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一群中國人每年跑到哈佛大學到底做了什么?

記者手記:一群中國人每年跑到哈佛大學到底做了什么?
2018年04月09日 05:09 新浪財經

  記者手記:一群中國人每年跑到哈佛大學到底做了什么?

  圖文/魏天諶 發自波士頓

  美東時間4月8日下午,第21屆哈佛中國論壇正式閉幕。今年的舉辦地點從哈佛大學校園轉移到了主要承接會務路演的波士頓海港世貿中心,主要原因是校園已經無法容納下逐年增長的參會人數。海港世貿中心的最大會場超過4000平米,可同時容納上千人參會,而哈佛大學本科每年的錄取人數也不過在2000人左右而已。

  雖然叫做哈佛中國論壇,但參加論壇的外國嘉賓和觀眾的比例其實都不低。與會嘉賓包括來自中美乃至世界各地的政界、商界、文化界的若干位行業翹楚,今年除了像以往一樣設立經濟、科技、創業、文化等分論壇之外,同時開設了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熱門主題的分論壇。

  離開校園的哈佛論壇與學術氛圍漸遠,與商業和資本走得更近。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Szonyi)在介紹自己時甚至開玩笑道: “如果大家不了解費正清研究中心的話,我給你們解釋一下,我們就是東亞研究界的橋水基金(Bridgewater)。我比達利歐(橋水創始人)還早一年就去過中國,可惜我沒有他會賺錢。”

  正值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中美貿易關系自然成為了本次論壇最被頻繁提起的話題。在開幕式上,包括橋水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亞布力論壇創始人田源等人都紛紛表達了對貿易戰可能爆發的憂慮。但在憂慮過后,大家總會添上一句:但我仍然保持樂觀態度。

  哈佛教授、哈佛中國基金主席柯偉林(William Kirby)把中美關系比作需要同甘共苦的夫妻,主持人蔣昌建也這么總結道:中美兩國盡管在經濟方面存在競爭,但不必然成為戰略對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Stephen Orlins在接受新浪財經采訪時反復強調:現在還沒有打仗,現在還在協商和調查階段,我們還是希望在90天期限內可以取得進展,為進一步達成共識爭取時間,最終和平解決。

  貿易戰可能引發的最壞情形太過嚴峻,以至于貿易戰將何時打響、如何打響還是大家諱莫如深的話題。Orlins對我說,“也許我們在一兩年內會走錯,甚至更久,但最后總會走向正軌,政府會明白只有協作會使大家受益,我只希望這一天不要來得太晚。” 大家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卻又向最好的結果期許。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短期的擔憂和恐慌已經形成,股市動蕩,投資者緊張,農業大州感到壓力,各個制造業相關產業及公司已經著手業務調整。

  更重要的是,盡管今天的美國知識分子和媒體仍在以嘲諷總統為樂,但無法改變特朗普已經當選總統的事實。如Orlins所言:“特朗普堅信中國對美國進行的是不公平貿易,且這就是他當選的重要基礎之一。”盡管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點并不成立,但總統和選民的心意未必會就此改變,如同聚集在哈佛大學的大部分人們不理解特朗普的選民,選民大約也并不理解他們。

  而中國與哈佛的聯系在這一刻比以往都要更加緊密。在開幕式上,柯偉林教授笑稱:“哈佛在中國的知名度比在美國還要高。”據可查在1997到2007年之間,中國就有375個商標試圖以“哈佛”的名字注冊,其中包括哈佛槍手、哈佛烤場、哈佛管理學院等讓人哭笑不得的山寨產品。

  哈佛在中國的名聲之響,以至于徐小平等大佬都曾來到哈佛商學院參加為期10天左右的一個培訓項目。徐小平在論壇上揶揄自己:“我在哈佛學習過10天,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哈佛校友,雖然他們從不承認我。”

  而中國聲音在哈佛論壇之突出,也是近年來中國在美國乃至國際上角色日益顯要的一種折射。在美國各大機構、公司的中國面孔越來越多,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留學生和赴美工作人數的激增,而是在美國的中國人扮演著前所未有重要的紐帶角色,在總統特朗普都在推特上頻頻對中國喊話的背景下,美國對于中國的理解度和好奇心也越來越深。

  與以往我參加的大多數會議不同的是,許多來自中國的嘉賓不再被迫吃力地采用英文演講,而是選擇使用起來最舒服的中文母語,或是中英穿插進行演講。更令人驚喜的是,來自美國本土的參會嘉賓或學生,多多少少都可以用不錯的中文進行簡單對話和短篇幅的演講,一些嘉賓甚至可以靈活使用成語、用中文熟練地抖包袱。

  當達利歐說到自己1984年就曾受中國朋友邀請前往中國,并曾把11歲的兒子送去中國的經歷時,來自加拿大的宋怡明教授表示自己1983年就曾到訪中國,且待的時間還比達利歐長一點兒,他還用中文分享了在中國發生的趣事:“路邊的小攤小販聽說我是加拿大人,都說看在白求恩的面子上,送給我免費的食物。”

  嘉賓們紛紛分享了與中國的淵源以及對中國發展前景的看好,最后達利歐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你們一定會覺得我是因為參加中國論壇才說了這么多中國的好話,但真的不是。我希望對中國感興趣的美國人都可以真的到中國去看看,去挖掘、去感受他們的能量。” 幾位投資人近乎狂熱地鼓勵大家到中國創業,數次提及夜里燈火通明的華為大樓,看起來振奮的情緒遠遠超過對潛在泡沫的擔憂。

  哈佛中國論壇走過的這20余年,也是中國力量在世界崛起的一個見證。閉幕式上,美國前助理國務卿、美國前駐華大使Amb. Stapleton Roy這樣說道:“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在美國的中國人由于政策限制,無法進入政府機構等組織,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紐帶作用。短期內我們或許沒有能力改變現狀,但我們最后總能恢復。” 換句話說,前路還長,愿與諸君共勉。

責任編輯:李鋒

貿易戰 中美 哈佛大學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