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梁建章
從2010年至今,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逐年下降,從2010年的10.6%到2020年的2.3%。受新冠疫情等內外部復雜情況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強。2021年,房地產投資、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等固定資產投資,幾乎無一例外都在下行。
對近期經濟消費和投資低迷的情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多項穩經濟政策,明確指出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正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我們認為,為解決當前新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既要穩經濟也要穩人口,除了傳統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提振需求和鼓勵消費外,還可以通過鼓勵生育、增加人口,來有效提振社會信心。
當前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短期需求被抑制、長期增長速度趨緩。大力鼓勵生育,短期看有利于刺激消費和投資信心,長期看,人口的增加能夠提升中國的創新力和競爭力。而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經濟環境的持續向好,反過來也有利于整體生育率的提升,為人口增長提供更好的環境,形成良性循環。
消費需求受到抑制,傳統貨幣政策對刺激投資收效有限
當前經濟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短期需求被抑制。
我們知道,總需求一般由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支出和凈出口組成。其中,消費的貢獻比例最大。2011-2019年,我國的消費率平均為53.4%,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但近期數據顯示,我國基本的消費增長動能減弱,呈現明顯的疲軟態勢。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從需求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由年初的兩位數增長回落到個位數。
以居民基本的“衣食住行”為例。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在吃穿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增量需求;住房方面,房地產市場的狀態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有需求的地方沒供給,有供給的地方沒需求,“高房價地區限地限購、低房價地區留不住人”,除非供地政策做出巨大的調整——大幅度增加大城市住宅供地,否則短期房地產行業不會有很大的起色;交通和旅游行業,是潛力較大的朝陽產業,但由于疫情控制一刀切等因素,人口的流動性降低,旅游消費也被明顯抑制。
除了“衣食住行”等一般消費,教育產業也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但教育減負的政策抑制了民間對教育投資的需求。我們認為,人力資源的投入非常重要,但關鍵不是增加對每個小孩的教育投入,而是增加孩子的數量,因為大部分天才不是靠教育出來的,而是被發現的。更大的人口池子,才會冒出來更多的天才。
除了消費,投資對于供給側改革、提振宏觀經濟的作用也很大。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12月以來,央行陸續“降息”“降準”,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然而,這些調控政策雖然可以給金融和信貸環境帶來一定的放松,能夠幫助房地產企業等一些面臨嚴重現金流壓力的行業重獲生機,防止其資金鏈斷裂,但是對于多數行業來說,這些傳統的貨幣政策,在行業不景氣的前提下,對遏制經濟增速下滑的收效甚微。因為企業如果對行業需求缺乏信心,投資意愿并不會因為貸款利率的降低而顯著提升。
基建投資空間飽和,新基建不確定性和風險較大
投資尤其是基建投資也是拉動需求的重要途徑。過去政府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大和加速基礎建設。但是,我國在基建方面的很多領域已經飽和,截至2020年底,中國的高鐵運行總里程已經達到了3.79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16.1萬公里,均位列世界第一。很多地方尤其是人口流失地區,基建的空間有限,未來建設的增量不多。
目前較為熱點的“新基建”,也有很大不確定性,傳統的基礎建設如橋梁、公路建設,有固定的地點和空間限制,并且需求明確、技術不會過時。而當前一些投資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屬于高科技產業,雖然有很大增長潛力,但同時也有很大的技術不確定性,并不一定適合由政府推動,更適合按照技術發展的規律和節奏由企業推動。如果因為要刺激經濟,由政府加速推動,很可能造成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和過時。
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長期經濟增長趨緩
