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黑貓投訴】
近日,中國太保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太保資產通過上海聯交所舉牌受讓的方式收購國泰君安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的股權,交易價格為10.45億元。該筆醞釀了20個月的股權交易目前已得到證監會核準,中國太保正式拿下一張公募基金牌照。
為何國泰君安將經營15年的子公司掛牌轉讓?為何愿意出資18億收購國聯安基金股權的國盛金控鎩羽而歸?中國太保與國聯安基金另一股東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數度攜手情況如何?藍鯨財經一一梳理。
國聯安基金去年凈利潤下滑7成,成國泰君安“棄子”
這筆交易始于2016年8月23日。彼時,國泰君安即披露擬轉讓國聯安基金股權的公告,稱擬公開掛牌轉讓國聯安51%的股權,轉讓完成后,國泰君安將不再持有國聯安基金股權。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國聯安基金于2003年成立,注冊資本為1.5億元,國泰君安出資7650萬元,持股比例為51%,德國安聯集團出資7350萬元,持有國聯安基金其余49%股權。
為何國泰君安會選擇將經營約15年的國聯安基金出手?
藍鯨財經查閱國泰君安2015年年報發現,國聯安基金在2015年營業收入達到6.77億元,凈利潤為2.4億元,分別同步增長125.09%、249.93%。
而自2016年開始,國聯安基金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均“急轉直下”。2016年,國聯安基金營業收入實現4.95億元,同比下滑26.88%,凈利潤實現1.34億元,同比減少44.17%,下滑幅度明顯。進入2017年,國聯安基金營業收入與凈利潤持續下行,營業收入達到2.79億元,凈利潤僅有0.38億元,同比下挫幅度達到71.64%。
在基金管理業務層面,國聯安基金也呈“式微”之勢。國泰君安2016年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末,國聯安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411億元,專戶管理資產規模為143億元;國泰君安2017年年報顯示,國聯安基金期末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212.85億元、專戶管理資產規模為52.69億元,業務規模縮減明顯。
在此背景下,國聯安基金成為一枚國泰君安“棄子”。
公告顯示,以2016年3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國聯安基金股東給全部權益價值為19.7億元,因此國聯安基金的評估值為10.05億元。由此計算,中國太保最終以10.45億元掛牌底價收購國聯安51%的股份,價格處于合理區間。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國聯安基金凈利潤持續同比收縮的背景下,中國太保的這筆交易是否“劃算”,還有待計算,經濟學家宋清輝提醒道,國聯安基金規模有限,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中國太保收購國聯安基金或在運營業績方面存在風險。
交易之路坎坷,國聯安基金終歸中國太保“囊中”
有媒體消息稱,在國泰君安擬出售國聯安基金之時,中國太保即開始與國泰君安的接觸,甚至有消息人士稱,雙方在更早的時候就已接觸,但因資本市場發生較大變化,雙方就估值重新進行談判。
在雙方拉鋸之時,金融服務公司國盛金控發布公告,稱擬通過上市子公司國盛證券以不超過18億元的價格競拍國聯安基金。同時,國盛金控將股票停牌,并發布國聯安基金財務報表以及多份資產購買法律意見書、承諾函等相關文件。由此看來,國盛金控對于將國聯安基金拿下似乎勢在必行。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國盛金控并未得到轉讓方國泰君安的“認可”,據國盛金控2017年3月披露的《關于終止參與國聯安基金股權轉讓競價交易暨公司股票復牌的公告》顯示,國泰君安向上海聯交所遞交《意向受讓方資格審核意見書》,認為國盛金控不符合受讓條件,對其受讓資格不予以確認。
國泰君安認為,國盛金控不符合受讓資格存在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國盛金控相對控股江信基金,若繼續控股國聯安基金51%股權,不符合證監會“一家機構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 的多家機構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 2 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 1 家”的要求;另一方面,按照國聯安基金《公司章程》,“任何人,若出讓境內任一基金管理公司股權不滿三年,不得成為本公司股東”,而國盛金控在2017年2月批準國盛證券轉讓江信基金30%股權的議案,使國盛證券在轉讓江信基金股權后的三年內無法成為國聯安基金股東,在此前提下,交易無法完成。
對此,國盛金控一一進行駁斥,指出國盛證券持有江信基金30%股權,不控股江信基金,且國盛證券轉讓江信基金股權事宜尚待證監會核準,能否獲得批準存在不確定性。在此前提下,國泰君安“否定”國盛證券股東資格的理由似乎并不成立。
