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震蕩期保本成理財目標 銀行掀起“零費率”潮

市場震蕩期保本成理財目標 銀行掀起“零費率”潮
2022年03月11日 06:48 第一財經

  市場震蕩期“保本” 成為理財的目標

  作者: 亓寧

  [ 目前在銀行業理財登記中心登記的所有存續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仍占絕對比例接近85%,混合類占比7.3%,權益類占比不足1%。在凈值化轉型過程中,隨著保本型理財逐漸清零,在公募基金盛行的“固收+”概念也在銀行理財市場大“火”,目前多數固收類和混合類理財產品都被冠以“固收+”的概念。 ]

  “昨天還在找4%以上收益的產品,今天的目標就改保本了,這年頭管好手里的錢真是越來越難了。”一位來自山東的投資者向記者吐槽。近日,不少投資者發現,除了基金虧錢,手里的R2/R3級理財也不香了,市場震蕩下,“保本”成為短期內理財的“最高目標”。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全市場(剔除近6個月無凈值數據產品)29035只理財產品中,最近一個月和最近一周分別有4203只和5333只為負回報,其中回撤幅度最大超過30%,光大理財發行的明星產品陽光紅ESG行業精選今年以來已經回撤超過14%。不過,目前“破凈”產品占比只有3.7%。但相比公募基金,公眾對銀行理財傳統的“保本”印象尚未完全打破,對“理財虧錢”的容忍度明顯更低。

  看著手機里“由紅變綠由綠變更綠”的理財收益,不少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趨于更加穩健的產品。除了理財經理力薦的“保本型”萬能險產品,銀行額度收緊的大額存單也更加緊張,近期剛剛發行的年內首批儲蓄國債再次“秒光”。不過記者在走訪咨詢中發現,隨著市場大幅走低,理財經理開始提示大家“抄底”基金,養老理財試點擴圍后長期限產品的選擇也越來越廣泛。

  “固收+”變“固收-”

  Wind數據統計發現,當前近3000只銀行理財(銀行/理財公司發行)產品中有1079只破凈。相比銀行此前存量產品,理財子公司所發產品從設立之初就按照資管新規要求“真凈值”運作,對市場波動的反應更為準確,破凈率也明顯更高。

  目前在銀行業理財登記中心登記的所有存續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類仍占絕對比例接近85%,混合類占比7.3%,權益類占比不足1%。在凈值化轉型過程中,隨著保本型理財逐漸清零,在公募基金盛行的“固收+”概念也在銀行理財市場大“火”,目前多數固收類和混合類理財產品都被冠以“固收+”的概念。

  所謂“固收+”,即產品持倉在貨幣市場工具、標準化債權等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的基礎上做“+”的部分,以傳統固定收益打底的同時,輔以可轉債、股票、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等權益資產,目的在于控制風險的同時增厚收益。從各理財子公司目前發行產品來看,多數產品固收配置比例在70%以上,權益類配置不超過30%。與公募基金類似,銀行理財產品也可以按照風險等級劃分為5級,其中R1(低風險)屬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幾乎與普通存款風險相當,R2(中低風險)的定義是“本金虧損概率較低,但投資收益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的產品”,R3屬于“不提供本金保護,但本金虧損的概率較低”。因為投資者過去少有看到負收益,很多人將R2甚至R3級產品等同于存款產品。

  但今年以來,大量理財產品開始“虧錢”,投資者不滿情緒升溫。以招銀理財為例,招商銀行“收益進階”分類中代銷的18只存續產品近3個月/6個月年化收益類全部為負,其中一只R3級ESG主題FOF類產品最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為-21.51%,而其明星理財卓遠系列產品收益近期持續下行,其中月開3號2月19日以來年化收益率已經降至-16.46%。此外,不少R2級的“固收+”產品也出現明顯回撤,比如交銀理財的穩享靈動添利3月3日以來凈值持續回撤。

  綜合機構分析及日前招銀理財致投資者信可以看出,理財凈值大幅回撤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影響固收端的債市,1月社融和信貸數據、2月PMI數據均超預期,加上地產政策松動,債市進入持續回調,而“固收+”基金的贖回導致利率債拋售進一步加劇了回調壓力,近期烏克蘭局勢也產生間接沖擊,招銀理財稱目前3年期評級為AAA的公募債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都不到2.9%;二是權益市場,今年以來A股已經在風格切換和板塊輪動中震蕩下行較長時間,原來的高景氣行業進入回調期,“固收+”增厚部分收益下降;三是非標收緊,在監管高壓下,非標類資產的收益和供應量大幅下降,平均收益從過去的5.5%~6.0%下降到了3.8%~4.2%。

