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娃哈哈與達能糾紛真相:重啟規則反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00:05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歷時兩個月一線調查,獨家披露《娃哈哈與達能糾紛真相》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應廣大讀者的要求,張曙光先生以及趙曉先生再次發表文章,闡述他們對這起事件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一些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企業界人士也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他們對這場糾紛的看法。 在此,我們摘編一些專家以及學者的來論,希望他們的觀點能給讀者以新的啟發。同時也希望更多讀者對娃哈哈糾紛發表觀點,歡迎投稿:tangqingjian@cbnet.com.cn。來信請寄: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北路6號院1號樓中國經營報社唐清建收,郵編100097。 我們希望娃哈哈糾紛能給中國企業界帶來新的反思:我們怎樣“與狼共舞”?尤其是現行商業規則是由洋巨頭們制定的情況下。與六年前加入世貿組織時,人們對西方規則無限崇拜不同的是,娃哈哈糾紛重啟了人們對規則的思考。六年前,我們的商業文明以能否順從西方規則為坐標。六年后,“與狼共舞”的經歷讓國人對西方規則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娃哈哈糾紛無疑提供了這么一個反思樣本。 我們愿這場反思能給中國帶來新的啟迪,這是我們的初衷。 交鋒 警惕步入規則陷阱 再論《不能匍匐在規則之下》 與前幾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歡天喜地大不相同,近些年國人對國際商業游戲規則更多了幾分冷靜的思考。中國十幾年的“入世(復關)”談判是為了什么?并不是簡單地為了增加出口貿易,其中一個重要動機就是要參與到制定國際商業的游戲中去,去爭得修改制定國際商業規則的權力。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問題,就像一根繩索勒在中國人的脖子上,動不動就收緊一下,逼著中國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讓步。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大國之一,按理說應該有了更多的對國際商業規則的話語權,但仔細審視中國的國際貿易環境,情況并不容樂觀。 在目前世界上通行的貿易規則面前,初來乍到的中國人確實還是個學生,當這個學生亦步亦趨地向先生們學習時,卻發現自己無論怎么做都無法改變自己尷尬的地位。 當年周恩來總理身邊連一臺復印機都沒有的時候,發達國家要求中國開放自己的市場,輸出資源性商品;但當中國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于成為世界上制造能力最強的國家時,卻又成了世界上遭到反傾銷最多的國家。“這是因為中國人制造的商品技術含量太低”,有先生這樣指責我們,可當中國人努力想掌握高新技術時,卻又遇到了“知識產權”這座無法逾越的冰山。當我們輸出資源性商品時,工業制品貴得驚人;當我們大量出口工業制成品,需要進口資源性產品時,情況卻正好相反。中國現在成了最大的資源性商品進口國之一,卻在許多大宗礦產品上不能掌握定價權。 二戰以后,世界貿易規則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起初,美國等發達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制品生產國,商品貿易是他們最為關心的事情。所以當時制定世界貿易規則的努力方向是消除貿易壁壘,降低關稅,促進自由貿易;但后來隨著發達國家產業升級,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國際商業規則就開始向知識產權、資本流動方向傾斜。 