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真實現狀:入行3年月薪5千!春節后面臨失業!

投行真實現狀:入行3年月薪5千!春節后面臨失業!
2018年02月19日 02:47 21世紀經濟報道

  一家大型券商華中地區某營業部投行人士張華(化名)近期正考慮離職。

  “2017年主做縣級城投債,精力都在這上面,但是行情不好,項目一直沒出來。最近老板跟我談降薪,稅后基本工資僅5000左右,但是我想都到了這個地步,還不如不做。”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張華于2015年下半年加入一家全國性券商,彼時新三板正值風口,他乘機做了幾單新三板業務,收入還算不錯。不過此后因眾所周知的原因,新三板風口降溫,從業人員轉型迫在眉睫。

  2016年下半年,已持續數年的“債牛”正值火熱,彼時公司領導看中了城投債市場,隨即張華所在的部門開始轉向縣級城投債,而2017全年下來跟進的5個項目,顆粒無收。

  對張華來說,2017年是異常艱難的一年,在結束這一年時,他說道:“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愿報之以歌。”目前他已開始海投簡歷,此后或將背井離鄉,成為北漂或滬漂。應該說,張華既是個案,也不是個案。正是這樣無數的個體命運為規范地方政府融資、金融去杠桿的大時代做下注腳。

  2013年底,股轉系統面向全國接收企業掛牌申請。數據顯示,2013年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156家,至2014年猛增1232家,此后勢頭持續向好,2016全年新增家數達到5091家的峰值。

  踏著新三板的風口,2015年9月張華進入一家全國性券商華中地區某營業部。“當時三板市場行情比較好,很多企業主動想三板掛牌,做成了三單業務,每單業務提成稅后5萬左右,收入還可以。”張華說。

  好景不長,2016年中新三板逐步降溫,若以掛牌公司數來看,新增企業在2016年8月單月達到983家后,開始步入疲態。細究其背后原因:一是市場流動性差,融資效應難以顯現;二是企業質量良莠不齊,掘金效應和品牌效應下降;三是部分地區出現企業掛牌后未能融資,反而出現稅務、輔導、審計等成本增加,掛牌前企業通過稅務籌劃可以避稅。

  隨著市場趨于冷淡,很多券商發現新三板業務性價比較低,部分券商甚至因三板業務導致扣分降級,影響其它業務。此背景下,張華所在的券商也在謀求轉型方向,不再對新三板投入大量精力。

  2016年下半年,分公司領導調整經營方向,地方城投融資成了張華所在團隊新的重點領域。據張華說,當時領導主要考慮在短期內形成規模性業務收入,按照縣級債10億規模、千八承銷費用計算,一單縣級債形成約800萬收入,且項目周期較短。

  事后來看,這被證明是一個并不英明的決定,這影響了張華的整個2017年。“不符合市場情況,低估了縣級債發行難度及業務過程中對地方關系的依賴,導致長期沒能形成有效業績。”張華回憶時稱。

  若摒棄事后諸葛的觀察角度,放在2016年下半年的背景來看,公司領導“推進地方城投融資”的決定似乎也并無不妥,甚至是當時很多機構的現實選擇。

  中誠信發布的《債務規模剛性壓力下的結構轉換與風險釋放》系列報告顯示,2016年縣級平臺發債數量和規模增長率均超100%。多方面原因促使縣級城投規模在2016年迎來大擴張。首先2016年債市利率達到了難得的低點,中債城投債到期收益率(AA)3年期收益率一度低至3.1%;其次雖有規范政府融資的文件下發,但平臺融資空間仍在,尤其是縣級平臺。

  早在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下稱“43號文”)稱,剝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功能。文件出臺后融資平臺短暫觀望,不足一年,借力穩增長加杠桿成為平臺與金融機構之間心照不宣的事實。彼時的新特點是平臺下沉,很多金融機構開始做縣級業務。

