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重恩談GDP考核 應加重居民收入及消費等指標占比

白重恩談GDP考核 應加重居民收入及消費等指標占比
2018年02月27日 01:33 每日經濟新聞

  重新審視GDP考核 應加重居民收入及消費等指標占比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7年,我國GDP增速收獲6.9%的好成績,為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質量發展應如何推進?如何實現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平穩轉型?

  2018年2月25日,匯聚中國頂尖經濟學家、知名學者以及商界翹楚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8年年會”在北京舉行。在此次年會上,數十位重量級專家齊聚一堂,暢談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時代的新節奏、新策略。

  考核指標更多關注居民消費

  經濟轉型,指標先行。要判斷是否開始向高質量發展目標轉型、以及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的實現程度,離不開相關的指標體系建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此次峰會現場注意到,不少與會專家都強調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建設對于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會上表示:“我們現在也在探索建立‘高質量’的衡量指標,我覺得不能簡單以成熟經濟體的標準結構作為我們的參照依據,還要充分考慮中國的大國特征,而且我們正處在結構的快速變動期,要充分考慮中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點。”

  關于高質量發展時代應構建怎樣的指標考核體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白重恩在會上作了更為詳盡的闡述。他認為,傳統指標考核體系較為看重以GDP為代表的經濟增長數據,對于居民的相關指標特別是消費相關指標關注不夠,這導致長期以來消費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沒有受到重視。此外,傳統的考核體系比較看重自上而下的激勵,對于來自于本地的激勵則關注不多。

  白重恩認為,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含義就是居民從經濟增長中有更強的獲得感。對此,他就考核指標調整提出針對性建議,希望地方政府能對消費更加重視,“我們的指標中能否更強調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他表示,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比較低的話,居民的消費熱情自然也就很難提高。

  此外,白重恩還認為,在自上而下的激勵中,可以考慮將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考核改為對地區收入總值的考核。他舉例說明道,傳統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考核對于遷居外地居民為經濟所做的貢獻關注不夠,但是如果將地區收入總值作為一個重要指標加以考慮的話,這些外出居民的收入也能算作本地的貢獻,地方可能就有更強的動力來開發人力資源,讓人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更有效率的配置。

  設立高水平教育和研發特區

  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除了經濟領域的高質量發展之外,還離不開其他方面的支撐作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議現場注意到,不少與會專家都強調智力建設和人才建設對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

  “最近這些年,我們有一句話是大樓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發言中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高水平研究和教育供給不足的現象,他認為,在新一輪深化改革中,要選擇新領域進行突破。

  因此,他建議,未來應建設若干個高水平教育和研發特區,建設一些高水平的大學或者研究機構,在招生、人員聘用、項目立項管理,包括知識產權等方面實行一些特殊的體制和政策。

  “目標就是把全中國、全世界最優秀的人都吸引來,創造一個最有利于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特區,當然還是要適合中國國情。”劉世錦表示。

  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高質量發展必須重視人力資本投資。具體到我國,人力資本投資要從早期做起,“(這是因為)國內外關于腦科學、兒童心理學研究已經有了堅實基礎。”

  盧邁進一步指出,目前要高度關注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問題,特別是他們的營養和教育問題。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進一步加大投入,保證貧困地區兒童的肉類攝入,應將相關補助進一步上漲。此外,還要實現學前教育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山區的普及化,要創辦如“山區幼兒園”等符合中國國情的學前教育設施,同時,還要讓全社會更多關注農村貧困兒童。

責任編輯:關海豐

GDP 居民收入 白重恩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