  銀行掀起“零費率”潮

  面對投資者的投訴,多家理財公司向投資者科普、致歉。除了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也在致投資者信中表示,權益市場跌宕起伏,市場風格切換迅速,對于旗下FOF產品凈值下跌,公司深感抱歉,但對后續的市場仍然充滿信心。

  事實上,除了資產配置方面的原因,投資者難以接受理財虧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凈值化轉型的不適應。在進入“真凈值”時代之前,因為理財產品不披露凈值,少有投資者會關注所持產品每天的凈值變化,只關注產品到期時收到的本金和收益情況。另一方面,理財轉型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市值法”取代“攤余成本法”計價,投資者看到的收益曲線也因此由一條上升的直線變成“曲線”。

  考慮到投資者短期內容忍度降低,理財公司一邊科普安撫,另一邊也在想辦法切實減少投資者損失,提升投資者信心。比如,近期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就其代銷的部分理財產品下調相關費率或者調整收費模式,其中部分產品的銷售手續費率、管理費率下調至0。

  對于各銀行掀起的理財代銷價格戰,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為了攬客,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通過減少凈值波動安撫投資者,減少贖回留住客戶。從理財產品的費用構成來看,以招銀理財某產品為例,主要包括:認/申購費、贖回費,目前多數產品采用“零認購費”吸引投資者,贖回費則根據持有時長收取,一般僅持有不滿1年時按照1%收取;固定管理費,由管理人收取,0.4%/年;銷售服務費,銷售服務機構收取,0.4%/年;托管費,托管人收取,0.1%/年,以及部分其他費用。

  除了固定管理費,部分理財產品還包括浮動管理費,即理財產品超過業績標準的超額收益按照約定的比例抽取作為理財公司的獎勵。有分析人士認為,固定管理費、銷售服務費、托管費均在每日凈值中扣除,相關費率下調相當于理財子公司與代銷機構共同讓利,減少凈值波動。而招銀理財招睿零售青葵系列一年定開2號在2月18日發布公告將產品的固定管理費率從3月1日起永久性從0.3%下調為0.15%,與此同時增加浮動管理費,有分析認為,這進一步優化了機構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

  新年首批國債再遭“秒殺”

  “沒有額度了,要買的話得早點來排隊。”3月10日上午,年內第一批儲蓄國債再次“秒光”。有北京地區銀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國債因為安全性高、收益較普通存款更優容易受到追捧,一般情況下都是供不應求,半日售罄過往也是常態。但隨著國內利率進入下行通道,各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普遍下滑,原本較受歡迎的結構性存款因為監管原因規模縮水,而為了控制負債成本,不少銀行也主動壓縮了大額存單額度,加上近期基金、理財產品等收益大幅波動,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所降低,這次國債額度顯得更為緊張。

  此前財政部公告,3月10日至19日將發行今年首批儲蓄國債(憑證式),其中3年期票面年利率為3.35%,發行額度為300億元;5年期票面年利率為3.52%,發行額度為150億元,相比去年發行的最后一批儲蓄國債(憑證式)(3年期3.4%,5年期3.57%)略有下降,但仍高出大部分大額存單收益。但截至10日上午10點左右,多家銀行理財經理均表示3年期已經售罄,部分銀行5年期還有少許額度。

  記者日前注意到,此前最搶手的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已經普遍低于3.55%上限,多數利率設定在3.3%~3.45%,但仍然額度緊張。此外,有大行理財經理透露,去年業內力推的“保本型”保險產品預期收益率已經從4.95%降至4.2%、4.3%左右。他建議,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的確會購買國債作為替代。而對于理財產品,他認為投資者對凈值化認知的轉變是關鍵,如果關注短期收益可以購買一些以“7日年化利率”計算的短期產品,此類產品安全性較高,且“7日年化”相比預期收益率和歷史收益基準等概念更為準確。

  關于投資建議,多位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當前市場大幅回調,是補倉基金的好機會。此外,日前養老理財試點從“四家四地”擴圍至“十家十地”,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近期將有多只新產品可供選擇。其中,光大理財已經面向擴圍后的10個城市發行新一期產品,招商銀行理財經理也透露,招銀理財新一期產品也將在3月16日發售,面向北京等10個試點城市。

投資避險工具看這里,低風險理財、7%+收益、0手續費>>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趙般嬌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14 首藥控股 688197 39.9
  • 03-11 均普智能 688306 5.08
  • 03-11 兆訊傳媒 301102 39.88
  • 03-11 和元生物 688238 13.23
  • 03-11 祥明智能 301226 29.66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