  若一切沿著這個道路發展下去,張華或許不會2017年顆粒無收。但規范地方政府債務在2017年迎來加碼,同時貨幣政策中性趨緊態勢愈發明顯。對于2016年底才開始拓展縣級城投債的張華來說,顯然踏錯了節奏。

  2017年1月初,財政部分別致函五省市地方政府、兩個部委,要求依法問責部分縣市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的行為,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處理。張華所在的省份便有平臺負責人為違法違規舉債擔保被撤職。此后,財政部還先后下發50號文、87號文,規范政府融資。

  嚴監管下,縣級平臺業務因其“擦邊球”特質受影響更大。“縣級平臺因資產、收入、利潤很難達到債券發行要求,存在大量虛構資產、收入、利潤的情形,導致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感覺風險過大,不配合推進。”張華說,“除非是主管領導關系很到位,從上往下強力推。”

  他說,很多縣級城投公司發債都需要進行包裝,涉及到業務擦邊。資產包裝一般有兩大途徑,一是出虛假注資文件,即土地不招拍掛,政府出文表明屬于城投公司,評估后直接入賬;二是空轉土地出讓金,即政府先出資給到城投,城投拿去拍縣國土局掛牌出讓的土地,土地出讓金進地方非稅賬戶,之后錢再還給城投公司,城投公司再拿去拍地。

  過程中幾乎不可避免涉及“擦邊球”,以空轉土地出讓金包裝資產為例,涉及兩點擦邊:一是國土局掛出的土地可能沒有達到出讓條件,二是土地出讓金本應走專門的土地出讓賬戶。此外對于營收、利潤也有相應包裝手法。“涉及擦邊球時,我們更多會思考自我保護,不過市場都是這么做,不這樣做不出業績。”張華稱。

  “這些特點決定了業務成敗取決于領導力推程度。但對很多項目來說,關系沒那么到位,并且小規模項目難以取得領導支持。”張華稱。他全年跟進3個縣級債,對接承攬2個縣級債,跟進的3單債均未能成功發行,且因市場利率持續上行,目前來看后續發行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低。顯示,中債城投債到期收益率(AA)3年收益率已從2016年8月份的3.1%上行至目前近6%。

  由于投行業務收入多來源于業績提成,張華2017年收入下降嚴重,同時因工作需長期駐扎在項目現場,無法顧及家庭,他覺得投入產出比較差。

  “2017年最心寒的是為了維護客戶,推進項目進展,家里寶寶出生后未能休陪產假陪家人,且孩子出生后黃疸過高需要住院,但領導不批假,當時就有了離職計劃。”他說。

  其實張華并非個案,至年底考核,他所在的分公司團隊大部分員工因考核無法達標面臨淘汰風險。當地同行也面臨收入減少的壓力。

  數據顯示,2017年城投債發行總量達1.75萬億元,同比銳減30%。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平臺選擇提前兌付,2017年提前兌付3267億元,同比多增76%。

  在回望2年多的券商投行從業生涯時,張華將自己的挫折經歷歸之于市場大環境。“進入券商是因為2015年各券商大規模擴張新三板承做團隊,之后新三板持續走冷,部分客戶放棄輔導;2016年下半年新的分公司領導到任,調整經營策略,市場定位失敗,導致分支機構經營業績持續下滑,且作為分支機構的承做權限不斷收縮,導致步步踏錯。”張華稱。

  對他自己而言,則是沒能認清分支機構投行人員的尷尬地位,收入產出較好的大投行項目因監管原因分支機構人員無法獨立承做,收入被分割。另外,由于接觸項目多而雜無法形成核心能力,且隨時有被迫調崗或離職的風險,不利于成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被動打破,破繭重生吧!走出去看發現自己收入和業務均能有不錯突破,被券商分支機構耽誤了。”在回顧自己2017時,他如是總結。

責任編輯:孟敏江

投行 券商 融資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