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投保理賠精準性 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
四部門發文劍指農業保險關鍵環節
◎記者 韓宋輝
作為中央財政補貼力度最大的政策性險種,農業保險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起到了“穩定器”“助推器”的作用。針對農業保險實踐過程存在的缺乏經營規范、騙保騙賠時有發生等問題,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四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旨在解決農業保險投保、理賠精準性問題,推動我國農業保險邁向高質量發展。
新增驗標要求
標準不夠精細一直制約著農業保險投保、理賠的精準性。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答記者問時坦言,現行農業保險相關管理辦法在精準性方面的規定尚不夠完善,一些規定較為原則。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保險精準投保理賠,做到應賠盡賠”。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為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通知抓住推進精準投保理賠的關鍵點,從農業保險投保、理賠、應收保費管理、數據共享等十個方面提出針對性措施,細化監管規定,更好保障農戶權益。
業內人士表示,驗標是引發農業保險騙保的主要環節,一些投保人通過虛構保險標的、夸大損失程度、偽造災害現場等手段騙取保險金。通知對規模較大的農業保險業務提出驗標要求,有助于保證投保的真實性。
為提高投保精準性,通知進一步夯實條款費率管理,要求保險行業加快推進農業保險主要標的示范條款開發和風險區劃測算發布工作。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農村保險研究所所長庹國柱表示,風險區劃、產品開發、費率精算等工作之前分散在各家商業性經營機構,使得大部分地區不能按照風險大小確定費率,定價不準,導致政府補貼資金投入使用效率不高。通知的這一要求,有助于提高農業保險的經營效率。
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
理賠是農業保險的“最后一公里”,但中華聯合財險副總裁李友意坦言,當農業災害發生后,由于專業技術人才缺乏、農業災情定損過程復雜等因素影響農業保險定損理賠效率,理賠工作時效影響農民獲得賠償的及時性。
針對這種現狀,通知進一步完善理賠機制和標準,要求各地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應及時更新重要保險標的的損失鑒定技術規范,提高損失確定的公信力。為提高理賠服務質效,通知支持各地建立農業保險預賠付機制,鼓勵保險公司提高預賠付比例。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隨著保障水平提高,它們的保費也隨之上漲,給各級財政帶來保費補貼資金增加的壓力。業內人士說,尤其是一些產糧大縣、產糧大省,財政補貼壓力尤其大,便先欠著保險公司,成為保險機構的“應收保費”。這既不利于災害發生時保險公司及時支付賠款,也不利于保險公司通過投資管理提升保障能力。
針對這一痛點,通知嚴格應收保費管理,鼓勵有條件的省份推動各省級財政部門與保險公司省級分公司結算模式。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