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趙萌
近日,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均用自有資金投資旗下理財產品,也就是被業內俗稱的“產品自購”。而且,兩家機構均選擇購買自家的“含權類”理財產品。
招銀理財發布的海報顯示,公司自營資金購買,且高管、投資經理及員工購買“招銀理財價值精選系列產品”。《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海報上的理財產品編號指向招銀理財旗下的“混合類”理財產品“招智價值精選一年持有系列”,產品風險評級為PR3。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處于理財公司頭部梯隊的興銀理財在9月下旬至今也有不少產品自購動作。與招銀理財相似,興銀理財自購的混合類理財產品中,含權理財產品占比較高。
“近期,權益市場表現逐步回暖,市場情緒有所修復。理財公司自購行為屬于順勢而為,體現了其對當前市場價值的認可和對未來行情的樂觀預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自購產品主要集中于含權類理財產品的原因,專家認為,目前,部分含權類理財產品破凈,產品價值存在被低估的可能,理財公司通過自購行為彰顯對產品未來回報的信心,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從招銀理財的海報來看,“招銀理財價值精選系列產品”理財資金不低于60%投資于固定收益類資產,不低于20%投資于權益類資產、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其中,0-40%投資于股票等權益類資產,0-20%投資于股指期貨等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招銀理財價值精選系列產品”凈值低于1時,產品不收管理費。
“把管理人、高管、投資經理的利益和投資者利益做深度捆綁,疊加產品不賺錢就沒有管理費,跟基金經理自購名下管理的產品是類似的舉動。旨在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產品和管理能力的信任。”杜陽表示。
從理財市場上看,“含權類”理財產品還在增加。
今年9月份以來,權益市場向好疊加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鼓勵銀行理財和信托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優化激勵考核機制,暢通入市渠道,提升權益投資規模”的政策引導,投資者對含權產品關注度有所增加,銀行及理財機構開始加速布局該類產品。進入10月份,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迎來了不錯表現。
普益標準研究報告顯示,“固收+權益”產品的前三季度年化收益率均超過2.80%,同時,波動率維持在0.10%以下。
“理財公司的自購行為雖表明市場可能處于低點,但不代表短期內沒有波動風險。投資者應保持理性,審視理財公司產品的具體配置和風險等級,不宜盲目跟風。”杜陽表示。專家建議,對投資者而言,一是可優先選擇具備較強投研能力和穩健管理記錄的頭部理財公司,其在資產配置和風控管理上的優勢,有助于實現更可持續的收益;二是拉長投資周期,關注長期收益,結合當前市場環境,投資者宜將目光放長遠,合理規劃投資周期,避免因短期波動影響投資決策。
至于后續是否會有其他理財公司跟進自購行為,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短期內這很難引發行業跟進。”他認為,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已經具備一定的資管規模,特別是固收類產品打底,在機構管理費收入上已有一定安全墊。因此兩家公司有條件、有充分的空間在理財行業傳統的弱項權益類、混合類產品上做一些突破性的創舉。這意味著,其他更多理財公司的跟進概率不大。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