規則一定是隨著利益的變化而變化的。按照現在經濟全球化的產業分工,中國就應該定位為跨國公司的加工車間。也就是施振榮先生所說的“笑臉定律”的最低端。這樣,我們用幾億件襯衣換一架波音飛機才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樣,中國也不需要什么“自主品牌”、“自主的核心技術”,有跨國公司在你這繳些稅,解決點兒就業問題(其實并非如此,國有企業合資后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裁員)就可以了。 即使是這樣,中國人也不會成為“好學生”,當發達國家國內政治需要時,隨時可以舉起反傾銷的大棒,隨時會抽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利劍,還有不勝枚舉的安全標準、技術標準、環保標準、衛生標準、員工福利標準等等。隨時可用這些“規則”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也許會有人說,這些“規則”都是合理的,可如果中國企業按照這些規則一步步走下去會是一種什么情況?誰也說不清楚。誠如此次爭論中一位讀者所言:中國在履行這些規則時還有很多“利益盲區”。就如同目前有關“人民幣升值”的爭論,如果按此規則行事,到底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實在要加十二分的小心。 沒有規則是不行的,但如果以為現有的規則就是一切,也是一種幼稚。發達國家在其國內執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將有毒有害垃圾運往中國(中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有毒有害垃圾銷納地)。因為他們沒有制定這種有益于別國的規則。中國現在是一個數量級的經濟大國,但不是質量級的經濟大國,更不是掌握標準和規則話語權的經濟大國。現有的一些所謂“規則”并不利于和諧世界的建立,中國人民要有更好的生存環境,就要爭取更好的規則環境,而不能掉進規則的陷阱。 尊重規則,但不能迷信規則,學習規則,更要認清規則后面的利益。真正對中國人民有利的規則不是頂禮膜拜得來的,而是通過艱苦談判斗爭得來的。當年中美知識產權問題的談判,面對美國的高壓,中國人敢爭敢斗。美國人開出10億美元的報復清單,中國政府馬上開出12億美元的反報復清單,美國人開出30億美元報復清單,中國人就開出30多億美元反報復清單。有理,有利,有節,終于贏得了對中國人民比較有利的談判結果,為中美貿易定下了新規則。這些斗爭絲毫不影響中國的改革開放,反而有西方媒體稱“獅子終于怒吼了”。法國人說:“法國不偉大,就滅亡。”中國人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敢于爭奪修改世界商業規則話語權的氣魄。就像吳儀同志所說:“更多地參與國際經貿立法活動,使我國在國際社會制定多邊經貿規則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作者為《中國經營報》副總編輯 改變規則,首先要遵守規則 再談《商人信條與中國的商業繁榮》 眾所周知,自然界存在著基本法則。比如,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以及愛因斯坦所揭示的相對論的規律,這些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隨意改變,也不會說這些規律只適用于某些國家,而不適用于中國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連想都不要去想)。 人類文明也存在著類似的法則。如果我們破壞了,那么就會像我們違背了萬有引力定律一樣自受其咎。比如,尊重私人產權就是這樣一個規則。任何一個國家要持久強盛,都必須建立在對于私人產權的保護基礎上。而且,私人產權的保護顯然并不是光對富人有利,它也保護窮人,甚至窮人因無權無勢而對于有效的私人產權保護制度有更強烈的需求。此外,私人產權保護也并不只適用于西方,恰恰相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更具迫切性。商業規則亦如此。比如,誠實守信,它是國際商業準則,難道中國商人就不需要誠實守信嗎?