說完短期需求,我們再來看看長期的情況。長期來看,國家的經濟增長受限于生產能力,生產能力一般認為由三個部分組成:資本、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關于勞動力,從2012年以來,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這是經濟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回顧1950年以來的出生人口(圖2),可以看到1963年出生的人(約2900萬),2022年將是60歲退休年齡;而2001年出生的人口,2022年將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人數基本只有退休人數的一半。而根據育媧《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1版》的預測,未來中國的老年撫養比也在不斷上升(圖11),年輕勞動人口比例降低,這會導致宏觀經濟的長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
根據育媧人口《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1版》,在中預測情形下,中國出生人口將在兩年內跌破1000萬,到2050年降至773萬,2100年僅306萬。中國現在的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到本世紀中葉只有印度的1/3,到2100年可能不到印度的1/4。
按此預測,中國出生人口將在2083年被美國反超,到2100年只有美國的2/3。現在中國總人口還是美國的4倍多,可出生人口卻將在兩代人后被美國反超,可見人口衰竭之快。
在中預測情形下,中國人口將在2~3年內進入負增長,到2050年減少到12.64億,2100年將降到6.85億,占世界比例將從現在的18%降至6.5%,而新出生人口只有世界新出生人口的2.56%。屆時,中國就很難再說是一個人口大國了(見圖4)。
鼓勵生育對刺激宏觀經濟的必要性
根據前文分析,宏觀經濟的下行,短期主要是消費、投資等需求被抑制,長期是整體生產能力速度的放緩,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對此有重要影響。因此,對于經濟需求的提振,我們認為進一步加大鼓勵生育力度、提高人口數量,是非常有必要、有效且重要的手段。
鼓勵生育有用。之前我們做了一個生育率和家庭補貼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國家每多拿出1%的GDP用于鼓勵生育,生育率就會提升0.1,當然這只是相關性,只能支持而不是證明鼓勵生育有效,但也并沒有數據支持鼓勵生育無效果。
一些北歐和西歐國家出臺了慷慨的鼓勵生育政策,同時獲得了比較高的生育率。例如,法國和瑞典都拿出3~4%的GDP鼓勵生育,他們的生育率也在1.8到1.9,接近更替水平。相比之下,南歐國家鼓勵生育的力度普遍只有GDP的1~2%,生育率則普遍低于1.5。近幾年,德國加大了原來偏低的鼓勵生育的力度,生育率也有所提升。
鼓勵生育有錢。中國城市化和制造業的蓬勃發展,部分就得益于非常高的投資率。未來中國的基建和工廠的建設需求趨于飽和,所以完全有能力從超額的用于固定資產的投資,拿出一部分來鼓勵生育。長期來看,對孩子補貼的本質,是對于本國人力資源的未來進行投資。相對于當下普遍“產能過剩”的中國經濟來說,投資人力資源恰恰是回報最高的選擇。
短期來看,鼓勵生育對刺激消費有直接的影響。我們認為,刺激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加大鼓勵生育的力度,提供更多的現金和福利,給到現有和潛在的二孩和多孩家庭,因為這些家庭是缺錢的,他們在各方面的成本支出都很多。如果把錢支付給了家庭,短期來看,可以刺激、增加各種消費需求。如果能夠提供更好的貸款政策,給到這些多孩家庭買房的話,更可以刺激房地產。
從回報上來講,鼓勵生育的錢從財政轉移支付給了家庭,并沒有浪費社會資源。如果鼓勵生育有效果,也就是說家庭因此多生了個孩子,那么只要這個孩子長大以后對社會的貢獻大于鼓勵生育的錢,就是有正回報的,也就是額外創造了更多的財富。
長遠來說,人口是長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為什么人口對于創新如此重要?首先體現在規模效應上。人口規模是創新的一大優勢,一個人口規模大的國家中的企業擁有更多的優勢。雖然當今的運輸成本和貿易壁壘很低,一個小國的公司可以將標準化的制造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但是對服務業來說,龐大的國內市場仍然具有決定性的優勢。創新者需要與當地的文化、語言、商業和法律進行深層次的互動,只有先在國內市場對創新進行了測試,才能把產品或者服務出口到其他國家。
這種規模優勢在互聯網行業更是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些互聯網或者人工智能公司,需要企業和客戶共同打磨新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流程。人口的增加,使得企業擁有更多的本土客戶群和數據,客戶的交互可以提供大量的案例和數據,更多的客戶參與創造,相比較一個人口小國,這樣的規模效應更容易快速地實現商業化。
人口規模對于創新的影響還體現在老齡化效應上,也就是人口的年齡結構問題。從個體角度來說,人的大多數認知能力在30~40歲的時候達到峰值,60歲以后會迅速下降;從企業層面來看,創新性的企業家才能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作用。相對于老年人,創新和創業都是一個長期、高風險的投資,只有年輕人更加愿意承擔這樣的風險,也有更長的時間去享受成功的果實,而且年輕人在學習技能和適應新環境方面表現更好。
通過我們對日本、美國等不同國家企業、創業者的分析,可以看出來,如果一個國家正在迅速老齡化,那么潛在的年輕發明家和企業家就會變少,也會產生一種阻擋效應,即年輕人的發展被一個人數更多的老年人群體所阻擋,導致他們很難進行創業。
