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投資理財需要通俗教育

第一財經日報:投資理財需要通俗教育
2018年06月14日 23:07 第一財經日報

  社論:投資理財需要通俗教育

  社論

  近年來,隨著民眾收入與財富增長,理財需求隨之增強,但接連發生的非法集資等投資類案件,說明民眾金融知識、投資風險意識欠缺仍是普遍現象。

  針對當前嚴峻的非法集資形勢,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6月14日在“2018陸家嘴論壇”再次提醒,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并告誡一旦發現承諾高回報的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積極舉報,讓各種金融詐騙和不斷變異的龐氏騙局無所遁形。

  郭樹清發出類似的提醒并非首次,今年兩會期間他曾明確提示,保本理財不可能高收益,現在非法集資、金融欺詐很多,聽到保本高收益就要舉報。今年5月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發出同樣的警示,稱天上掉餡餅的事不會發生,如果看到既保本又有兩位數收益的投資機會,一定要小心,同時提出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要加強對金融消費者、投資者的教育和保護。

  現狀很殘酷,這幾年居民理財意識和需求高漲的同時,正是非法集資案件高發期。銀保監會統計顯示,2017年全國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5052起,涉案金額1795.5億元,這還是同比分別下降2.8%、28.5%的數字。呈現新增的案件總量仍在高位運行、參與集資人數持續上升、大案要案高發等特征。更令人痛惜的是,老人、農民群體被“騙子們”重點盯上,有的非法集資案件中超過半數的是老年人,不少群眾把“養老錢”、“救命錢”投入集資,幾乎血本無歸。

  也就是說,中國大部分的投資者還是不合格、不成熟的,金融產品有著獨特的風險和收益相匹配的特征,沒有經過金融普及教育的投資者,對金融產品的風險很難有正確和全面的認知,勢必被一些高收益所誘導,讓自己的投資毫無遮攔地暴露在風險中。

  而且,中國人口年齡結構比較特殊,老齡化進程很可能還將持續數十年。由于歷史原因,目前中國老年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且隨著年齡增長,認知、分析和判斷能力都可能會下降,這些因素讓老年人成為近年金融詐騙的主要對象。

  面對現實,隨著金融投資日益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但在目前的教育中,對投資理財的教育是十分薄弱,且現行的投資者教育往往比較枯燥,受眾也主要是有一定知識層次的。因此,針對目前中國投資者結構的現象,有必要把枯燥的金融知識簡單化,用通俗的語言、淺顯的道理、生動的方式傳遞給民眾。

  從這個意義而言,通俗的投資者教育應在最廣的范圍內深入淺出地強調最基本的經濟和金融原理,比如“未雨綢繆”、“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股市不是賭場”、“沒有免費午餐”等,甚至像易綱和郭樹清一樣,直言收益超過10%的投資機會就要警惕。通過諸如此類的金融普及教育,提升全社會公民的風險意識和理財水平,最大限度降低民眾由于認知不足而遭受重創的可能性。

  而且,金融投資教育其實是一種素質教育,不僅是知識方面的傳道授業解惑,更是金融意識潛移默化的深入。因此,投資者教育要從小處、細微處甚至從娃娃抓起,適時普及金融知識,提高金融素質。發達國家就十分重視投資理財教育,甚至滲透到了兒童與錢財發生關系的一切環節之中。

  一言以蔽之,面對當前理財需求提升和非法集資頻發亂象,亟須用通俗的方式,讓最廣泛的民眾深刻認識高收益必然高風險這樣淺顯而亙古不變的道理。

責任編輯:李鋒

非法集資 郭樹清 社論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