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小額紅包恰恰顯示了廣東人的大度

信息時報:小額紅包恰恰顯示了廣東人的大度
2018年02月14日 01:16 信息時報

  小額紅包恰恰顯示了廣東人的大度

  珠江瞭望

  《信息時報》載,近日,“挖財記賬理財”APP根據其記賬數據,發布了一份“全國壓歲錢行情地圖”,其中福建、浙江、北京成為壓歲錢支出水平最高的地區。“地圖”顯示,福建孩子收到的單個壓歲紅包平均高達3500元,在該省莆田地區,壓歲錢水平竟高達12000元。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廣東省——壓歲錢平均水平僅為50元,在“地圖”中排在末位。

  上述數據的準確性,有待證實。不過,“地圖”反映出的廣東人壓數紅包最小這一情況,則基本可信。事實上,關于廣東人紅包數額小的話題,近年來不時被媒體與社交網絡提及。就在上個月,有浙江網友發文,稱其赴同事婚宴僅給了100元紅包,事后發現菜品極為豪華,便內心忐忑。該文經網站推送后引發廣泛討論,在眾多嘲諷性跟帖中,一位廣東網友的留言獲得了熱捧,該網友稱,廣東的婚宴紅包大抵就是一兩百,佛山部分地方甚至有不收禮金的習俗。帖子下面,許多來自廣東的網友證實了這一點。

  廣東是經濟第一大省,GDP連續29年穩居全國之首。這樣一個富裕省份,為何在紅包數額上顯得那么“小氣”?不得不說,這也是嶺南文化值得稱道之處。過年紅包,廣東人稱之為“利是”,主要是已婚者發給未婚者,或上司發給下屬的。又稱“利事”、“利市”。這個稱謂,《易經》中有記載,據說《易雜注》中有“營商利市,營達利事”的說法。這表明,紅包只是圖個吉利,不在數額多寡。低調務實的廣東人始終信守這一理念,至今,在筆者居住的廣州,過年仍有5元利是,10元、20元利是則為普遍現象,上述新聞中提到的平均50元利是,已屬大額紅包了。我估計大概是許多新廣東人推高了平均數。

  可見,“禮輕仁義重”這一老話的含義,在廣東沒有變化。同時,廣東人還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因為紅包有往來,無論過年還是辦喜事,我給你發大紅包,他日你就會給我更大的,這容易形成攀比。與廣東人攀比,多少是需要勇氣的。廣東人不攀比,堅持紅包是“好彩頭”之本義。在婚嫁方面,廣東人所收紅包數額小,是因為他們堅持認為婚宴靠自己辦,而不是靠親友的份子錢。所以,有些辦婚宴的廣東人見客人紅包“超額”,會以紅包形式返還部分給客人。可見,小額紅包恰恰顯示了廣東人的大度。

  廣東人的大度不只是表現在紅包上。在應酬、穿著、吃喝等方面,也非常務實。比如,餐桌上不勸酒,抽煙喝酒不講究品牌,大老板抽十塊錢香煙是常見現象……與小額紅包一樣,這些都是文化基因使然。

  所以,在廣東生活慣了的外省人(包括我),對老家的過年習俗已難以適應。越來越厚的壓歲紅包、婚宴紅包,令不少在外的游子成了“恐歸族”。每到年關,各央媒刊文呼吁給鄉村人情債減負,幾乎成了例牌。在此背景下,廣東人的小額紅包的確是一股清流。

  ◎椿樺 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馬龍 SF061

紅包 小額 廣東人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