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險綜改打掉600億費用,傳統中介的坍塌成必然,壽險業務車險化怎么破
來源:慧保天下
近日,《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下發,正式拉開新一輪車險綜合改革大幕。
此次綜改,監管部門以“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作為最主要目標,放棄對于保費規模的堅持,甚至做好了全行業一定時期內承保虧損的打算,目標之明確,意志之堅定不容小覷。
這注定是一次影響深遠的改革,一旦較好地貫徹落實,勢必重塑車險市場格局,重整車險產業鏈利益分配格局: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更加質優價廉的車險服務,各保險公司發展將進一步分化,各中介機構的生存空間則面臨進一步的擠壓……
因為按照《指導意見》,將引導行業將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為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同時適時支持財險公司報批報備附加費用率上限低于25%的網銷、電銷等渠道的商車險產品。
這意味著,改革后商業車險附加費用率上限將降至25%,車險業務中間費用遭遇強力擠壓,賴以生存的車險中介,尤其是已經淪為出單平臺的車險中介,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部分中介甚至將難免走向“坍塌”……
01
車險綜改擠壓附加費用空間,敲響傳統車險中介喪鐘
長期以來,由于賠付率相對較低、手續費相對較高,且由于手續費競爭容易導致各種市場亂象等因素,車險行業一直備受詬病,也一直是監管關注的重中之重。
有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財險業綜合賠付率為60.2%,綜合費用率為39.6%,綜合成本率為99.74%。而同期美國的財險業綜合賠付率高達76.2%,綜合費用率卻僅為27.2%,綜合成本率為104.1%。
這意味著,與美國同業相比,國內車險行業有相當一部分保費被浪費在了中間環節,經營效率堪憂。
雖然其中相當比例的費用都以各種形式返還給了消費者,但也因此導致了更多的市場亂象,比如,保險公司無法從消費者手中獲得發票,只能以各種方式進行沖抵,導致行業財務造假成風;部分險企為掩蓋手續費高的事實,避免“報行不一致”,又選擇延遲入賬,進一步加劇財務數據的不真實。
更重要的是,不透明的中間費用擅長“藏污納垢”,不但成為了財務造假的“沃土”,也為其他各類違法違規乃至犯罪行為創造了條件,這與嚴監管的大方向顯然背道而馳。
這背后是虛高的車險定價,給各類市場主體制造了充分的費用空間,對于這一空間的分配和爭奪,是各種市場亂象誕生的根源。
這其中,既有市場主體主動選擇的原因,也與車險改革不徹底密切相關。通過費率市場化改革,使車險定價與實際風險水平更加匹配,同時壓縮附加費用空間,提高車險經營效率的同時,減少市場亂象,正是此次車險綜合改革最重要目標之一。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將附加費用率上限從35%降至25%,且允許電網銷等直銷渠道進一步降低附加費用率上限,擠壓附加費用空間的意圖十分明顯。
長遠來看,如此改革無疑是抓住了車險市場亂象產生的根源,但同時也意味著,其會極大程度上擠壓現有車險中介的市場空間。
2019年車險保費收入8188.32億元,其中,商車車險保費6000億元左右,按照35%的附加費用率計算,其留給中間環節的附加費用空間為2100億元,如果附加費用率降至25%,則附加費用空間降至1500億元,直降達到600億元。再加上電網銷渠道更低的附加費用率上限,留給車險中介的市場空間只會進一步被擠壓。
面對市場空間的急劇縮小,有著優質業務資源的車險中介(例如大型汽車經銷商旗下保險中介公司)或許還能繼續維持一定優勢,一些能夠依靠技術手段大幅提升經營效率的新興中介也能憑借實力分一杯羹,但對于很多傳統車險中介,尤其是已經純粹淪為出單平臺的車險中介,等待其的,或許就是致命一擊。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車險附加費用率從35%降至25%還只是第一步,業界人士普遍預計,隨著車險市場的逐步成熟,未來監管部門或將引導行業進一步降低附加費用率上限。
02
傳統中介各尋出路,部分已經注銷、出售牌照、轉型壽險業務
事實上,隨著近些年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進行,傳統中介早已經深刻感受到了市場的水位,部分嗅覺靈敏的中介,已經快速做出調整。
“慧保天下”在《保險中介生存狀況管窺:營收、凈利潤下滑3成,壽險化轉型加速》一文中,曾介紹新三板8家車險中介機構2019年營業收入合計146924.69萬元,同比增速-33.15%,凈利潤合計3459.64萬元,同比下滑33.49%,主要原因正是車險手續費率下調;而曾經國內最大的車險專業中介之一泛華為例,也已經放棄車險業務。
對于大量傳統車險中介來說,除了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身經營效率外,還存在以下幾條路:
直接注銷牌照
近年來,一些保險中介牌照不斷被注銷。
至2019年9月末,北京保險中介法人機構396家,同比減少11家,其中保險專業代理機構170家,同比減少3家,保險經紀機構177家,同比減少7家。