待人如己,它也是一條可以放之四海的標準,難道中國人就可以對自己一套對別人一套嗎?再比如,每一個董事都有保證他所服務企業的利益不受傷害的法定義務,難道宗慶后借口民族利益就可以違背嗎?顯然,所有這些基本的國際商業游戲規則并不因為到了中國就要按“中國國情”來改變,而中國人如果自認為改變這些基本的規則會對自己有利,那一定是天大的笑話。 不要以為踐踏規則能對我們自己有什么真正的好處。中國歷史上,我們曾經嚴重地損害過私人產權,并且漠視私人利益,其結果是我們的經濟走向了崩潰,我們的文明曾經陷入多次的毀滅性破壞。農民起義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將地主與農民的地契燒毀了,并且誤以為這樣做會對窮人有好處,結果我們很快發現中國人陷入了更加貧困的境地,乃至我們至今仍深受其害——一位經濟學家講得好,我們燒毀地主與農民的那張地契的同時,我們同時也燒毀了幾千年中國人的商業信用。難怪我們今天要重建商業信用會如此困難! 當然,朋友也許會爭辯,我們說的商業規則不是這些大的原則,而是具體的商業規則,這些規則應該是可以改變而且必須改變的。比如,張曙光先生的評論文章,就較多地強調了這些具體的商業規則改變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對此,我想指出兩點,首先,規則的改變本身需要尊重規則并且符合程序規則。否則,就是對規則文明的破壞。為什么中國要選擇加入世貿組織,第一當然是可以從中受益,第二就是中國人從此有可能參與規則的修訂。 其次,具體規則無論如何修改,都萬變不離其宗,一定要建立在公正、公平、誠實守信、尊重產權等基本規則的基礎上,而一旦離開了這些基本規則的遵守,那么任何對規則的所謂改變一定會帶來禍害,而且是害人害己。 至于國家的作用,則是盡量維護這么一個可以公平、公正、健康的商業游戲平臺,而不能為一時之利或一己之利去放任中國商人踐踏規則,破壞規則。姑且將商業競爭想象成一場孩子的游戲,那么我們一定要清楚,勝利固然重要,但游戲的可持續性更加重要,它是我們有可能取得游戲勝利的前提。如果我們不擇手段地去贏得勝利,那么我們的成功一定是在沙灘上建大樓,最終必定輸得一塌糊涂。原因很簡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從此以后,就不會再有孩子和我們玩游戲了。因此,聰明的家長既不會鼓勵投機取巧,也不會偏袒自己的孩子,真正有遠見的家長總是鼓勵孩子研究規則,學習規則,并且借助于規則去取得成功。 作者為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中國企業要學會國際化生存 合作的基礎是信守諾言,沒有合作雙方對諾言的信守,任何合作都不可能維持,即使維持也不可能長久。再好的合作也難免產生糾紛。重要的是,糾紛產生之后,雙方需要秉持誠意進行協商,平等主體之間解決問題的基本方式就是協商。當然,協商并不排除據理力爭,但更多的情況下需要妥協。糾紛發生后,雙方從策略上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一向低調的宗慶后高調亮相,通過多種媒體疾言厲色地指責達能居心叵測,當初的合資協議是達能“精心設下的圈套”,“現在再不亡羊補牢進行補救,將會有罪于企業和國家!”呼吁要站在維護國家安全、民族品牌的高度上來與達能斗爭。這種情緒化、意識形態化的處理方式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相反,達能則表現得較為理性,在娃哈哈將糾紛公之于媒體后,被迫發表聲明以澄清事實,宗慶后一方“組建非合資企業,未經授權使用合資企業擁有的娃哈哈品牌以及原產品配方,進行大量的生產銷售活動”,是“公然違背雙方合作協議,違背公司法的行為。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達能集團作為大股東的利益,同時也損害了杭州上城區政府,以及娃哈哈企業員工作為股東的利益”。達能表示希望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但同時也說已經做好了啟動全面法律行動的準備。 不過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問題的根源在于商標使用權協議,宗慶后已經公開承認違反了協議,但是卻認為自己是“中了圈套”。如果僅僅從這一點看來,雖然我們可以對宗慶后的境遇表示同情,對娃哈哈的遭遇表示惋惜,卻不能以法律理由出面制止達能的收購行為。