估計,中國一旦完成這次調整,中國經濟結構將進入中高端結構,中國可能擺脫現在所謂金融風險的壓力,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壓力,完成進一步增長。所以建議大家要關注這次增長,在這次結構調整中尋找新的定位和新的接入點。

責任編輯:李彥麗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