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宏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速,保險業也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此背景下,保險業作為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愈發凸顯。面向未來,保險機構如何聚焦主責主業,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本期《保險新篇章》對話中再產險總經理王忠曜。
繼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后,今年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為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正如王忠曜所說:“做好‘五篇大文章’就是對保險回歸保障本源,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具體安排部署。再保險作為‘保險的保險’,是社會風險分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做好‘五篇大文章’具有重要作用。”
聚焦新質生產力,科技金融手段助力“五篇大文章”構建。王忠曜指出,作為我國財產再保險市場的主渠道,中再產險始終立足主責主業,堅定服務大局,支持科技創新,服務新興產業,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談及國際市場布局,王忠曜表示,中再產險將繼續積極服務保險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借助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政策便利和平臺優勢,在進一步拓展國際再保險業務、參與全球風險治理的同時,積極吸收借鑒境外再保險發展經驗,反哺國內市場,推動再保險領域國際國內市場雙循環的良性互動。
新“國十條”提出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拓展巨災保險保障范圍,擴大綜合巨災保險試點。王忠曜介紹道:“中再產險聚焦‘新國十條’ 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的具體部署,深耕巨災風險管理,深度參與巨災保險體系建設,服務災害治理,保障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
面向未來,王忠曜強調,中再產險將始終聚焦主責主業,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始終聚焦內外融通,推動高水平雙向開放;始終聚焦改革創新,優化再保險服務供給。
發揮再保險功能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 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擘畫了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指明了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和基本方向。
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金融企業要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在王忠曜看來,做好“五篇大文章”就是對保險回歸保障本源,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具體安排部署。
王忠曜指出,再保險作為“保險的保險”,是社會風險分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做好“五篇大文章”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再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一項制度性安排,在應對重大災害、保障國計民生、平滑財政收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事關經濟的穩健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再保險要堅守本源,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專業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國計民生。
二是再保險是保險業發展的“穩定器”和“減震器”,能夠緩解重大風險、特殊風險對保險業的沖擊,進而保障經濟社會的穩定運行。再保險要堅持功能定位,支撐保險保障功能有效發揮,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三是再保險天然具有國際化屬性,能夠實現全球化分散風險,有助于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 高水平“走出去”。再保險作為聯系國內和國際保險市場的橋梁紐帶,要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保障中國海外利益。
四是再保險的發展與其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保障緊密相連。再保險最早產生于航運領域,之后應用于越來越多經濟活動領域而逐步發展起來,為各個行業提供了保障和服務。從發展趨勢看,再保險在保險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方面引領和驅動作用更加凸顯。再保險要不斷厚植風險管理和服務方面的專業技術優勢,助推保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推動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中國再保險市場做好“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參與者,中再產險主要開展了以下六個方面的探索與嘗試:
一是服務科技創新,助力科技自立自強。中再產險聚焦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和重點環節,全力服務“國之重器”和重大科技任務,助力新質生產力和科技產業發展。
二是服務綠色發展,助力經濟綠色轉型。中再產險聚焦綠色能源和低碳轉型,大力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服務我國核電發展,支持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業運行,持續為近萬億元國有涉核資產提供保險保障。為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項目提供從建設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風險保障,累計服務項目超過3000個,提供保障金額超1000億元。在全國多地落地綠色建筑保險,研發推廣電化學儲能保險、林草碳匯保險、碳資產損失保險等創新產品,不斷拓展綠色保險覆蓋面。
三是服務千企萬戶,助力普惠金融發展。中再產險充分發揮市場主渠道優勢,護航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擴大內需和穩定就業。為零售、餐飲行業的商業預付卡發卡企業提供約15億元的再保險支持,為小微企業及經營者的貸款保證保險提供保障超50億元,服務約45.7萬家企業,完成中央金融企業財產保險板塊“政銀保”業務再保險支持全覆蓋,助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在山西,支持國內首個“惠商保”個體工商戶保險項目落地,為山西全省300萬商戶、800萬從業人員提供綜合風險保障,增強個體工商戶抵御風險能力。
四是發展巨災保險,助力構筑安全防護網。中再產險多年深耕巨災風險管理,深度參與巨災保險體系建設,服務災害治理,保障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