總之,國際經濟是一個規則的世界,我們只能在規則的框架之內尋求發展,卻不能無視規則,甚至是破壞規則。那樣難以生存,更遑論發展。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報實習記者封莉整理 國家安全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 目前,與外資并購相關的“國家安全”的內涵已經超出敏感行業的外資控制和壟斷界限。毫無疑問,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在美國現有的產業當中,美國企業是最有競爭力的。美國是全球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也是對外投資大國。然而,美國又是國家安全意識最強的國家,在外資并購問題上的國家安全范圍最為寬泛。家電行業在美國無疑是充分競爭行業,但海爾并購美泰失利,根本原因是擔心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反而公然違反美國反壟斷法,讓已經占有市場份額15%以上的惠而浦公司收購了美泰。中海油收購尤尼克的石油資產幾乎全部都在美國國土以外,但是因為同樣的所謂安全原因遭遇失敗。 諸如此類的事件不斷發生,終于喚醒了中國人對外資并購影響國家安全的意識,因此才有了凱雷徐工并購案驚動朝野的場面發生,才有了中國政府關于外資并購的相關規章匆匆出臺。 飲料行業在中國的確是充分競爭行業,看似也不算敏感。但是,達能-娃哈哈從合資到目前進入到并購階段的糾紛,恰恰經歷了中國外資并購業務從無到有、政府管理從空白到建章立制的階段。達能與娃哈哈的糾紛充分反映了國人對本土知名品牌的保護、對外資壟斷的數量指標確定、對外資并購的法律建設都處于意識覺醒狀態,規制不健全。這個案件的出現,是必然的,而且不是一件壞事。對進一步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建立健全外資并購的法律體系是有意義的。 我們不提倡狹隘的民族主義,改革開放是國策,是我國取得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的根本動力之一。但是,經濟全球化是一場利益的交換,這場大規模交易同樣會帶來嚴峻的挑戰,而挑戰的關鍵點是如何適應規則、利用規則、建立自己的規則、并用規則抑制規則。如果不能做到這點,開放帶來的就不僅僅是風險,而是損失。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跨國經營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本報實習記者封莉整理 反饋 讀者熱評《娃哈哈與達能糾紛真相》 “宗師自古樂慶后,范式天下豈易謀”。9月4下下午,在本報讀者俱樂部舉辦的活動中,讀者欒某揮筆寫下此聯以贈糾紛雙方。 以“新聞記者細說中國商業史上最激烈的一次糾紛”為主題,本報讀者俱樂部舉辦的讀者聯誼活動9月4日在本報舉行,該活動受到讀者熱烈響應,現場座無虛席。 在活動現場,本報記者、編輯向讀者詳細介紹了本次報道的采訪經過,與讀者共同分享了他們在采訪中的感悟。讀者對《娃哈哈與達能糾紛真相》這篇特別報道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也表達了他們對這場糾紛的看法,同時希望《中國經營報》能繼續關注這一事件,將這起糾紛的深入意義以及對中國企業界的啟示繼續深入地探討下去。 一線調查 宗慶后整合樂百氏方案曝光 在達能娃哈哈之爭中,樂百氏是始終繞不開的一個節點。 達能娃哈哈的交惡由樂百氏而起。而在樂百氏事件背后卻隱藏著一個很大的謎團,樂百氏和達能為什么會走到一起?誰是牽線人?這對娃哈哈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本報記者通過詳細調查,發現了其中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達能收購樂百氏結怨娃哈哈的個中原委由此而解。 塵封的娃哈哈樂百氏整合方案 達能娃哈哈第一次出現重大意見分歧是2000年,達能收購樂百氏的時刻。 宗慶后日后曾說過,達能的收購深深地傷害了他的感情,他曾勸說過達能放棄收購,但被無情地拒絕。 然而,8月6日,達能亞太區總裁范易謀卻對記者說出了一個外人不知道的事實:“正是宗慶后先生介紹達能認識樂百氏的,是他促成了這筆交易。