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一部辛酸簡史

《無問西東》,一部辛酸簡史
2018年01月21日 01:36 經濟觀察報

  《無問西東》,一部辛酸簡史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855

  2018-01-22

  郁風

  1922年,文科天才吳嶺瀾在研究方向和人生追求上陷入迷思;1938年,富家公子沈光耀在完成學業和參軍衛國之間苦苦迷茫;1962年,親如兄妹的王敏佳、陳鵬、李想三人在個人情感與自身未來之間被迫取舍;21世紀,公司高管張果果在商業利益和社會公益之間痛苦掙扎……這四個分屬不同時代,看似毫不相關的故事被一道看不見的線牽連在一起,在同屬清華知識分子的背景下,被《無問西東》這部電影編織出一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畫卷,交匯出一副絢麗與晦暗共存的中國版“云圖”。

  作為一部原本的清華百年校慶宣傳片,《無問西東》遲了五年才與觀眾見面。這部電影并沒有止步于一部高校形象宣傳片,導演李芳芳將它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影片中,四個時代的清華人,在不同的國家境遇和人生歷練下,都沒有停止對“真實”的求索,遵循了知識分子的赤誠內心。而清華作為歷代知識分子的殿堂,片中的清華人一定意義上代表著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知識分子。在為這些知識分子的命運或唏噓或感動時,他們命運背后的時代背景也值得深思。

  在四個時代上,導演顯然有所側重,1920年代的吳嶺瀾和當代的張果果著墨較少,但我們仍然能看到當年泰戈爾訪華時眾學者大師的濟濟一堂,年輕學子的意氣風發;能看到當前時代農村家庭在高額醫療費用面前的無力,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與赤誠相助。而著墨最多也給人影響最深的,是沈光耀所代表的抗戰西南聯大時期,和陳鵬所代表的政治運動頻繁的1960年代。

  我們看到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在殘破漏雨的教室內,老教授仍然堅持不懈的授課,臺下學生也盡力聆聽,雨大到實在無法授課時,教授選擇安然與學生靜坐聽雨;看到在日本飛機的猛烈轟炸下,在簡陋的防空山谷里,教授們仍舊泰然自若給學生講泰戈爾與哲學。看到美國志愿飛行隊在昆明街頭招募飛行員,西南聯大學子們躍躍欲試;看到中國工人穿著草鞋、頂著辛勞與美軍共同修建機場,頭頂上穿梭的是飛虎隊的大鯊魚戰機;看到在美軍指揮官的默許下,中國飛行員們為少數民族的貧苦孩子空投自己的給養;看到中美軍隊聯合對日軍發起猛攻,違抗母命,投筆從戎的沈光耀駕駛油料耗盡的戰機撞向日本軍艦,最后一句話說“媽,對不起”。這段快被遺忘的歷史被《無問西東》打撈出來,讓人們驚覺在美國成為帝國主義死敵之前,還有一段和中國軍民并肩作戰的歷史。曾被認為消極抗戰的國民政府,也有過“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熱血。

  到了1960年代,盡管在陳鵬王敏佳的身上仍然能看到青春的活力,但隨后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件可能讓不熟悉這段歷史的觀眾覺得荒誕和難以理喻。天真爛漫的醫學生王敏佳遭到生活作風上的誣告,隨之而來的卻是政治層面的審查與批斗。僅僅因為有一個臺灣親戚,王敏佳就被懷疑成美蔣特務,在各種牽強附會的罪名下被殘酷批斗。而原本和她親密無間的同學李想,卻為了自己的前途在表彰會上宣稱“與過去的反動分子劃清界限”。而在表彰會的另一側,王敏佳卻被參與批斗的群眾打致半死,慘遭毀容。固然應該認為,李想的自私是人性的卑劣,可在那樣的氛圍里,李想應該怎樣選擇?

  真正深愛王敏佳的清華高材生陳鵬,在前途和情感面前選擇了后者,他把王敏佳帶回了故鄉,一個尚未被政治運動波及的少數民族地區。而自己服從組織安排,前往大漠參與原子彈研制。原子彈終于研制成功,陳鵬滿心歡喜的返回故鄉,在火車上聽到乘客說“我們有了原子彈,再也不怕被欺負了”時露出了笑容。可他回到家,目睹的卻是遍地的政治標語和批斗打砸后的痕跡,而心愛的王敏佳留下絕筆信后再無蹤跡。這讓我們反思,保護每個公民不受欺侮,光擁有強大的國防還不夠,還需要健全的法治和對權利的保護。電影中呈現了政治運動之慘烈和波及速度之快。1962年左右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仍顯平靜,1964年就卷入瘋狂的政治運動中了。根據時間推測,當時王敏佳遭遇的應該是“四清”運動。而“包庇美蔣特務”的陳鵬接下來將面臨怎樣的殘酷命運,結局可想而知。

  幸運的是,那段幽暗的歲月已然過去。但過去決不代表遺忘。《無問西東》沒有簡單選取清華學生為祖國建設做貢獻的情節,它選擇了更有沖擊力和反思性的故事,也是希望今天的人們能夠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創造更好的未來。而片中知識分子在逆境面前,終究選擇面對內心的真實,這對當下的知識分子以及普通人來說,也是有啟迪意味的。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 最近訪問
  • 我的自選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