五是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農業強國建設。中再產險始終心懷鄉村沃土,積極支農惠農,保障糧食安全,服務農業農村發展。推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在全國全面實施實現再保險保障全覆蓋,服務17個省份高標準農田專屬保險。與直保公司簽訂首個鄉村振興專項再保險合同,為農業農村領域提供專業化的風險解決方案。作為首席再保人與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簽訂漁船漁業再保險專屬合約,助力漁業發展。
六是服務“一帶一路”,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再產險發揮再保險國際化優勢,持續為“走出去”企業和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穩定可靠的風險保障。服務重大標志性工程和重點項目,為數百個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超千億元風險保障。服務保障中歐班列,累計為一萬余班列、超八十萬標準箱跨境貿易貨物提供340億元風險保障。
立足主責主業 支持科技創新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今年,“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列為我國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發展科技金融是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和有效手段,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我國保險業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政治責任。
王忠曜介紹,中再產險始終立足主責主業,堅定服務大局,支持科技創新,服務新興產業,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發揮“頭雁”作用,護航重大科技項目。中再產險聚焦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和重點環節,全力服務“國之重器”和重大科技任務。中再產險始終保持對國家戰略性重大航空項目100%的全面覆蓋,連續15年作為獨家再保人為國產大飛機研制、試飛提供長期穩定的再保險保障支持;大力支持重大航天項目,年均承保衛星約50顆、發射任務10余次,是國內航天險覆蓋面最廣、參與力度最大的再保人;持續支持我國自主核電技術發展,為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示范工程提供全生命周期再保險保障,服務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業運行;支持海洋油氣開發核心裝備自主國產化,為全球最大、中國首艘自主設計的海上油田壓裂工程船提供風險保障。
推動經濟向“新”而行,支持新興產業發展。中再產險充分發揮再保險專業優勢,圍繞科技企業和新興產業多樣化需求,加強與直保公司合作,積極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與直保公司聯合開發專精特新企業綜合風險解決方案并簽訂國內首個專項合約,為全國16個省市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保障和服務;首創國產汽車芯片系列專屬再保險產品并實現多地落地,為國產汽車芯片發展保駕護航;開發行業首創的無人駕駛航空器保險定價模型,推動無人駕駛航空器第三者責任險首單落地并在多地推廣,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助力國家重點新材料研制開發,解決“卡脖子”難題,為企業提供“中試費用補償保險”保障;為新能源、醫藥、通信、新材料等領域的科技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險保障,推出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降低專精特新企業海外市場拓展風險。
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增強綠色發展動能。積極創新綠色保險產品,支持經濟綠色轉型。為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項目提供從建設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風險保障,累計服務項目超過3000個,提供保障金額超千億元;支持核能應用創新,為“暖核一號”提供全面保險保障和風險管理支持,助力打造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研發推廣電化學儲能保險、碳資產損失保險等創新產品,不斷拓展綠色保險覆蓋面。
持續深化科技應用,賦能行業風險減量管理。深化創新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積極推進再保生態圈建設,打造行業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持續為行業輸出風險減量管理技術、產品和方案,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先后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地震、臺風、洪澇巨災模型,填補國內空白,讓巨災風險“看得清、算得明、管得住”;依托臺風巨災模型,開展海上風電場臺風風險減量管理;持續開展國內核電廠風險檢驗,并借助國際經驗和國際力量,為我國首座商用核電廠30年重大改造提供專項風險減量服務;創新推出“保險+風險管理+服務”的新型網絡安全保險模式,與網絡安全領域科技公司合作提供檢測評估、安全修復、監控救援等風險減量服務。
堅持“走出去” 積極“引進來”
積極服務保險業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再產險是國內再保險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受中國再保委托,中再產險全面經營集團國際業務,積極推進國際市場布局,成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資再保險企業,也是國際再保險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王忠曜將中再產險二十年的全球經營管理工作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積極參與國際再保險市場,做中國再保險企業“走出去”的排頭兵。中再產險自成立以來,積極拓展境外財產再保險業務,2018年,協助中國再保收購英國橋社集團,成為當時中國保險業最大的海外并購,逐步形成了倫敦、北京、新加坡三大國際業務平臺,與境外6大洲、200個國家地區、1000余家合作伙伴保持業務往來,2023年,境外財產再保險及橋社業務總保費收入超過230億元人民幣,2024年前三季度,境外財產再保險及橋社業務總保費收入超過220億元人民幣,增速超過15%。公司不斷推進境外業務組合的多元化,不僅深度參與國際財產再保險業務,而且在能源險、水險、航空險、政治暴力險等特險領域以及網絡保險等新興險種上也有一定參與。此外,公司積極參與蒙特卡洛會議、美國PCI會議、德國巴登巴登會議、新加坡保險再保險大會、國際水險聯合會等國際性再保險會議,向世界傳遞中國再保險業的聲音,不斷加深國際市場參與程度,參與全球風險治理。
二是發揮再保功能作用,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再產險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定扛起再保險國家隊職責使命,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中再產險長期擔任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管理機構,具備為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國海外利益提供本地化服務的能力。此外,中再產險充分發揮全球化優勢,與政策性保險公司合作,保障出口企業的貿易信用風險和海外投資風險;2024年前三季度,已服務保障21.9萬家出口企業。此外,中再產險大力支持出口貨物貿易。2024年前三季度,累計為中歐班列一萬余班列、超一百萬標準箱跨境貿易貨物提供近470億元風險保障;為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走向世界”提供超40億元風險保障。