而且,在并購完成后,他還在樂百氏的管理上向我們提供建議。當然,因為他提供的咨詢服務,宗慶后先生也得到了相應的報酬。” 一位知情者對記者透露,當年宗慶后與達能,以及達能控股樂百氏的子公司Calvon三方之間曾經簽署一個秘密的合同。根據這個合同,宗慶后就達能收購以及管理樂百氏,向達能提供了咨詢服務,為此宗慶后獲得了一定數量的Calvon公司的獎勵股份,而宗慶后已于2003年9月通過轉讓這些股份兌現了他應有的收益。 一周之后,宗慶后也對記者承認,是他介紹樂百氏何伯權給達能認識,主要是樂百氏當時的資金周轉出現了困難,但他堅決否認了收受報酬一事:“你說我一個堂堂董事長誰稀罕他那點報酬?”宗慶后憤慨地說。 據上述知情者對記者表示,宗慶后原先是想通過達能收購樂百氏,之后再把樂百氏納入娃哈哈集中整合,只是后來這個打算破滅了。 記者通過權威渠道獲得了一份《娃哈哈樂百氏整合方案》,該報告是由宗慶后在2001年10月7日擬就,據記者了解,這份報告是由宗慶后自己親自起草的,整篇的內容也充滿了濃重的“宗氏風格”。 在這篇方案中,宗慶后將娃哈哈和樂百氏各個產品之間都作了詳細的對比,提出了將樂百氏完全整合進娃哈哈的計劃,其中有將整合樂百氏的銷售網絡,將其并入娃哈哈的體系中,重新整合雙方的客戶;同時宗慶后提出調整管理結構,進行裁員,原文中寫到:“娃哈哈與樂百氏合起來要2萬<!>人,而娃哈哈已開始裁員,因此樂百氏也需精簡人員,減少開支。” 此外,宗慶后還提出,在樂百氏并入娃哈哈之后,將集中銷售、集中供應、集中資金管理,將以娃哈哈的管理模式來統一管理,通過兩個品牌的統一交叉運作,來提升兩大品牌的形象,同時宗慶后也對樂百氏高層的抵制表示了擔憂,希望達能“要有思想準備”。宗慶后也提出希望得到樂百氏銷售、原材料成本、供應商等詳細情況來確定收購樂百氏股權的價格。 該方案提出,“需確認今后娃哈哈收購樂百氏股權的價格”,顯然,整合方案也將涉及股權。在方案中,宗慶后最后提出:“希望在12月底整合好,此外,達能總是怕對娃哈哈失去控制權,不信任將對工作不利,同時希望達能盡快決定。” 顯然,2001年時,在達能收購樂百氏近一年后,宗慶后希望通過整合雙方的資源,創造一個中國飲料行業的巨無霸,而他將是這個巨無霸當之無愧的掌舵者。他可能不會想到,6年后,兩者非但沒有按他當初的設想整合,而且,他與達能也撕破臉皮,對簿公堂。一業內人士分析。 同業競爭的由來 在娃哈哈整合樂百氏的計劃流產之后,宗慶后開始指責達能收購樂百氏涉嫌同業競爭。 “在達能收購樂百氏之后,達能把脈動等功能型飲料全給了樂百氏,什么也沒給我們,是我們自己開發出了營養快線等產品。而后來達能看了眼紅派了一個技術總監想偷我們的技術,于是被我趕走了。”宗慶后對記者說。 在達能收購樂百氏之后,宗慶后也開始指責達能涉嫌同業競爭。原由是達能收購的樂百氏,其AD奶和純凈水對娃哈哈同類產品造成了侵害。 來自娃哈哈的統計顯示,達能入主樂百氏后,使得娃哈哈2001年在與樂百氏競爭的瓶裝水產品噸銷售利潤從2000年的165.02元下降到135.93元,當年造成利潤損失3489萬元,AD鈣奶的噸利潤2001年從2000年的870.26元下降到760.75元,當年造成利潤損失4879.5萬元。 對此,范易謀則對記者表示,這種說法不符合實際情況。當年娃哈哈效益下滑,更多的是因為市場的競爭逐年加劇,康師傅、統一等開始發力。“因為市場競爭加劇的緣故,娃哈哈的效益下降,這與我們收購樂百氏沒有關系。” “在收購樂百氏之后,秦鵬和范易謀(倆人均為娃哈哈的董事)陸續開始擔當樂百氏、光明等公司的董事,明顯是同業競爭,擠壓娃哈哈。”宗慶后說。 后來,宗慶后便開始在自己的非合資公司大舉生產娃哈哈產品,同時推出了屬于自己的營養快線、思慕C等產品,而這些產品如今已成為娃哈哈所有產品中最賺錢的產品,而其生產的基地卻又大多在宗慶后自己的非合資工廠。 由此,達能也指責宗慶后違反非競爭條款,與合資企業展開競爭。其內容是指責宗慶后及其家屬組建了大量的非合資企業,未經合法授權使用合資企業擁有的娃哈哈品牌以及原產品配方,進行大量的生產銷售活動。 由暗戰到明戰 自達能收購樂百氏開始,宗慶后悄然間開始了大肆擴張,眾多的非合資公司開始涌現。對此宗慶后對記者解釋道,“因為達能把心思放到了樂百氏等上面,我當然要搞一搞自己的企業了,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 此后,非合資公司在全國各地得到快速地發展。這自然引起了達能的密切注意,雙方的關系開始進一步惡化。 