事實上,北京市的情況并不是個例。據“慧保天下”統計,2019年以來,各地銀保監局陸續注銷近400家保險中介機構的許可證。其中保險專業中介機構 21 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 379 家。因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未延續而被注銷的占241家,其他注銷原因包括被所屬法人機構撤銷、依法注銷、依法吊銷和主動撤銷等。
在股權同步轉讓出清之際,這些公司的保險代理業務均在縮水。數據顯示,湖南郵政保險代理1季度,營業收入僅19.16萬元,營業利潤-1.39萬元。其他3家保險代理公司的業績趨勢也如出一轍。
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保險中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沒有自己的銷售團隊,培訓水平較低,對保險產品不夠了解,服務意識不強,還停留在傳統的業務模式,由于業務不好,沒有能力投入,從而制約了自身發展,成為優勝劣汰的對象。
表1 2019年來注銷的保險中介
轉賣牌照
與注銷牌照相比,對于很多難以為繼的保險中介來說,轉賣牌照無疑是更好的出路。
雖然銀保監會停止了保險中介牌照的審批工作,也依舊未擋住資本入局的腳步。據“慧保天下”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有14家平臺通過收購入股的方式取得保險中介牌照。
第一類是獲得風險投資的互聯網保險創業公司。例如,水滴公司的關聯公司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就收購了泰瑞保險代理;近來成為投資熱點的融教育、咨詢、銷售于一體的2C的自媒體平臺以及創業公司也已成為收購保險中介牌照主力軍,深藍保、多保魚、創必承以及小幫規劃等都先后出手——此前這些平臺多依附于其他平臺或者大型保險中介,一旦獲得資本認可,則傾向于“自立門戶”。
還有一類是東方財富、360金融、拉卡拉等互聯網平臺,本身就是流量平臺,收購一張保險中介牌照,往往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流量變現。
第二類是傳統企業。這些企業進入保險中介領域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本業資源優勢,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實現業務協同。
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于近期拿到保險中介牌照的途虎養車,作為汽車廠商,順利拿到保險中介牌照后,完全可以在銷售汽車時提供車險等增值服務,通過投保、理賠服務,可以貫穿用戶整個用車(事故維修、保養)生命周期,是搭建主機廠、4S店、保險公司、客戶聯絡的重要紐帶,甚至可以順帶賣短期或長期的壽險。
當下,因為保險中介牌照,尤其是帶有網銷資質的全國性保險中介,頗受市場青睞,牌照價格較高,據從事保險經紀、保險代理牌照交易的業內人士介紹,帶有全國網銷資質的保險經紀牌照、保險代理牌照的交易價格在3000萬元左右。
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當大量傳統中介市場空間被急速擠壓,保險中介牌照的價格還能維持高位嗎?
發力壽險業務
對于很多不愿就此放棄的保險中介而言,轉向壽險業務正成為一種新的選擇。
泛華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早已經將業務重心從車險業務轉向人身險業務。
從新三板掛牌險企2019年披露年報數據的機構來看,不少公司的壽險業務占比呈逐年提升之勢,且明確將提升壽險業務占比作為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
例如,大生泰豐的人身保險代理業務占比已經跨越半壁江山,從2018年的41.45%增長至2019年的52.65%,毛利率由2018年的30.61%提升到2019年的31.38%。
廣商保險銷售的壽險業務占比在2019年達到41.3%,較2018年增長14個百分點。
怡富保險代理的壽險業務雖然剛剛起步,但是增幅明顯,業務占比從2018年的1.77%增長至2019年的7.47%。
在年度經營計劃中,怡富保險代理表示,公司以提升人壽保險業務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調整加大壽險銷售渠道,提升壽險保險代理銷售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業務團隊并加強培訓力度,以此促進壽險業務保費增長。
誠安達在年報中也透露,公司始終堅持提高壽險銷售占比的發展戰略,2019年公司財產險業務營業占比從2018年的95.61%下降至90.53%;壽險業務營業占比從2018年的4.07%上升至2019年的8.92%。
不過這種財險中介轉型壽險中介的趨勢也已經開始在業內引發高度關注,業界人士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是,財險與人身險經營模式不同,前者多為短期業務,習慣于通過砸費用獲得市場份額,而后者多為長期業務,與財險經營模式截然不同,當大量習慣了做短期業務的人涌入壽險領域,會不會造成壽險中介新的風險,導致“壽險業務車險化”?
責任編輯:張緣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