盡管國盛金控并不認可自己不具有國聯安基金股東資格,但出于對交易后續進度和最終結果的擔憂,國盛金控最終決定終止資產購買計劃。
國泰君安將攜18億元資金等待轉讓的競價者國盛金控推遠,最終以掛牌底價與中國太保交易。
在國盛金控退出國聯安基金競價的一個月后,中國太保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太保資管收購國聯安基金51%股權,由于交易掛牌期間內只征集到一個符合條件的競買人,最終交易價格即為掛牌底價10.45億元。
數度聯手,中國太保與國聯安基金另一股東原為“老伙計”
近日,證監會已核準太保資產受讓國聯安基金股權,中國太保將與德國安聯集團共同持有國聯安基金100%股份。藍鯨財經發現,中國太保與德國安聯集團此前已有多次合作。
2009年12月,中國太保在H股IPO上市時,德國安聯集團即出資1.5億美元入股。隨后,2011年1月,德國安聯保險增持中國太保價值約8.55億美元的H股股份,增持后安聯集團持有中國太保2.4億股H股,占中國太保H股總數的10.4%。同年,中國太保旗下子公司太保產險與安聯保險旗下裕利安怡信用保險公司在上海簽訂協議,約定在應用保險產品開發、營運管理和市場拓展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
2014年12月,中國太保與德國安聯保險共同發起籌建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得到保監會的開業批復,注冊資本10億元。據太保安聯健康2017年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國太保持有太保安聯健康7.7億股,持股比例為77.05%,德國安聯保險集團持有太保安聯健康2.29億股,持股比例為22.95%。截至2017年4季度末,太保安聯健康凈現金流為7.65億元,凈資產為5.9億元,去年4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0%。
此前曾有媒體消息稱,市場上傳出,“德國安聯集團非常看重業務模式與其相似的中國太保”。中國太保收購國聯安基金后,與德國安聯的合作層面將進一步擴大。
公募基金漸受險企青睞,謀求業務協同、投資收益
藍鯨財經注意到,中國太保在公告中表示,收購國聯安基金的目的在于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獲取通過公募資金設立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從事基金管理及相關業務的資格,豐富和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服務面和業務領域,使中國太保的金融版圖再下一城。
據了解,保險機構涉足公募基金業務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設立或收購基金公司,二是以公募事業部形式開展公募基金業務。中國太保此次即以收購國聯安基金的方式獲取公募基金牌照展業。
事實上,并非只有中國太保一家在向公募基金進軍。2013年2月,《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發布,表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以開展基金管理業務,隨后,陸續有保險公司試水公募基金業務。舉例來說,去年1月,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報送的公募基金業務資格請示獲得證監會批復,獲取一張公募基金牌照。此外,中國平安、中國人壽、華泰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均在公募基金市場有所布局。
為何公募基金市場會得到保險公司青睞?
宋清輝向藍鯨財經介紹到,對于中國太保等保險公司而言,布局公募基金能夠獲取牌照,以打通整個金融鏈條。一方面,保險產品與公募基金產品能夠形成保險保障與資金管理的協同效應,在銷售端,依托于保險公司的銷售體系與渠道,公募基金產品得以同步銷售,使保險公司為客戶提供除了保險產品之外更加多元化的服務,同時通過公募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積累用戶,增加客戶粘性。
另一方面,在資產端,保險資金通向公募基金,能夠拓展保險公司資產規模,在“大資管”時代中謀求品牌價值。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保險業資金運用余額約1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0.53%,其中應用于股票和債權投資基金1.93萬億元,占比12.85%。在監管機構逐步加強對于保險資金運用約束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保險公司謀求更為穩健的投資方式。
此外,保險公司作為“門外漢”布局公募基金行業,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風險。 “公募基金行業與保險業分屬于兩個不同的行業,各自對人才、管理以及行業經驗的要求差距較大,很可能會碰上專業人才、管理方面的短板”, 宋清輝表示稱,“保險公司及參與各方應及時‘補短’,以推動險企介入之后的公募基金運行穩定”。(藍鯨財經 石雨)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