在達能收購樂百氏之后,一個重要的信息是,宗慶后仍然對達能與秦鵬的評價相當正面,因為在此期間,秦鵬對有非凡經營才能和領導才能的宗慶后采取的是一種“懷柔”的政策,也就是任宗慶后放開了膀子去干,當時秦鵬的心思其實很簡單,就是娃哈哈還不夠強大,需要一個人帶領它不斷擴張向前沖。 但宗慶后卻在不斷地試探達能的底線,對達能始終抱有提防之心的宗慶后在若有若無間似乎在扭轉達能控制的局勢,他一邊帶領娃哈哈沖鋒在前,一邊暗地里開始在集團內部清除達能的勢力,一個印證是宗慶后開始設立大量的非合資公司,同時清除達能派來的管理層。 這個變化被2005年升任亞太區總裁的范易謀所覺察,范易謀曾經是達能集團的首席財務官,作風嚴謹,對于宗慶后的“囂張”行為很驚異,于是開始與娃哈哈談判,對于體外循環的非合資公司提出收購,同時提出將樂百氏賣給娃哈哈,但此時面對巨額虧損的樂百氏,在宗慶后眼中已如“雞肋”全然沒有了興趣,因此拒絕了達能,于是雙方一路下來曾經隱藏的恩怨與過節終于爆發。 “我只是想說出事實的真相。”8月14日下午,62歲的宗慶后聲音疲憊的不斷對記者重復這句話,他說這話時,桌上的大茶杯始終是滿的,手中的煙從未斷過。 特別提示:為了向讀者提供更多的資訊附加值,讓讀者進一步了解“特別報道”的采編過程,“特別報道”將一些不便在報紙上“報道”的人和事呈現出來,在本報網站上開辟了《新聞背后的人和事》欄目。敬請登錄www.cb.com.cn,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并提出寶貴意見。 中國經營報記者:張曙光、趙曉、張樹義、邢厚媛、葉文添
相關專題: 事件進展: ·2007-08-31:國家商標局因不準娃哈哈商標轉讓成被告 ·2007-08-02:身陷娃哈哈糾紛核心 范易謀仍晉升達能聯席COO ·2007-07-21:娃哈哈稱斯德哥爾摩仲裁無效 ·2007-07-20:達能與娃哈哈互告違反同業禁止 ·2007-07-19:達能發表聲明要求娃哈哈董事會起訴宗慶后 ·2007-07-18:娃哈哈:宗馥莉已申請取消美國國籍 ·2007-07-17:宗慶后:我沒偽造簽名 杭州民企聲援娃哈哈 ·2007-07-14:達能律師團欲與宗慶后決戰到底 ·2007-07-13:達能稱宗慶后偽造簽名 股東不知自己持股 ·2007-07-11:商務部否認介入爭端 達能今日召開發布會 ·2007-07-10:娃哈哈起訴達能董事秦鵬 沈陽中院已受理 ·2007-07-08:對話:宗慶后的中國式離婚 將抗爭進行到底 ·2007-07-06:達能娃哈哈決裂在即 商務部介入調解 ·2007-07-03:宗慶后公布關鍵事實 將訴合資公司外籍董事 ·2007-07-02:達能遭遇第三方訴訟 光明乳業發出律師函 ·2007-06-27:娃哈哈將反訴達能 索賠20億歐元 ·2007-06-26:娃哈哈聲明細數與達能合作11年的歷程與細節 ·2007-06-25:娃哈哈宣布將反訴達能 雙方再發針對性聲明 ·2007-06-21:娃哈哈達能新開董事會不歡而散 未有實質性結果 ·2007-06-19:樂百氏員工聲援宗慶后和娃哈哈集團全體員工 ·2007-06-18:娃哈哈:與達能簽訂的商標轉讓合同無效 ·2007-06-14:宗慶后提和談兩條件 達能須取消合同道歉 ·2007-06-13:娃哈哈將召開董事會 法政府高度關注達能糾紛 ·2007-06-07:宗慶后致法國達能董事長里布公開信 達能稱宗慶后歪曲事實 ·2007-06-07:宗慶后辭去娃哈哈合資企業董事長 范易謀接任 ·2007-06-04:達能在美國對宗慶后之女旗下公司提起訴訟 ·2007-05-31:達能對娃哈哈正式提起8項國際仲裁申請 宗慶后應訴 ·2007-05-28:達能致信宗慶后稱合資企業銷售業績令人擔憂 ·2007-05-09:達能正式啟動程序對付娃哈哈非合資企業 ·2007-04-13:達能稱由司法機構作判斷 娃哈哈暫停口水戰 ·2007-04-13:娃哈哈與達能糾紛事實真相 各地政府聲援 ·2007-04-11:達能給宗慶后30天期限 起訴非合資企業 ·2007-04-10:娃哈哈職工代表聲明 經銷商 銷售將士聲明 ·2007-04-09:達能聲明稱大股東利益受到損害 ·2007-04-08:宗慶后做客新浪披露達能強購事件內幕(實錄) ·2007-04-06:達能稱收購行為合法 宗慶后設立雙賬戶欲踢掉達能 ·2006-04-05:宗慶后杭州閉門交鋒達能 欲重獲控制權 ·2006-04-03:娃哈哈遭遇達能強行并購 宗慶后稱陷入圈套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