三是統籌全球資源,開展風險減量服務。再保險業天然具有平臺型公司的獨特價值,充分發揮平臺優勢,落地“再保+科技+服務”新模式,統籌全球資源,開展風險減量服務。中再產險長期擔任中國核共體執行機構,推動中國核共體積極開展國際經驗交流,參與了法國、英國、瑞典、韓國、阿聯酋、南非等13個有核電國家的30余座核電廠及核燃料循環設施的核電廠現場風險檢驗服務,學習國際成熟核保險風險減量管理技術,并將相關技術運用在國內核電廠重大改造中,2023年,為大亞灣核電廠、秦山核電廠等國內大型核電廠的改造工作提供風險改進建議。此外,中國核共體發揮保險人專業優勢,制定《核保險消防風險評估指引》中英文版等一系列行業標準,為國家能源安全貢獻力量。
四是堅持“引進來”,推動國內保險市場高質量發展。中再產險充分發揮再保險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獨特優勢,積極將國際成熟管理經營和產品服務引入國內,反哺國內市場,推動國內再保險業發展。例如,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同橋社集團合作,引入政治暴力險管理經驗,雙方協同開發了政治暴力險風險曲線、定價工具,修正核保指引,提升國內對于政治暴力險的報價能力,切實有效地支持境內實體企業走出去;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2023年,全球網絡安全保險市場規模超過130億美元,而國內網絡安全保險僅有不到3億元人民幣,仍處于起步階段。針對國內網絡安全保險發展情況,中再產險從橋社集團引進網絡安全保險成熟管理經驗、保險產品和承保技術,結合本土經驗,自主開發了網絡安全保險綜合條款,目前已成為業內的標準條款,成功落地了上海小微普惠網安保險、朝陽園專屬中小型網絡安全保險等一系列保險產品,形成了網絡安全保險產再解決方案。
面向未來,中再產險將進一步拓展國際再保險業務,培育國際競爭優勢。王忠曜進一步闡釋道,“中再產險將繼續積極服務保險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借助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政策便利和平臺優勢,在進一步拓展國際再保險業務、參與全球風險治理的同時,積極吸收借鑒境外再保險發展經驗,反哺國內市場,推動再保險領域國際國內市場雙循環的良性互動。”
加大力度發展巨災保險
助力中國再保險市場體系建設
9 月11日,國務院印發新“國十條”,釋放保險業發展新機遇。值得注意的是,圍繞保障民生,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被放在首位。新“國十條” 提出,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拓展巨災保險保障范圍,擴大綜合巨災保險試點。
王忠曜表示,中再產險積極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指示精神,聚焦“新國十條” 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的具體部署,深耕巨災風險管理,深度參與巨災保險體系建設,服務災害治理,保障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
一是參與國家巨災保險制度建設。協助設計巨災保險運行機制與經營規則,參與組建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共保體,擔任唯一再保險理事單位,向共保體提供穩定承保能力支持,此外,中再產險發揮再保險專業優勢,積極參與產品開發、費率測算、保額提升壓力測試等核心工作,為巨災保險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二是推動各地巨災保險試點。參與全部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巨災保險試點項目的設計和運行實踐,在80%項目中擔任首席再保險人。2024年,中再產險積極配合市場主體,提供方案設計、費率測算、風險分散機制設計等技術服務,先后推動河北、湖北、云南等多地巨災保險試點產品落地,持續擴大綜合巨災保險試點。
三是研發、推廣巨災模型。中再產險于2018年設立國內首家專注巨災風險管理的保險科技公司,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臺風、洪澇巨災模型,并在市場上實現落地應用。
四是探索創新巨災風險轉移方式。先后在百慕大和中國香港率先發行以我國地震和臺風巨災風險為標的的巨災債券,實現了我國巨災債券從研究到實踐零的突破,開創了在百慕大和香港設立特殊目的保險公司的先河。
五是發展氣候保險。開展氣候變化問題研究,開發極端天氣頻發下的巨災保險產品,提供應對極端降水、極端降雪、極端高溫低溫等巨災保險產品,例如研發暴雪-極溫指數保險產品并推動落地,為應對極端天氣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未來,中再產險將從巨災保險制度、巨災保險試點、巨災建模技術、多層次風險分散機制、氣候變化等多個方面加大力度,助力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
王忠曜進一步表示,中再產險將不斷完善巨災保險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巨災保險保障機制,積極推動在國內發行巨災債券,持續迭代研發和推廣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災模型。另外,不斷強化再保險功能作用,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全面服務風險減量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助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03年12月15日,伴隨著中國財產再保險業商業化的開端,中再產險正式啟航,致力于分散經濟風險、助力社會穩定,從承保能力提供者逐步發展為全球化、平臺化的綜合風險解決方案提供者。王忠曜強調,中再產險將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助力中國再保險市場體系建設。
中再產險將始終聚焦主責主業,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全力支持國家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巨災保險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巨災保險保障機制,積極推動在國內發行巨災債券,持續迭代研發和推廣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災模型。不斷強化再保險功能作用,豐富巨災保險保障形式,全面服務風險減量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助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再產險將始終聚焦內外融通,推動高水平雙向開放。充分發揮中國再保長期積累的全球化經營管理經驗優勢,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走出去”,深度參與全球風險治理,強化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平臺作用,高質量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積極“引進來”,加速國際市場先進管理理念、創新產品、優質服務和風控技術在國內落地應用,推動再保險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中再產險將始終聚焦改革創新,優化再保險服務供給。扎實做好“五篇大文章”,深度融入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低空經濟和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打造具有產再特色的服務國家戰略產品體系。發揮自身優勢,加速各類科技平臺落地應用,提升行業風險減量服務能力和水平。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