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批高善文演講:別將自己利益凌駕于公共利益之上

媒體批高善文演講:別將自己利益凌駕于公共利益之上
2018年06月04日 00:04 21世紀經濟報道

  主動去杠桿的過程中必須堅持貨幣中性與嚴格監管

  近日,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安信證券中期報告會上發表題為《去杠桿之殤》的演講。他提出,在去杠桿的過程中應該執行寬松的貨幣政策,讓市場自發去杠桿。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受到去杠桿政策的影響,債券市場信用違約現象頻現,股市中金融、地產以及周期性行業等也因去杠桿政策受到一定的沖擊,成為導致股市指數震蕩下行的因素之一。因此,資本市場從業者很容易將自身的利益損失歸因于“宏觀政策”的變動。

  長期以來,一些資本市場從業者經常表達有關貨幣政策的觀點,他們的業務很容易受到貨幣政策調整直接且迅速的影響。因為中國資本市場主要由流動性支撐,不太注重基本面,而是關注增量資金的涌入,人們常常將之稱為割韭菜的過程。比如,當前股市低迷,一些證券人士與證券媒體都紛紛呼吁降準,這樣的現象在過去曾不斷出現。

  事實上,貨幣政策必須為宏觀經濟的穩定與健康運行負責,資本市場的波動雖然可能會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與穩定,但在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脫鉤比較明顯的中國,資本市場在宏觀經濟運行中的重要性并沒有那么高。但是,資本市場龐大的從業者,尤其是成千上萬的分析員、經濟學家們掌握著巨大的輿論資源,在每一次宏觀經濟拐點的政策變動期,都會反對緊縮,避免對資本市場構成壓力和沖擊。

  高善文博士的觀點目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認為去杠桿需要一個寬松的貨幣環境,因為去杠桿會造成一種緊縮性效應。這種緊縮效應會讓GDP越來越少,在去“分子”的同時,“分母”越來越少,容易造成杠桿越去越多,為了克服這個現象,就需要一個低利率的環境去對沖。他以美國以量化寬松政策成功應對次貸危機以及大蕭條的教訓為例,強化自己“去杠桿需要寬松貨幣環境”的觀點。

  這是一個張冠李戴的錯誤。不管是次貸危機,還是大蕭條,都出現了資產價值的崩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泡沫破裂。因此,在明斯基時刻爆發之后,為了避免市場過度恐慌而導致無序和過度的被動去杠桿,貨幣當局應該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穩定市場預期,使得去杠桿的過程可控。但中國當前的去杠桿是主動行為,是為避免發生明斯基時刻而采取的預防措施。事實上,為了防止去杠桿政策對市場構成威脅并產生風險,政府部門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完成這一項任務。

  為了實現主動的可控的去杠桿,必然首先要控制好貨幣供應的閘門,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并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這相對于過去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與自由化環境,可能體現出“緊縮”的效應,而事實上,這只是回歸正常而已。

  長期以來,中國整體杠桿率持續走高而難以抑制的原因,就在于貨幣政策屢被噪音干擾。就如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說,在風險醞釀期,行業和地方追求增長的積極性很高,客觀上希望放松“銀根”,滋生資產泡沫。當風險積累達到一定程度,金融機構和市場承受力接近臨界點,各方又呼吁增加貨幣供應以救助。

  我們認為,當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是關系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嚴肅工程,控制杠桿率繼續上漲并用三年的攻堅戰使之下降到合理的水平,是戰略性要求與任務,這不再是過去“加水加面”的調控,也不可能被某些利益群體的輿論綁架,應該堅定地執行下去。

  我們認為,中國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是適當的,并未采取總量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強制去杠桿,而主要是結構性政策。當前的杠桿主要集中在國企與地方政府,需要用行政手段進行干預。由于金融自由化導致金融市場過于混亂與投機,對市場加強監管會造成短暫的收益率波動,從而可能影響到實體經濟融資。但是,不能因為存在一些不利影響就放棄對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治理。

  我們認為,金融風險主要由監管不足導致金融機構缺乏風險意識與規則意識,產生了投機泛濫造成的。現在是金融市場向法治化過渡的關鍵時期,規則的變化會帶來市場波動與金融機構不適感,金融機構應該首先從自身找問題,適應以法治與信用為核心的新市場文化。市場化不等于自由化,自由是基于法治與規則的自由,而不是將自己的利益凌駕于公共利益與國家利益之上的自由。

責任編輯:李鋒

去杠桿 貨幣政策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