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1月8日電(記者馬悅然)“目前中國經濟正在進入財政及貨幣政策回歸常態的拐點,我們判斷,2022年總體宏觀政策將比 2021年寬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經過低迷的2021年后將有望抬頭,特別是綠色經濟和高端制造相關的基礎投資驅動下,疊加出口和消費雙引擎的帶動,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適速增長。” 侯守法說。
8日,國融證券董事長侯守法在參加由國融證券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26屆(2022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接受記者采訪時,作出上述表述。
他表示,2022年將是中國經濟穩增長疊加長期高質量發展之年,經濟發展雖然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對于逆周期宏觀調控的把握和操作上中央政府已經更為成熟。
在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資本市場正承擔著更為重要的歷史使命。全面注冊制改革下中國資本市場,一場具備充足增量精神的時代變局正在發生,市場新生態正在逐步浮現。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在北交所、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成功,以及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實現合并后,全市場實現注冊制已勢在必行。無論從政策支持以及目前的市場運行情況來看,資本市場行業屬性將逐漸“科技化”,科技與創新將成為IPO主流行業。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將加大對資本規范引導力度,防止資本野蠻生長,給資本設置“紅綠燈”。
“伴隨資本市場系列改革逐步落地,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關注度日漸提升。但整體而言,中國資本市場與海外相對成熟的資本市場相比,最大的區別便是”牛短熊長“。”侯守法認為,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在于兩大因素,一是國內市場散戶占比較大,二是眾多長期投資價值相對較低的公司充斥市場。
對于這兩大原因,侯守法認為,伴隨著全面注冊制改革,“散戶化”這一特征正在逐漸被扭轉。一方面,近兩年公募基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數量開始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非專業個人投資者獲取收益的難度加大,大量散戶正在被市場“倒逼”通過投資基金的方式參與資本市場。這必將推動著資本市場走向更為理性的價值投資新階段。另外,伴隨退市新規落地,更多不具備長期成長能力與投資價值的企業將被退市。資本市場在資產端將會實現更好的“新陳代謝”,留下更多具備投資價值的高增長型企業。從而實現出清資本市場目前投資端“炒小、炒差、炒新、炒殼”等短期投機行為特征。
此次第26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主題為“中國資本市場:新理念新生態新格局”。侯守法表示,此次論壇內容恰逢其時,面向“雙循環”新發展戰略,中國資本市場一系列重大改革發展舉措相繼落地,與之相適應的新理念、新生態、新格局正趨于成型,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資本市場將迎來增量價值重塑。
對于企業家而言,注冊制下的資本市場在IPO大門打開后,人才的資本化、價值化才是重中之重。高質量發展的資本市場能夠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真正有投資價值的企業積累形成長期資本價值,進而為企業吸引和留住真正優秀的人才提供長期的股權價值。
對于資本市場本身而言,注冊制下的資本市場除了資金端更為機構化以外,一二級市場的價值打通,也會倒逼機構投資者形成更為長期的價值投資邏輯。同時對機構投資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產業研究的有多深、產業內資源有多廣,能為投資資產帶來哪些增量價值賦能等。
侯守法還指出,對于中介機構而言,在資本市場注冊制時代下的商業機會大增,但對其商業模式將產生顛覆式的影響,券商投行的項目定價以及承銷能力將逐步成為其核心競爭力。這需要券商投行有強大的行業研究團隊及機構投資者資源做支持。而這背后的本質,是需要投行等中介機構回歸到為企業長期價值成長服務的初心。
(文章來源:新華財經)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