日本上世紀90年代后,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年輕人口萎縮,影響了整個經濟的活力和創新力。而中國過去的30年,經濟活力和創新力非常旺盛得益于六零后、七零后和八零后龐大的年輕人口規模。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已經在世界上有能力和美國叫板,正是因為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規模和人才規模尤其是年輕人才規模。
但是由于90年代以后出生率開始迅速下降,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將面臨老齡化和少子化的挑戰。從與美國的比較來看,中國現在有4倍于美國的人口,但是未來的年輕人隨著我們生育率下降會逐步減少,如前所說,我們工作年齡人口比例已經在下降,如果把教育素質這部分因素考慮進去,只看受過高等教育的25~44歲的年輕人口,中國最近幾年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美國,所以今后幾年中國的創新力會越來越強,但是根據我們的預測,如果不提高和加大鼓勵生育的力度,一代人以后這個數字就開始下降,中國的人口優勢也會在差不多一代人的時間內到達一個頂峰,然后這個優勢會逐步被削弱。得益于可以吸引大量高素質的移民,美國可以利用的人才規模將逐步超過中國,除非中國能夠大幅提升現在遠低于美國的生育率。
鼓勵生育的具體措施和重要性
關于鼓勵生育,我們在之前的人口預測報告和文章中,提出了幾項具體的建議:
1)現金和稅收補貼:對于二孩家庭的每個孩子,給予每月1000元的現金補貼。給予多孩家庭的每個孩子,每月2000元的現金補貼,直至孩子到20歲。對于二孩家庭,實行所得稅和社保減半,三孩家庭所得稅和社保全免除(對于特別富裕的家庭,可以設定一個封頂補貼的上限)。
總的來說,現金和減稅部分要2~3萬億元,可能相當于GDP的2~3%。其實分攤到中國兩億多個孩子,每月也不過1000多元,比養育小孩的實際直接財務成本還要低很多。這部分補貼可以減輕家庭養育小孩負擔,刺激相關的消費。
2)購房補貼:具體方式可以通過按揭利息返還或房價打折進行補貼。比如說返還二孩家庭的房貸利息的50%,對于三孩家庭的房貸利息可全部補貼返還。可以設定一個封頂補貼的上限。
據估計,每多一個小孩,差不多額外需要20平方米建筑的空間。舉個例子,某個大城市的房價是每平米6萬,假設一個家庭的年收入20萬,那為了生這個孩子的住房成本就是夫妻6年的年收入,所以在中國的大城市,生孩子的住房成本很高。如果地方政府能夠拿出一部分賣地收入,通過貸款免息或者房價打折的方式補貼多孩家庭購房,就可以減輕生孩子的住房成本壓力。
這部分補貼的成本可能在2萬億左右,完全可以通過增加當地的土地供應來覆蓋。現在房地產行業十分低迷,正好可以通過房貸免息補貼來提振房地產行業,既穩人口又穩定房地產行業和相關行業,一舉兩得。
3)增建托兒所:把0~3歲的入托率從4%提高到50%左右。發達國家尤其是法國和一些北歐國家,由政府提供普惠性的托幼兒所,幫助職業女性產后盡可能地回歸工作。但在中國,托兒服務嚴重缺乏。原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0~3歲嬰幼兒在我國各類托幼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我們建議把0~3歲嬰幼兒的入托率提高到50%左右。要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有必要直接或者牽頭興建至少10萬個幼托中心。按照0~3歲有4000萬兒童計算,每個兒童補貼20000元的營運費用,結合50%的入托率目標,每年大概需要4000億左右的財政補貼。增建這么多托兒所,可以提振投資和就業。
為了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育媧人口”近期提出,可以由中央政府設立“鼓勵生育基金”,從根本上解決地方政府沒錢、企業和個人負擔過重的問題,支持生育家庭現金補貼、個稅減免、購房租房補貼、建設托兒所等。
人口預測報告也指出,這些補貼的金額在GDP的4~5%左右,四、五萬億對于經濟的提振作用顯而易見。但是更為寶貴的是,這些投資比以往的基建投資更加有長期的回報。花錢刺激經濟是否健康最關鍵是要看是否會有長期好的回報,如果投資擴充一些過剩的產能或者一些無用的基建項目,為了刺激而刺激,未來就會加劇產能過剩,金融壞賬等問題。但是鼓勵生育的投入是投資未來的孩子,不會有這些問題,因為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是未來的建設者和納稅者,雖然需要將近20年的養育,但是其回報絕對是有保證的。
結論
以上這些鼓勵生育的政策雖然需要增加不少的財政支出,但是中國經濟正面臨內需不足、消費疲軟、產能過剩的問題,正好可以通過鼓勵生育,來刺激消費和提振經濟。而且這種鼓勵生育的投入,是對未來人力資源的投入,長期有很好的回報。
生育多個小孩的家庭,雖然早年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教育資源,但以后會貢獻遠大得多的稅收,供政府用于撫養其他家庭的老人并提升社會整體的進步。
因此,對于國家和社會,生育和撫養小孩是最好的投資。鼓勵生育所增加的孩子短期有助于擴大內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于提升人力資源、人力資本、經濟社會活力,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總之,現在鼓勵生育是一舉兩得,既可以刺激經濟,又有利于提高生育率,確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本文作者介紹: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