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立法在即
來源 北京商報
征信體系的建設,對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機制有著重要作用,而信用這把 “尺子”量得是否準確,拿“尺子”的人很關鍵。6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建設情況”舉行吹風會,央行副行長朱鶴新在吹風會上就我國征信體系建設取得的成就、征信系統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發揮的作用、以及新時代中國征信業發展的展望做出了詳盡的介紹與構想。他表示,要繼續發揮“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優勢,探索并完善符合中國國情、實現征信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研究推動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立法,明確各方的權益義務,使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取得實效。
01
累計收錄9.9億自然人征信信息
據朱鶴新介紹,我國建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征信系統,在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朱鶴新表示,央行征信中心運行和維護的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以下簡稱“征信系統”),已成為世界上收錄人數最多、數據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的征信系統,基本上在全國范圍內為每一個有信用活動的企業和個人、按照統一的格式標準建立了信用檔案,征信產品與服務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各領域。
目前,征信系統累計收錄了9.9億自然人、2591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有關信息,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日均查詢量分別達550萬次和30萬次。從具體的應用范圍來看,征信系統廣泛應用于金融機構的貸前審批、風險定價和貸后風險管理等環節,在防范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由央行牽頭組建的國家級網絡金融個人信用基礎數據庫“百行征信”的面世就成為了破解授信風控的難點和痛點。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此前在談征信體系時透露,目前百行征信已經簽約接入600多家機構的信用信息,已在今年1月正式推出個人信用報告等三項征信服務產品,實現了良好開局。
除了個人和市場之外,金融機構在信用風險管理中,對于征信系統的使用和依賴度日益加深。朱鶴新介紹,根據問卷調查統計,僅2018年,21家全國性銀行機構應用征信系統,在貸前審查環節拒絕高風險客戶申請9117億元,在貸后預警高風險存量貸款13028億元,清收不良貸款1594億元。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基本呈現下降趨勢,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征信系統在其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征信查詢已全面深度嵌入所有金融機構的信貸管理系統中。
02
納入1370萬戶小微企業
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熱點的話題,也是監管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朱鶴新介紹,征信系統通過廣泛的信息共享,有效緩解金融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提升了小微與民營企業融資的便利程度,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在朱鶴新來看,“融資貴和融資難是相互的,其中有一個就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難在信息不對稱,難在客戶信貸獲得過程中信息的不對稱。”
從現有資料來看,除央行征信中心建立和維護的征信系統外,目前我國市場化征信機構還有1家個人征信機構、13家企業征信機構和97家信用評級機構,共同構成了“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征信市場組織格局。其中征信機構通過廣泛搜集企業尤其是小微與民營企業的信貸數據和其他替代性數據,多維度評價小微與民營企業信用狀況,幫助其獲得正規金融服務,有效緩解小微與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而征信系統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已發揮主力軍作用。
“央行征信中心建立和維護的企業征信系統,納入了1370萬戶小微企業,占其全部建檔企業的53%;其中有371萬戶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支持,貸款余額33萬億元。”朱鶴新表示,此外,央行征信中心還建立了動產融資登記公示系統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盤活小微與民營企業動產資源,助推應收賬款融資交易。截至2018年底,動產融資登記公示系統累計發生動產融資登記377萬筆,出質人/承租人為小微企業、個人或個體工商戶的初始登記176萬筆;共有約89萬戶小微企業、個人或個體工商戶獲得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已有7.6萬戶小微企業注冊,累計發生應收賬款融資7萬筆,金額3.1萬億元,占平臺融資總金額的37%。
此外,市場化征信機構創新小微企業征信服務模式。部分企業征信機構探索利用替代數據解決信息不對稱,幫助銀行多維度判斷小微企業信用狀況,發放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助力小微企業跨越首次貸款門檻。截至2018年底,經評定達到可接受級(含)以上的企業累計有6.1萬戶,其中小微企業4.8萬戶;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累計發放547筆,金額709億元。
03
社保信息采集仍需要更高層次的法律支持
今年4月,央行表示,央行征信二代系統正在升級過程中,重點將提升系統性能、優化信用報告內容和展示、改進產品加工和服務方式、完善系統管理等。據了解,之前的征信歷史逾期記錄要從2年延伸到5年。另外,據央行此前做出的答記者問顯示,央行也正在考慮采集“共同借款”信息。同時,社保繳納等信息是否會納入采集也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對此,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回應,征信系統已經運行10多年了,數據的采集類型、結構已經比較穩定,更新升級主要是在效率方面有所提升。從2年延伸到5年的問題,對于負面信息來說,按照《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要求,它自始自終在信用報告中都是保存5年的。負面信息對大家是一種約束作用,在目前的信用報告版本中,5年的逾期信息需要商業銀行或者是其他信用報告的使用者從信用報告不同的地方結合來看,可以推導出來。征信系統升級以后,推導的過程就省略了,直接把過去5年的記錄以非常直接明了的形式展現出來。
“關于政府類的信息,特別是社保信息,從2006年以來,企業和個人繳納社保的信息已經納入到我們的征信系統里了,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個人數據保護力度的加強,即使是政府類的信息,在央行和社會保障部之間的規章制度需要有更高層次的法律來支持,現階段我們依然和社會保障部保持溝通和聯系,同時我們也希望社會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框架出來之后能夠以更加持續和系統化的方式來使用社會保障信息。”王曉蕾表示。
另外,在水、電等公共事業繳費信息方面,央行在今年4月曾透露,與現行信用報告的模版一樣,新版信用報告設計了水、電、電信等公用事業繳費信息的展示格式,但在實際采集時,征信中心將與相關數據源單位協商,并將嚴格落實《征信業管理條例》第十三條“采集個人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未經本人同意不得采集”規定,在數據源單位取得信息主體授權同意后才報送數據。同時,征信中心將嚴把數據質量關,只有在確保數據質量和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切實將數據采集入庫并對外提供查詢。
04
研究推動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立法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征信體系,是促進我國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同樣也要注意到,未來將以高水平開放切實增加征信市場化有效供給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
對新時代下征信市場的發展,朱鶴新表示,首先,繼續發揮“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優勢,探索并完善符合中國國情、實現征信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他進一步強調,“現階段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進一步夯實國家力量主導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對征信數據的系統分析應用,為各類行政和市場主體的宏觀微觀決策、風險管理、商業交易提供更為全面、準確、快捷的服務”。
朱鶴新指出,要明確市場化征信機構定位,貼近需求有針對性地創新產品和服務,利用更加靈活的市場化征信服務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和金融普惠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暢通經濟循環。堅持征信業高水平開放戰略,引入優質信息技術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內功,完善與我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征信體系。
然后,繼續加大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全面加強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朱鶴新指出,央行將堅持把信息主體權益保護作為征信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關注、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的信息權益。“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工作,先易后難,先研究推動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立法,明確各方的權益義務,使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取得實效。完善征信服務方式,優化征信維權機制,暢通征信維權渠道,提高征信維權效率,為用戶使用和維權提供便利。繼續加大對違規采集,查詢和使用個人征信信息的懲處力度,提高征信信息侵權行為的成本。”朱鶴新說道。
責任編輯:楊希 1904183207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