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林毅夫,你錯了

馬光遠:林毅夫,你錯了
2019年12月30日 08:33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見證逐夢時代的前行腳步。誰能代表2019年度商業最強驅動力?2020年1月9日,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將于北京751D·PARK盛大召開,敬請期待。【我要參會

  · 本文來源:亞當斯密經濟學(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真正危險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凱恩斯

  作 者 | 劉勝軍

  01

  筆者在《任澤平新周期是第一笑話,誰是第二?》一文點出林毅夫流傳甚廣的幾大謬誤觀點:

  1. 中國從 2008 年以后應該有 20 年 8% 增長的潛力。

  2. 中國經濟有可能而且有條件“風景這邊獨好”。

  3.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外部性的、周期性的,而不是內部的體制性、機制性的。

  4. 不少經濟學家主張,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應該向消費拉動轉型。我覺得提出這個看法的人,不是不懂經濟,就是故意誤導中國。如果說必須放棄投資拉動,必須改為消費拉動,這是想要中國未來幾年爆發金融危機的論調。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間是檢驗預測的最好裁判。林的以上觀點都被現實無情“證偽”。

  02

  英雄所見略同。

  12 月 9 日,經濟學家馬光遠撰文批評林毅夫的觀點:

  ?  過度樂觀

  ? 從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職位離任回國的林毅夫先生是少有的對中國經濟未來 20 年依舊保持快速增長保持樂觀的人之一。

  ?  從后發優勢到后發劣勢

  ? 從林毅夫的學術邏輯看,林毅夫一直強調要素稟賦結構是一國產業結構發展的基礎,并以此為基點強調中國的后發優勢。相信當年他和楊小凱的那場論戰,讓很多人記住了“后發優勢”這個詞。

  ? 林毅夫先生所講的后發優勢,主要指“技術創新”層面,而不是制度層面。林毅夫先生認為,要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潛力做出判斷,最重要的是分析其技術變遷的可能性。持續的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和制度變遷,是現代社會經濟長期增長的驅動力。

  ? 應該肯定,在中國經濟學界,林毅夫先生的學術功底應屬一流,但其長期以來只強調“技術創新”而不強調“制度創新”的觀點也一直為人所詬病。

  ? 2012 年以來中國經濟的所處的困境是結構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是長期以來關鍵領域改革滯后和轉型停滯的必然結果。

  ?  投資刺激只會讓問題更糟

  ? 奇怪的是,在達沃斯論壇上,一直認為中國經濟“投資過度”的林毅夫先生,卻一反常態開出了出臺新一輪刺激政策、大搞基建的藥方,這是令人吃驚的。林毅夫舉例說:“此前一些人不太理解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比如 1998 年實施了基礎設施投資,到 2002 年,高速公路長度翻了五倍,當時一些人質疑這些高速公路是資源浪費,但如今很多高速公路已經擁擠了。”而這個其贊賞的例子,又恰恰是其以前的著作中一直詬病的。

  ?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目前之所以陷入增速不可遏制下滑的困境,恰恰是由于多年以來過度依賴出口和政府投資,再加上制度建設的滯后以及關鍵領域改革的停滯不前,技術進步緩慢,產業低端,一些產業只有產能的擴張而沒有技術的進步,導致很多行業的產能過剩,收入分配改革的僵局又導致消費不斷萎縮,這是最近 10 年,學界一直反思的共識,并將改變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作為中國經濟未來努力的方向。

  ? 坦率而言,“四萬億”的刺激計劃的確遏制了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但因執行的偏差和資源分配的問題,“四萬億”的政府投資計劃使得一些產能本來已經過剩的行業更加過剩,而一味的強調“保八”又對結構調整和轉型形成了明顯的擠出效應,2009 年和 2010 年,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拉動達到了創紀錄的 70% 以上,經濟發展結構更加扭曲,政府過度的舉債使得地方債務沉重。

  ? 由于資源并沒有更多的轉向真正困難的中小企業,沒有轉向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因而在經歷三年的增長之后,2012 年,中國經濟由于產能過剩等問題,導致再次出現嚴重的困難。“四萬億”遏制了經濟增速的下滑,但 2012 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很多問題,又和“四萬億”政策本身不無關系。

  ? 2008 年金融未來以來的事實證明:中國經濟如果不堅持轉變發展模式,不堅持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不堅持改革開放,不堅持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的發揮,僅僅依靠政府短期投資,除了可以獲得短期的“漂亮數據”之外,不僅無助于中國夯實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反而會一再貽誤中國經濟轉型的時機。

  ? 基于此,包括筆者在內的人一直呼吁放棄“瘸腿”的增長,下決心放棄對政府投資拉動和出口增長的依賴,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

  ?  簡單類比之下的誤導

  ? 林毅夫總是說,中國當前的發展階段和 1951 年的日本、1967 年的新加坡、1975 年的臺灣以及 1977 年的韓國較為類似,他據此判斷中國未來能繼續以 8% 的速度再持續增長 20 年。這只是一種時間方面的簡單類比,但林毅夫先生列舉的每一個實現快速增長的經濟體,究竟做了什么,通過什么戰略實現了經濟的騰飛,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 眾所周知,日本從 1955 年以來,經濟開始走上騰飛之路,但日本經濟的騰飛恰恰是一直在放棄對出口導向的依賴,通過政府強有力推動的產業政策和收入倍增計劃,實現經濟的成功轉型,而不是一味靠投資和出口趕上了美國。而 80 年代以來,日本創新步伐開始放慢,過度依賴房地產拉動經濟,傷害了日本經濟發展之魂,因而經歷了慘痛的“失去的二十年”。

  ? 比速度更重要的是,中國能否改變目前經濟規模全球第二,但卻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的尷尬。擺脫這樣的尷尬,不靠產業升級,不靠改革開放,不靠制度創新,而僅僅靠投資拉動,不要說走不出“增長魔咒”,恐怕會使中國陷入長期的難以走出的“陷阱”。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思陽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06 京滬高鐵 601816 --
  • 01-03 泰林生物 300813 18.35
  • 01-02 萬德斯 688178 25.2
  • 01-02 和遠氣體 002971 10.82
  • 01-02 奧普家居 603551 15.21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